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7 20:05 阅读量:3.3万+
华人号:文化圈儿虹膜中的至暗时刻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备忘录
杨际岚
杨际岚
题记
“纯如出生之前,我们就给她取好了名字。英文名叫lris,中文名叫纯如。……在希腊神话中,lris是彩虹女神,负责传递天堂和人间的消息,每当她经过,身后便会留下一道彩虹。希腊学者因此认为,lris和彩虹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lris还有‘虹膜’的意思,它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我们看见世界——不过那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lris还有一个含义是‘鸢尾花’。……在中文里,这两个字是纯洁、天真的意思。我们当时并没料想到,纯如的名字居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她的一生。”
——张盈盈:《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一
侵略战争是人类极端的苦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堪称人类数千年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持续时间极长,伤亡人数极多,波及范围极广,社会危害极深。在这场大劫难中,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南京大屠杀正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二战灾难书写,绵延八九十载。张纯如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可视为二战灾难书写的一座里程碑。
二
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祖籍江苏淮安。
张纯如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出生,1989年获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1995年,作为自由撰稿人,为美联社撰写稿件。冬季,在国家档案馆和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作了《南京大屠杀》一书的初步资料准备,并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为期六星期的深入调查。张纯如先后于1995年和1997年回到故土,调查大屠杀史料。1997年11月,《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面世。该书在一个月内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1998年,张纯如获华裔美国妇女联合会国家女性奖。2002年获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11月9日,自杀。2011年5月,张纯如母亲张盈盈撰写的回忆录《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出版。
张纯如之名“纯如”,出自《论语八佾第三》“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绎如也,以成。”意为纯正和谐。张纯如自小就喜欢写作,喜欢这种自由表达的方式。在她看来,写作是在传播社会良知。童年时,纯如与父母谈话,父母经常提起遥远的1937年,遥远的南京城,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当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被震惊了!那时,所有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竟然沒有一本提及这段本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为了撰写《南京大屠杀》,张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兰州记录稿,还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夫左右,不顾酷暑高温,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相对照,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全录下来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中国的辛特勒”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明妮•魏特琳详尽记载侵华日军罪行的日记,《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出版后,与《南京大屠杀》一道,成为揭示日本侵略者南京暴行的铁证。
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写作过程中,接触到大量血淋淋的史实,尽显人性恶劣、残忍的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犹如一部酷刑百科全书。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她必须一一面对,并加以具体描述。精神极度痛苦,紧张。书成后,又需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曾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由于她又开始准备撰写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在菲律宾遭受日军虐待的历史,接触到的残酷史实再次触发她的病痛,引发了忧郁病症,并不断加深。终至2004年11月9日,结束了36岁的生命。
《南京大屠杀》一书面世后,震惊世界,也招致无端指责。1998年,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公开发表声明,诬蔑该书是“非常错误的描写”。这一声明立即遭到中国驻美大使馆以及美国广大华侨团体的强烈抗议。张纯如后来与这位日本大使一同接受电视访谈,日本大使避重就轻,含糊地宣称日本政府“多次为日军成员犯下的残酷暴行道歉”。张纯如当场指出,正是日本使用的含混字眼使中国人感到愤怒。她还重申了自己写作《南京大屠杀》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日本政府从未为南京大屠杀作过认真的道歉;二是在过去几十年,日本政府在学校教科书中从来就是掩盖、歪曲和淡化南京大屠杀。她严正指出,只有认罪,日本才会变成一个更好的民族。
为受害者发声,以良知守护正义,让历史烛照未来,正是《南京大屠杀》一书的基石,也是其意义所在,价值所在。
三
2005年第8期,《台港文学选刊》推出了《昨天——纪念抗战胜利台湾光复60周年作品专号》(以下简称《昨天》)。《昨天》选发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第四章《恐怖的六星期》,专号中改题为《屠城》。尽管只是节选,但其中翔实而具体的描写,仍还原了一幅幅让人不忍直视的惨景。
△日本人把他们抓到的所有人都当作战俘,一连几天不给他们水喝,也不给他们东西吃,但向他们许诺会有食物和工作。经过这样几天的折磨后,日军就用电线或绳子把受骗者的手膀牢牢地捆起来,并把他们赶出一些隔离区。这些早已精疲力竭根本无力反抗的人们在走出去的时候,渴望着并相信他们将获得食物。但是,当他们看到机关枪,看到手中拿着带血的军刀和刺刀等在那儿的日本士兵,看到巨大的坟墓,看到成堆的先于他们被杀害的染满污血的尸体时,他们再想逃跑已经是太晚了。
△唐顺山(注:一位幸存者)刚刚迈出去就开始后悔了,他心里充满了极度的恐惧。在街上,他看见到处都是男人和女人的尸体——甚至儿童和老人的尸体——这些尸体蜷缩着展现在他的面前。许多人是被刺刀刺死的。“到处血流成河”,唐顺山回忆着那个可怕的下午,“好像天上一直在下着血。”……
《南京大屠杀》列述的日军杀人取乐的变态心理——“杀人比赛”,“酷刑折磨”/“活埋”“断肢”“烧死”“冻死”“咬死”,“强奸”(“如果说发生在南京的屠杀规模和性质令人震惊的话,那么发生在这里的强暴案件的规模和性质同样如此”),种种极其残忍的暴行令人发指。
10年之后,《台港文学选刊》2015年第8期所载影评《一切从张纯如说起》,介绍了张纯如人生历程及《南京大屠杀》创作始末,耐人寻味。其始,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以往“西方世界一般人都不熟悉”,“想不到改变这个情况的是华裔女郎张纯如”。
1995年第7期,《台港文学选刊》也曾编辑出版《抗战胜利纪念专号》,“献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该专号“卷首语”,选载了苏雪林的感言:“像南京大屠杀这种血淋淋的惨剧,我们中国人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一日存在,日本人这项罪便一日铭刻在人类罪恶史上,强抵硬赖是无济于事的。”数月后,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正式出版。2015年10月10日,中国申遗成功,《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从张纯如以生命为代价为“南京大屠杀”留下历史见证,到《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这一曲折历程,给予人们严峻而深刻的启示:拒绝遗忘,留住记忆,何等重要,又何等艰难!
换言之,灾难书写,何等重要,又何等艰难!《台港文学选刊》1995年第7期纪念专号曾刋载赵淑侠杂感。她在文中说:“……文艺必不可脱离民族,事实上文艺根本是从民族的泥士里生长出来的花朵。我们的民族之耻忒多,可谓不胜枚举,为什么不发掘出来,谱成悲壮的史诗,让它长存宇宙之间!最感人的作品,总是血与泪的结晶,我们中国人的血泪经验比别人更丰富,我们该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作品出来。为什么我们该有而没有?实在值得写文章的朋友们深思。”
深思:“为什么我们该有而没有?”
期待:更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作品”面世。
四
作为纪实作品,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意义。此作引起了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也唤醒了华人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近代史教授柯伟林为《南京大屠杀》一书作序,指出,“张纯如的著作比以往任何研究更透彻地分析了日军的所作所为。在此过程中,她使用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包括无可置疑的第三国观察家(那些在日军进入南京后仍然留在这座不设防城市的外国传教士和商人)的证词……”他表示,“通过张纯如的描写,我们不禁钦佩拉贝和其他国际人士的勇气。当时城市横遭兵燹,居民惨遭杀戮,医院关门,太平间尸体残骸成堆,四处混乱不堪,很多国际人士仍然冒着生命危险,试图改变这一切。同时,我们也从该书中了解到,当时许多日本人知道南京正在发生的一切后为此感到羞愧。”他强调:“当西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忘却南京大屠杀时,该书更加突显出其重要价值。张纯如称之为‘被遗忘的大屠杀’,并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的对数百万无辜者的屠杀事件联系在一起。”
《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纪实作品,在灾难书写中有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一是它的道德力量。审视历史,拷问人性,呼唤正义。二是它的真实力量。搜寻真相,探寻幽微,匡正谬误。从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当可获取有益的感悟,得到宝贵的启迪。
作者简介:杨际岚,福建平潭人,编审,中国作协会员,曾任福建省作协副主席、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台港文学选刊》主编等,现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世界华文文学联盟副秘书长、福建省作协顾问、《两岸视点》编辑总监、《海峽乡村》编輯顾问等,文艺评论、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见诸于报刋,编、著出版作品集多种。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