2024-05-26 21:05
华人号:华人头条-荟萃文坊说文解字•红楼梦解析
作者 李燕巧
李燕巧简介:北京人,语文教师,中国知网文库发表317本书稿。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实践下的人文创新探索与研究:教育理念;文学创新课程-三种课堂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生态戏剧;语文(跨学科)思维研究;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技术教学;家校协同;学生成果;文学创作。
◆◆◆◆◆◆
记忆的齿轮像挤了润滑油,运转得快起来。回想着,刚刚过的整个冬天,仿佛一次像样的雪都未曾见到。前些日,春暖乍寒,一天,竟飘飘洒洒了漫天的正六角形结晶——雪花。
我喜爱雪,它们随意落在身上各处,把我包裹起来,像熟悉的怀抱,舒服与甜蜜;喜爱雪,喜爱它们在眼前从空中纷纷扬扬缓缓落下,时而的风一吹,它们又飞扬起来,像嘴角熟悉的笑,甜蜜与舒服;爱雪的色彩,奥,不,雪是没有颜色的,是纯色,像心灵只有完整的熟悉,是满满的“当然”与“是爱”;我喜爱雪,仿佛刚去的冬日,每一天都在下着自己喜爱的雪,这个冬日,过得真好。
下班时间,穿上外衣,挎上提包,望望窗外,雪,停了。美好的熟悉还未享受,怎么就停了呢?嗨,美好,总是短暂。怀着短暂美好的失落走出教学楼,啊,清清凉凉的气息袭来,雪的味道还在,原来,美好不是短暂,美好的余温总是冗长。
上了车,打开CD,一首歌响起:又是午夜的小雨……望着街中的人群……那些难忘的甜蜜,在我的梦里……轻轻的告诉我,勿忘……
说来见笑,听了很多年,总也听不够。或许是,其中的“勿”字,这字是这首歌的主旨。
交流《说文解字》。
那日,看了《说文解字》,看到这字,亲切而勿忘,引来此篇。
“据考证,汉字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每一个汉字,寻根究底,无一例外地都来自先民最真实的生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汉字才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固定符号。”
看完此书,心,甚是骄傲。没有哪国的文字可以与中国文字媲美,身为中国人,真是太好。汉字,的确像上段文字所说,每一个字,都来自最真实的生活。为此,在学习汉字时,从真实的生活观察、记忆起来,是最凑效的。当然,要掌握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样才会事倍功半。其中,象形与形声,是你们比较好懂的;指事与会意,会稍稍难懂些。
没关系,用举例法来讲讲会很快懂的。
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例如:上下、一、二、三、四、末、亦 、本……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就是会意字。例如:如“信”字。“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看看指事字与会意字,有什么发现吗?指事字是独体字,而会意字是合体字,但不能说独体字就是指事字,合体字就是会意字。为什么?想想,还有象形字和形声字啊。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它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用简单话来说,通常我们可以看到的事物的字,大都是象形文字。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所以形声字最多,可以分为:左声右形;左形右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有的形符被声符隔离。除了这八种主要形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看来,形声字不仅多,还比较复杂,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读读《说文解字》。
“勿”,现在理解为“不,不要”,“勿忘”,便是“不要忘记”的意思,而“勿”原本的意思很有趣:
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凡勿之屬皆从勿。𣃦,勿或从於。文弗切〖注〗𣃦从㫃。
勿,州郡里竖立的旗帜。字形像旗杆,有三条飘带。旗子由杂色布帛构成,旗幅半白半赤。“勿”是用来麾集民众的标识,所以有急速召集的作用,叫作“勿勿”。所有与勿相关的字,都采用“勿”作边旁。
,“勿”的异体字采用“
”作边旁。
由此来看,“勿”是可以看到的事物,是象形字。但在甲骨文中“勿”是会意字,右边像弓,旁边两小撇表示弓弦振动的样子。“勿”的本意为引弓拨弦,后假借为表示劝阻、禁止,做否定词。“勿”也表示一般否定,相当于“不”。那,“勿”是会意字,还是象形字呢?这就要考虑“勿”字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了,作为名词时,它是象形字;作为副词与动词时,它就是会意字。所以,语文课堂上常会说,要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一定要把词语带到句子中,联系上文来理解。
“勿忘”,不要忘记什么?不要忘了我们情愫里美好的向往。生活里,我们不要忘记读书,孩子不要忘记学习,我不要忘记工作,这些是我们要做的,且要做好的。
“勿忘”的日子,在朝阳里迎来,在落日时发呆:又一天将过,每分秒都是“勿忘”。读《歌德谈话录》,为了占据一些“勿忘”的分秒;思考了有些内容,为了让“勿忘”的分秒走得快一些。
交流中西文学。
但愿我见到你的时候,你正默默无闻地从事工作,因为归根结底,获取世界观和经验的最可靠的和最纯洁的途径就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歌德,1823年8月14日 马里嗯浴场
我们的工作是这样,默默无闻,有着责任,有着喜欢。我们这样工作着,为的是获取世界观和经验,所以,在这点上不是理解,是懂得。
歌德说:“在没有见到你的这几天里,我读了许多东西,特别是一部中国的长篇小说,现在还在读它。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值得注意的小说。”“中国小说?那一定显得很奇怪呀。”歌德说:“并不像人们所猜想的那样奇怪。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明智的,中庸的……”
我说:“这部中国小说算不算中国最优秀的小说中的一部呢?”
歌德说:“绝对不是,中国人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森林里的时候就有这类作品了。”
在没有见到的几天里,通读完了这本书。书中从开始就谈着《浮士德》,这是歌德倾注一生的创作,从20岁写到80来岁,用了60年。歌德生活的年代,是我们的清代,清代正是小说盛行时期。《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很多很多的小说陆陆续续涌现。其中,《红楼梦》首次刊印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胆猜测一下,歌德读的正是这本小说。
是巧合,还是冥冥里的安排,读完《歌德谈话录》,挨着读的是《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一度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的说法。
今日,去了图书馆,还书,又借书。看到,一个大书架上,挨挨挤挤码放的都是有关《红楼梦》的各种书籍,眼花缭乱啊!
读着歌德话语中对中国清代小说的评价,心,很激动;再读着《红楼梦诗词》中的诗与词,心,很陶醉。文字里没有西方小说里那样强烈的情和富有诗意的激奋,文字里的借景抒情,人景合一,借物喻人,贯穿于每个人的命运,也是整部小说的线索。每首诗词皆是曹雪芹一人所作,又是小说中每个人物所吟诵出的,看不出是一人所作,全然是不同人物的吟诵。红楼梦中有那么多人物,每个人物又个性不同,一个人是如何作出不同人物吟诵出的诗词?惊叹!
记忆的齿轮在“勿忘……”的歌声里,清晰地转动着,呈现的每幅画面都真实可见。望着人群,望着来往车辆……
春色可望,草芽探出,雷惊鹂鸣,万物长醒,如此柔和美景,斯之不远,尚能从我游乎?秋去雁归来,四季一轮,岂是幻想中来?不一,此彼勿忘矣!
欢迎阅读: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