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6 00:35
华人号:华人头条-荟萃文坊做个“幽默”的教师
作者 李燕巧
李燕巧简介:北京人,语文教师,中国知网文库发表300本书稿。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文学创新;语文(跨学科)思维研究;人文社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学生作品成果;家校协同;生态戏剧;线上线下融合技术教学;文学创作。
♥♥♥♥♥♥
我们的生活如果不是自己给自己设个仪式,来点惊喜,用些小幽默,该是多么的平淡无奇呢。幸福,往往不是外界的给予,而是我们内在的创造,一个会创造幸福的人,会拥有一生的幸福,更能将幸福传递。
生活如此,教育也是,一个会幽默的,是智慧的。教师用好“幽默”,定会让教育充满幸福味道,也定会让我们的孩子接受,并通过自我反省改之,以达“教是为了不教”之意。
怎么幽默呢?可以向书本学习,积累“幽默”的内容;可以向教育经验学习,不断记录“幽默”的教育。假以时日,会品尝到“幽默”对孩子的有的放矢效应,让教育少点说教,多些引导;少点怒气,多些快乐;少点无奈,多些策略。
消失的小说本
早自习,我请一位你帮忙收一下小说本,我是要把你们的小说名字记录下来,完成我的总结,没想到出现了两个小插曲:
一个小插曲,发现你们两个迟迟不交上来,做贼心虚不是,你俩越是犹豫,我就越断定,你俩这几天没写,我的规律一般是每逢周一上交检查,这次例外,是周五。果然没写,还是一连好几天的没写。我的重点没在写与没写上,我的心思都在小说名字记录上,所以我对你俩的教育仅限回家补上,没生气,没过多教育语言。
另一个小插曲,着实让我惊讶了一天,就现在坐在沙发上写着,还在想着你的小说本,回忆着,当时有没有看到你的小说本,我太熟悉你的字迹,你独特的字迹,看过,我一定有十分印象的,可现在的回忆,居然丝毫没有你字迹画面的存在。
怎么回事呢?我把所有收上来的小说本逐一记录下名字,唯独差了你,我向你要,你却说交了,总自以为是的我当场断定你没交,你红着脸,着急地分辩,真的交了。我开始怀疑起自己,四周寻找,一无发现,我还是断定你没上交,我脑中没有看到你本子的印象。
这时,不是你分辩了,旁人为你做了证明,看到你上交了,这下,我一定怀疑自己了,忙对所有人说,
“你们看看自己的小说本,是不是夹了这位同学的小说本,”我用手势告诉大家,你的小说本不见了,看到所有人查看一番后,都摇摇头,我不知所措,只好打趣地对你说:“天啊!你的小说本难道飞走了?”
你双手一摊,肩膀一耸,说:“李老师,飞到哪里去了?”
下午,临近放学,我还在惦念着你的小说本,询问你,还是没找到,看来今天是没办法找到了,等着奇迹出现吧!奇迹一,周一有人发现你的小说本在自己书包里;奇迹二,你在家中发现了自己的小说本;奇迹三,你的小说本真的飞走了,消失了。要不,你惨了,白白辛苦写了快一年的文字,真的飞走了!
用“飞到哪里去了?”慰藉孩子丢失的物品,既有童趣,又有魔幻,这是他们最喜爱的。教师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父母也可以的。这样说的好处是什么呢?丢失了物品是伤心,但获得了无限遐想,获得了“顺其自然”看生活的心态,更获得了凡事都有两面性的思辨。看来,幽默的力量真大啊!
你的黑色星期三,我的快乐周三
“李老师,我没有带您要讲的卷子。”你声音低沉走到我面前如此说。
“不对呀,这张卷子是昨天要上交的。”
“奥。”你没再说下去,已经知道你自己错了。
“怎么办呢?”我用稍稍幸灾乐祸地口吻说。
你默不作声,静等待着我的审判结果。“谁有空白的这张卷子,”我举着卷子对你们说,“我有,李老师。”有人说着已经拿出了卷子。
你的神色凝重,已经猜到我最后的审判结果,“昨天没上交,今天也没有带,那只好再写一张了。”我猜想:此时你的心思全是后悔了,你接过同学递给你的卷子,头也不抬地写起来,赶紧弥补自己的过失。
我感觉自己还是不够过瘾,针对你总是遗忘自己作业情况,我在原谅与教育间徘徊,在心疼与严厉间斗争。最终,我还是选择对你要求严格,一定要让你知道,不能做好自己该做好的事情的严重性。
于是,我又不忘补充一句,“看来,今天是你的黑色星期三,而却是我快乐的周三。”我为自己能够这样教导你感到一丝窃喜,一种幸灾乐祸的窃喜。
把孩子的过失当“笑料”,幽默一把,在笑中指导他们做正确事,改正过失,肯定远远胜过一位气愤的“惩罚”。我们要了解孩子过失心理,有时微笑着引导更容易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惩罚”,并从内心生发改过之心。
创造就在身边
红笔找不见了,只好向对面的你来借用,你从铅笔盒里拿出来放在我桌子上。啊,这是一支什么样的笔啊!三支笔芯(两支黑色,一支红色)用一条皮筋捆绑在一起,其中一支红笔芯突出出来。拿在手里,判起作业,感觉还不错,这是第一次使用你自制的笔。
第二次使用是红笔芯的水用尽了,这次我又有新的发现,绑三支笔芯的皮筋换成了比较柔软的橡胶笔套,猜想一定是从哪支笔上扒下来的。握在手里,开始判作业,咦?发现比先前的手感好很多,舒适很多,看来改良成功。
我很欣赏你自制的笔,更欣赏你改良的过程。看到了吗?你。这个小小的举动就是创造,创造很“easy”,时刻在身边。
使用孩子的“小创意”,是对他们莫大的肯定,再提点改进建议,更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种“幽默”的行为,有时比言语上的更具有对孩子的接纳和认同。
欢迎阅读: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