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 20:57
华人号:华人头条-荟萃文坊教孩子“观察”
作者 李燕巧
李燕巧简介:北京人,语文教师,中国知网文库发表317本书稿。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实践下的人文创新探索与研究:教育理念;文学创新课程-三种课堂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生态戏剧;语文(跨学科)思维研究;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技术教学;家校协同;学生成果;文学创作。
♥♥♥♥♥♥
八、九岁的孩子,是教“观察”的最佳时期。如何培养观察力?怎样观察?许多书籍中都能寻到,拿来用,只要孩子喜欢,有了观察效应,就是极好。
我教孩子的“观察”,是带着他们写“观察”文字,叙述从一本书开始。
“教育为什么不是万能的?因为各人的环境不一样。良师难求,学习的同伴也一样。有人在书房中长大,有人在柴房中偷看书本;有的人看到有益的书,有的人所接触的,几乎都是有害无益的东西;有人开卷有益,有人却开卷有害。这便是机遇不相同。”(出自《曾仕强谈人性的弱点》)
思索:在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是惶恐,真的不是万能的!真的不是万能的?不论是不是万能的,都要去做“万能”的事。
思索:结合语文书(统编版教材),该如何引领孩子走入文字?书写文字?让你们书写那么多文字,到底为什么?
怀着这样的思索,至此,我们书写了三月有余,做个阶段性总结,可好?
“好的,李老师。”
“李老师,我们有个大胆的想法。”
“什么大胆想法?”
“我们试着自己总结一下?”
“好呀,就喜欢你们拥有这样思考,这样的表达。”
“我先来,从观察小朋友开始——猜猜他是谁?”
我记得您在讲“猜猜他是谁?”时,重点谈到,要想突出这个小朋友的特点,一下子猜到他是谁?外貌描写要有外,还要举个事例,事例要是身边的故事。
我记得您在讲举事例时,是这样说的:可以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连续动作)、神态、心理(自己的)。
我记得您在讲动作时,特意为我们做了现场表演。从敲门,到进门,到看,到走,到拿起,到放下,到……每个动作都放慢,每个过程都有动作词语的描述。虽然对于我们刚接触写一段文字的小孩子来讲有点难度,但在您的慢动作中,我们仿佛也能学到一二呢!
我记得您讲后,就让我们写。虽然我还不大知道怎么写,但最后还是写了出来,写了满满一页啊,很有成就感呢。之后,您为我们每个人做了修改,虽然仿佛已不是我们的文字样子了,但好像对写小朋友,对写事有了些思路。
“李老师,我们这一言一语的回忆,可以吗?”
不错呢,其实就是这个样子,观察人物,初始阶段大概如此。以后,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还会有新的认识。
“李老师,我们有一事不明,为什么您一定要为我们修改呢?保持原汁原味多好,或者让我们修改多好?”
问的好呢。记得,我曾回答过世博的质疑,但那个回答仿佛并没有说服力。此时候,我仿佛找到了依据——《博士学位论文: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中给了不少共鸣。
“写作反馈:在写作过程中有用,在写后没什么用。教师对于草稿的评价和订正对高中生的写作质量有积极作用。可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不能提高写作能力。”(论文第23页)
这里谈到的是高中生,高中生如此,对你们初入写文字的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教师对于草稿的评价和订正是不是更是必要和重要呢?修改后的内容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呢,只要合乎情理,了解了如何书写过程,是不是就是喜悦了呢?或者,哪怕什么都没有,读一读,也是一种感受呢!
“我接着来,观察小动物。”
《搭船的鸟》这篇文章,记得很清晰,当时您课堂的画面依然萦绕。您带着我们发现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捕食过程。
对,我也记起来了。翠鸟外形描写是有顺序的——从整体到局部,这是作者看到的,是作者的有序观察。这是我欠缺的,我也常看到鸟,甚至去观鸟,但只是看,哪里想到看也是要有顺序的啊!
对,我也想起来了。翠鸟的捕食过程,您还让我们在语文书中圈画呢。李老师,圈画的这些动词,是不是就是连续动作描写了。
李老师,我想说,翠鸟捕食过程动词的运用,特别像您给我们讲《猜猜他是谁?》时连续动作的描写。
李老师,我也想说,我知道您为什么要让我们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啦!读了课文,又读了《昆虫记》我对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观察不是看,观察是需要时间的,没有长时间,没有静静等,没有文字记录,都谈不上“观察”。
李老师,我也来说一句,所有的观察都来自一种情感,那就是爱。读了《昆虫记》,我了解到法布尔一生只写了这一本书,他是用整个生命来观察自然界的昆虫。没有爱,哪里有一生的观察文字?
谢谢你们的回顾与记忆,也谢谢你们写的观察小动物的文字。虽依然在修改,但越修改越欣喜了。几乎,你们每人小动物的外形描写都有顺序,都有习性活动连续动作的运用。
李老师,这次我的写自如许多。我想,这不仅跟学习《搭船的鸟》有关,还跟读《昆虫记》有关呢。
我想是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第23页)中有:
·第三,阅读与写作比较:阅读比写作训练更有效。
·第四,写作指导:写作可以教,但效果有限。研究表明:有些方面的写作技能是可以教的,但效果有限。
·根据科学的检测表明,一个人读和写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到了中学开始分化,进入高中以至步入社会后尤为明显。这一研究表明,“读写结合”教学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中外语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读写结合”,在提高学生读写水平上,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读写结合的能力,是一个人学业成功的关键能力。
·写作多是学会的,而非教会的。在建构主义和图式理论看来,读与写,是不可分的,是彼此交融在一起的。
这些理论语句,反复读了多遍,有些地方,打破了很多年的困惑。这多年来,带着你们和大哥哥、大姐姐们读、写,原来都是基于这些理论。所以,常想,对你们的写,以课文为例子稍加指导便好,要腾出更多时间去读书。
当然,只读不写,可以吗?
或许不行吧,只读不写,会不会陷入“读书无用论”中?《蔷薇园》中有:“一个人只读书而不实践,犹如只耕地而不播种。”
《带刺的朋友》也纳入观察小动物可以吗?我们从整篇文章入手,边读边圈画小刺猬偷枣的过程,你们一共圈出了十个小刺猬偷枣的动作词语。
“啊,李老师,太有意思啦!我也可以写小猫偷鱼吃,小狗偷骨头吃……”
真好,写吧!不会写了,就读读书,有灵感了,就继续写……
“轮到我了啊,观察景。”
李老师,观察景,我一个人说好了,因为双线本上记录得太清楚了,一目了然。
“没问题,我们都听着呢。”
第六单元课文是写祖国的壮美山河,都是写景文章,书中告诉我们: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您带领我们发现了课文中一些构段方式,篇章结构,让我们更好体会了文章表达的特点,很有收获。
在您的引导下,我知道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全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第二自然段是因果段式;第三自然段是并列段式;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段式;第五自然段是总分段式。
《海滨小城》则是全篇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当然,也有人说按照空间变化顺序,我想,也是有道理的。其中,第4-6自然段在段式上是相似的,都是围绕第一句(中心句)进行描写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时间顺序(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让我们知道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丽。
所以,李老师,您让我们围绕一个意思写景,我们就感到又轻松自如了啊!
“谢谢,亲爱的宝贝。很欣赏你这样有序思维的表达。”
《博士学位论文: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第19页)中有:“一味地强调学生所谓‘个性’或‘自主性’的‘自由写作’,也很差;而针对范文的写作、探索性写作,效果较好。”
我们在学习了段式的基础上写景,自然感到容易许多。当然,写景文字相对写人记事的文字要容易些。
理论读起来,果真费神,困意总袭来,为了使自己清醒,隔些时间便去阳台摆弄摆弄花草。古人说:“花木无语却有情,此情唯有花木知。”在摆弄时,与花木在心间对语,不仅是清醒了,心也舒了。
心舒畅了,会想到很多,不禁想到弗洛伊德的一句话:“为了不病倒,人必须去爱。”当人有了爱,爱的对象就不重要了。
欢迎阅读: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