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罗洪忠:我受冀文正老兵的影响,做珞渝文化口述史的抢救者

2024-01-31 09:03 阅读量:2.6万+

华人号:西部资讯

作者简介:

罗洪忠:四川省渠县人,曾为西藏军人,2008年3月退出现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人文专著和纪实文学《边陲墨脱》《賨人故里》《莲花圣地》等14部,其中《人文雅鲁藏布大峡谷(3卷)》获得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其作品曾参加美国、英国等国外大型图书展,《峡谷风云》进入《光明日报》最具学术价值图书排行榜,系国内珞巴族、门巴族文化研究领域硕果颇丰的文化学者。2023年获“拉萨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做珞渝文化口述史的抢救者

罗洪忠

2012年,算是我出版图书最为丰硕的一年。4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学林出版社出版我的《边陲墨脱》《賨人故里》,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的《峡谷风云》《莲花圣地》和《深峡淘金》,集结为《人文雅鲁藏布大峡谷(3卷)》,随后产生的社会宣传效应,前面已有所表述。

对于记录西藏墨脱县珞巴族、门巴族人文历史,我谨遵“读书采访行走”的名言。读一部部同墨脱有关的活书,领悟来去匆匆墨脱过客的大写人生;同“墨脱通”冀文正老先生交谈,我更是乐此不疲,觉得他展开的是一卷卷大书;行走墨脱乡村,艽野无边,刀耕火种、以物易物、人造石锅……在体验异域风情时,人类是何其渺小,生命是如此脆弱。

2014年3月10日,当我写完冀文正口述笔录《莲花遗梦》最后一个字时,没想到竟有45万字,足可以出上下两本书。从最初的采访报道,到整理口述史,断断续续的采访写作,前后历时20多年。中国珞渝文化第一人冀文正老先生50年(1954年—2004年)的传奇经历,至今历历在目。

在冀老的家里,我通过采访交谈,深深理解了他对墨脱那片热土的痴情,他率先提出了“珞渝文化”的概念。1988年5月,冀老离休后,原本可以回内地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可他却为了搜集珞渝文化,两个月后踏上了去墨脱的盘山险道,到那个令人生畏的墨脱县采风。可这样的苦似乎没有吃够似的,1991年7月,再次踏上了墨脱之路。这两次墨脱之行,共计126天,搜集到120余万字的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资料。面对一大堆宝贵的资料、日记,冀老每天都在进行翻译、分类和整理。

我经常去冀老家,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给我讲述墨脱“野人”的故事,墨脱高山“天湖”里有海洋性动物“河马”、“鳄鱼”的传闻,更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被这种多少带有猎奇性的题材所吸引,以冀老看待墨脱存在“野人”、“河马”、“鳄鱼”的观点,连续写了几篇通讯,诸如《神湖奇谜谁来破译》、《喜马拉雅山“雪人”探秘》、《云遮雾绕“雪人”踪》等,首先投给了《重庆晚报》,采用了《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喜马拉雅山“野人”》两篇稿件,均被《晚报文萃》转载。

我写冀老的稿件在国内诸家媒体报道后,引来了广东一家影视制片公司制片人毛宏涛、策划蔡艾民的关注。1996年7月,他们亲自来到成都找到冀老,希望他担任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墨脱》的民俗顾问、翻译。当冀老将这个消息告诉我时,在祝贺他的同时,也为他的身体担心,毕竟他生于1932年,已是年满64岁的老人,在墨脱要至少呆上八个月才能雪开山,还要翻那么险陡的墨脱路,他的身体能吃得消吗?这是否太冒险呢?可他在电话中笑着说:“我的身体棒着呢,等那天老了,让医学人员拿去搞研究。”

我对墨脱县神往已久,冀老刚离开拉萨前往墨脱,我便给单位打休假报告,仅批3个月假期。1996年10月2日,我从拉萨前往林芝地区八一镇墨脱县办事处时,得知冀老一行半个月前已进入墨脱,我当即来到林芝地区政协副主席刀布家,他曾是冀老在墨脱做启蒙工作时送到内地培养的一名学员,如今已当上了副地专级干部,这不能不说是墨脱的一大进步。我提起冀老这次到墨脱为的是拍摄电视系列片时,他立即肃然起敬地说:“米米老冀是墨脱的大恩人,我们门巴人永远记得他。”

我为冀老的行动深深感染,心里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亲身感受神往已久的墨脱县,他们认为通往墨脱的两条重要山道将要大雪封山。我当时不死心,想进入墨脱后迅速翻多雄拉山撤出来。当时通往的两条重要山道大雪很快将封山,到墨脱县亲去感受和体验根本不可能。我若冒险闯进墨脱,将在里面将猫冻9个多月,待到来年7月才能走出墨脱县。作为一名军人,逾假7个月不归队,那将是极其可怕的后果。我到达波密县扎木镇后,干脆随部队的军车一块进入察隅县,采访了神往已久的僜人,领略独特的僜人文化。

我沿途返回时,采访从墨脱县迁徙到林芝县排龙门巴民族乡的门巴族,做客一户门巴族家庭,面对热情的门巴人,喝下他家不少黄酒。村里称这家有放毒习俗,有门巴族村民告诉说:“这家喜欢在黄酒中放毒,若毒效快则一周,慢则半年,最慢一年后才发作,身体内会发黑变臭,非常痛苦地死去。”我听到这话后,极度后悔去他家,甚至想象自己痛苦死去时的情景。可一年过后,我还活得好好的,心里如释重负。

我回到林芝后,采访曾经在墨脱县工作的汉族、门巴族和珞巴族干部群众,还特地从林芝县坐部队的渡船,去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米林县派区,感受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神奇,记下厚厚5本采访笔记。我这次还有一个重要采访任务,就是搜集墨脱、波密、米林等地“野人”传说。当我两个多月后回到拉萨的家中时,妻子见我篷松着头发,胡子拉喳的,衣服上满是泥,气不打一处地说:“找‘野人’,我看你就是一个‘野人’。”

1996年12月,我到《解放军报》社培训3个月。到解放军报社没几天,我就向报社编辑汇报了第一批线索,就有冀老和他老伴的人物通讯,解放军报社副刊部的编辑听了非常感兴趣,写冀老爱人邝先华女士的稿件很快就以《闯进雪域孤岛的军嫂》为题目,在《解放军报》第九版显著位置发表,在编辑部引起了良好反响,有的称这篇通讯是个好新闻。可在编发冀老稿件时,我向编辑汇报了一个线索,称冀老正在同一家影视公司到墨脱拍摄电视系列片,他觉得这是一个好线索,希望等雪开山后采访冀老,再将他人生中的几个重要片断合起来写,更能达到好的宣传效果。

在采访冀老的过程中,我也不知不觉爱上了墨脱这片土地。1997年3月,我从北京回到拉萨后,以冀老提供的40余万字资料为基础,结合自己撰写的数万字墨脱稿件,在参阅其他人写的墨脱稿件基础上,凭着自身对墨脱那片热土的感悟,写出了一本25万字的书稿,取名为《雪域秘境》,西藏人民出版社见稿后改为《亲近墨脱》,将其列为1998年重点出版计划,同河北教育出版社合作共同打造此书。只可惜我是一名军人,出书必须经总政文化局审批,在西藏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审查时,就以该书涉及地方风俗民情不让出版,直到2012年4月才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书名为《边陲墨脱》。

1997年5月,我第一时间来到西藏自治区政府招待所,见到了凯旋而归的冀老,象迎接勇士一样,衷心祝贺他取得成功。我当时得知,他们从墨脱达木乡出发,沿雅鲁藏布大峡谷逆流而上,经鲁古后翻越果布拉山口,到达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扎曲后,又过一道吊桥再沿帕隆藏布逆流而上,到达川藏公路线上的林芝县排龙门巴民族乡,算是过上了“现代人生活”。这样的叙述看似简单,可它却包含大自然的残酷,摄像王力东在翻越果拉下到山的另一边时,不慎摔下悬崖,幸被一个枯死的树桩拦住,总算捡了一条命。而冀老凭着翻越墨脱路的经验,竟毫发无伤。一个65岁老人徒步穿越大峡谷核心段,这是最难走的一段墨脱路,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我在采访时,感到冀老身上的传奇故事很多,就将四个不同的故事片断写成《雪域孤岛“奇人”》,首先在《西藏文化报》连续刊登三期,在西藏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紧接着,这篇稿件先后被《解放军报》、《民族》、《战旗报》、《羊城晚报》、《蜀报》、《长春晚报》等报刊杂志采用,引起了国内媒体对冀老的广泛关注。

1999年8月,我调到西藏军区后勤部宣传科任新闻干事。新的单位需要报道的内容很多,可依旧没有忘记冀老这个典型。我在搞好自身单位报道的基础上,大量搜集墨脱的有关资料,开始研究起墨脱的珞巴和门巴两个民族来,不管是国内的资料,还是国外的信息,我都统统拿来进行分析比较,也形成了自己对墨脱文化的认识,这完全是受了冀老的影响,我甚至认为像“中毒”一样地爱上了墨脱。我已不满足写冀老的一篇篇新闻稿件,我还试着以冀老的经历,竟写成12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但总觉得对他的解读太肤浅。

我写冀老和墨脱的文章越多,对这块土地就爱得越深,总想亲自到墨脱去感受。2000年6月10日20时,易贡湖水突然暴泻,以34500立方米/秒的流量向下游墨脱县奔去,凶猛的洪水如风卷残云,经过墨脱县军民38年建成的基础设施,几乎毁坏一空,外界通往墨脱的季节性骡马道多处成为绝壁,建成通行时间达36年的墨脱最大钢索桥——解放大桥,及供骡马、人员通行的6座钢索桥、2座钢架桥、8根跨江溜索,被卷入滔滔的雅鲁藏布江水中,密如蜘蛛的河流将墨脱分割成座座“孤岛”,上万名珞巴族、门巴族群众和部分官兵陷入绝境。

我接到领导指示,要我抓紧采访新建的墨脱解放大桥。我到达林芝某军用停机坪后,通过救灾指挥部一名负责人,向他说明来意后,安排我乘坐一架救灾直升机,到达了墨脱县背崩乡,这也是同墨脱县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这样的经历,我对墨脱道路的凶险有了更深理解,对冀老不畏艰辛的探险精神有了新的诠释,因为他对墨脱这片土地爱得太深沉。

2001年9月,我到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帮助工作,在10个月的时间里,在干好编辑工作的同时,采访了曾到墨脱县考察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中央电视台的专家、学者、记者和摄像师,诸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者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还有关志华、张江齐、陈传友、李坚尚、张江华、刘芳贤、王喜茂、张继民等,从中得到了大量历史资料,还包括英国、美国、日本等外国人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资料。

我在解放军出版社帮助工作期间,推荐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写冀老的纪实文学作品,将自己写的12万字初稿交给范副社长、编辑姜念光看后,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素材,可读者最感兴趣的不是他如何去做珞巴、门巴两个民族的启蒙工作,而是通过冀老的所见所闻来解读墨脱的历史、风情和文化等,我也正是按照他们的想法,便孕育了以口述方式写《莲花遗梦》。

在北京工作期间,我大量查阅历史文献,还搜集到数万字国外探险家、文化学者和政府官员进入墨脱县,记录他们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流域时的情景,诸如沃德亲身进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扎曲村,解开雅鲁藏布江河床大瀑布和流向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之谜;英国军官邓达斯1911年至1913年带领测量队,首次测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以下流域,写进自己的科学考察日记里,如今能从英印殖民政府当年的秘密档案缩微胶卷中看到,内容十分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我还查到英印军官、文化学者顿巴尔、詹姆斯、罗伊等进入墨脱县,里面也有他们见到珞巴族、门巴族时的生动记载。我将这些书籍和资料带回成都同冀老一块研究,对照墨脱县珞巴族、门巴族生活的村庄,依据书中记载的寺庙教规和人文风情,他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足以弥补墨脱历史的不足。我将这些内容也写进冀老的口述史中,无疑将增加口述史的文化厚重感,这是冀老预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名文化人写口述史,写的是冀老的经历,也是自己经历一个个人物的过程。我以为,不论是记录一段历史,还是人文风情,都需要自己大量去读书与走路,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我在访问冀老时,他给我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文化线索,诸如门巴族酒中“下毒”、喇嘛杀猪,珞巴族插青、吃鼠肉等情景,我已不满足他的口述,3次进墨脱去感悟,也采访到许多相关人物,他们给我再现当时的情景,我回到成都再同冀老分享,冀老自然也会谈到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口述史故事更具体,细节更生动,人物更鲜明,真正让读者置身于我所记录的场景中。

从1992年开始,我们先后对冀老进行了上百次的采访,录成30多盘录音带。将录音初步整理成文字后,再针对不明白的地方,做进一步的采访,经过多次反复的挖掘和追忆,做最大限度的补充。声音记录转换成文本后,我再参照墨脱国内外相关的历史文献,对口述文字与原有的游记、日记及大量的珍贵照片进行合理地穿插编排,使得口述记录能够与历史文献达到相得益彰的互证效果。

2009年3月,我自主择业退出现役后,离开工作生活23年的西藏。坐在成都的书案前,我将写冀老的12万字报告文学,重新按口述史来写,写那场远逝54年的珞渝人文历史和人文风情。14年的准备,皆凝结于《莲花遗梦》键盘的敲击之中,每天太阳升起时,就坐在电脑前写作,我与冀老口述史下的数百名人物一起经历悲欢,没想到写起来时断时续,经常给冀老打电话询问和补充相关材料。直到2014年3月10日,当45万字书稿落下最后一个句号时,我终于释然了:墨脱50年的人文风情变迁在我笔下记录,能否出版已不太重要,我也无愧于一位文化人的良心。

我尽管关注冀老都20年了,冀老的经历所涵盖的时空广阔,人物众多,是一本复杂的大书,需要解读的东西实在太多,需要我们细心去读,用心去品味,真心去理解,才能从中受益。多年点点滴滴的采访写作持续不断,直至各项因缘具足,方才功德圆满,使这部口述自传得以结尾。我们希望这本书能为近代墨脱社会史、宗教史、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一份真实可靠的历史记录,这也是冀老的心愿。

2015年12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莲花遗梦——珞渝文化第一人冀文正50年代墨脱口述史》,选取了冀老上半部分口述史,下半部分口述史《墨脱履痕——珞渝文化第一人冀文正60年代以后墨脱口述》何时能与读者见面尚需时日。我在出版该书时特别说明:“这是一部记录西藏墨脱县60多年前门巴族、珞巴族真实生活场景的奇书,作者跟踪采访中国珞瑜文化第一人冀文正老先生20多年,为准确记录那段岁月,作者根据冀老提供的近百名当事人,对其进行深入的采访,文中的‘我’既有冀老的口述,也有冀老朋友的口述,还有作者沿途采访和阅读大量相关史料的感悟,这部作品已超越了冀老的口述,是众多‘我’的特殊表述,还望读者当‘大我’来品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罗洪忠:我受冀文正老兵的影响,做珞渝文化口述史的抢救者》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