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学 2021-09-09


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三字经》,《三字经》这本书是宋代的王应麟编撰的,所以他很多的内容就写到宋朝为止,而我们为了了解整个中国的历史,我在《三千弟子与百草花卉》这本书当中写到的三字经,我们会延续到民国初期,那这样子大家读的《三字经》就可以把整个中国的历史、人文等等,这些呢就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历史上非常推崇《三字经》,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句句纯洁,直使经书一贯通,所以《三字经》自从宋朝以后就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启蒙教材。
《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道出了古人教育理念始于人的天性,性善的,通过良好的教育,使之更加优秀;性恶的,通过良好的教育使之弃恶从善;不善不恶的,通过良好的教育,使之扬善抑恶。总的来讲,这能强调的是教育的重要性,人人皆可成尧舜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宗旨。
《三字经》讲的教育学的重要性,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伦理道德的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这些孝道的精神,今天被很多人误解了,这是一种美德,为父母能够温席,从小学会了礼让自己的兄长、哥哥、姐姐。虽然时过境迁,美好的道德礼仪,如同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一样,与我们同在永存。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为了勉励和激励人们爱国、好学、善良、孝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品德,把中国历史的良好的传统美德和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三字经》之所在。
学习国学经典目的在知书达理,懂得道理,学习礼仪,人就文质彬彬。《三字经》,说天谈地,绘就江山,纵论历史,砥砺自新,婉如一副精美画卷铺设眼前,不读不足以眼福,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三字经》。
人的本性是善的,这是孟子的看法,孟子是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在《孟子·告子上》的这一篇中孟子讲了这句话。所以《三字经》就孟子讲的性善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总结成“人之初,性本善。”
而荀子是认为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如果有好的,那是伪装的。
在《孟子译疏》两百九十页当中,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主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无分于东西也。
告子是认为人的本性跟水一样,你水库的左边决堤了,它就往左边流,右边决堤了就往右边。所以无善无恶,大家去看一看三位圣贤是认为人之本性:本善、本恶、不善不恶,怎么理解?
而孔子总结的人的本性,从小的时候,人的本性是互相接近的,性相近,习相远。孔子为什么不讲性的善恶,就讲性相近。但是后天的教育非常重要,跟人接触,跟事接处,那就会改变一个人总的生活习惯,他的习性也不相同。
这一篇主要是讲教育的重要性,人的本性是善的,接受良好的教育,会使他越来越优秀;人的本性是恶的,接受良好的教育是让他弃恶从善;人的本性是不善不恶的,就会抑恶扬善。教育的本能,就是改过迁善,化名成俗,使中等以下的人成为中等的人,中等的人成为中上的人,中上的人成为优秀的人,优秀的人成为卓越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和方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每日一学 2021-09-09》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华人国学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