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一棵树、一口井、一座桥 “巴林王国风情拾趣”

2023-05-25 16:04 阅读量:5.2万+

华人号:文化论坛

文/ 图 吴富贵

(中国前驻中东国家外交官)

中东巴林王国有句俗语,叫做“没看过一棵树、一口井、一座桥,就等于没来过巴林。是的,到巴林旅游的人,莫过于慕名参观巴林三大景观,也就是为海外华侨华人熟知的“三个一”:一座桥(法赫德国王大桥,连接沙特和巴林)、一口油井(中东第一口油井发掘于巴林)、一棵树(荒凉戈壁滩上一棵孤零零的百年古树,枝繁叶茂,相传树龄200年以上)。

巴林王国著名景观之一(一棵百年古树)

一棵树

(巴林境内沙漠地区的一棵高龄古树)

常驻巴林王国之前,在西亚的黎巴嫩,北非的埃及等许多阿拉伯国家,我曾多次听朋友们念叨过,巴林王国境内的沙漠地区,有一棵“岿然独存”、枝叶繁茂的古树,当地人称“生命树”。

吴富贵教授在中国驻巴林大使馆

到巴林后,生命树第一次走进我的视野,并解开我心中的疑团,那是我去巴林市郊参观,巧遇一场沙暴之后才“百闻真的一见。”

早饭过后,我们驱车前往首都麦纳麦市郊游览。出来时还是艳阳高照,蓝天在头上高悬着,极目望去,尽是空旷寂寞的荒漠,戈壁。谁知,刹那间,数万吨级的沙石突然开始飞扬旋转起来,飓风似乎要把人连汽车裹进沙尘的昏暗和深渊之中,无可攀扶,无可呼救……

陪同的导游告诉我们,就是在这沙尘暴最频繁出现的地区,距这儿不远处便能看到那棵枝叶繁茂、独领风骚的生命树。我思忱,在这连飞禽走兽都不愿涉足的沙漠地带,孤单单的一棵高龄老树,到底是怎样生存着呢?带着心中的疑问,我决意要去实地看个究竟。

吴富贵教授在古树前与巴林朋友合影

汽车载着我们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像蜗牛一样艰难地蠕动着。约摸半个时辰,远处出现一道青灰色的屏障,渐渐地由远而近。随着车身的前行,那屏障在目力所及中,越来越绿,越来越逼真。哦,看清楚了,一棵枝叶繁茂巨树的身影映入大家的眼帘。从远处望去,它真像是那块埃及狮身人面像的巨石,扼守在“路边”,四周广袤无垠的沙漠,格外惹人注目。

吴富贵教授在古树前留影

生命树从外观上看,树高近10米,树皮粗糙,树枝低垂及地,树径少说也有120厘米,树根盘根错节。从树种的分布上讲,这是一棵落叶大乔木,树龄至少也有400年了。导游介绍说,每逢春季到来之前,树上便绽放出许多翠绿的嫩芽;到了盛夏,气温高达50---60度,而古树却安然无恙,如沐春风,依然绿树成荫,岿然独存在沙漠上,早迎日出,晚送晚霞,显出极强的生命力,与这荒野遍地的漫漫黄沙相伴,黄绿结合,相映成趣,多少年来,构成当地的一大自然景观。

吴富贵教授(右一)和外国游客在巴林王国著名景观——百年古树前合影

说到生命树的来历,问了许多巴林人,男女老少,恒古至今谁也说不清楚。据说,在巴林王国历史博物馆现存的馆藏中,既找不到文献记载,更没有民间美妙的传说。只有现实中的高龄古树与沙漠为伍。人们只知道自古至今,在巴林这片寸草不生的赤热沙漠上,独存着一棵枝叶繁茂的高龄老树。至于它的来历,它的起因,多少年来则无人问津。

1932年,随着巴林石油工业的开采和对外部世界的逐渐开放,有识之士向巴林旅游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树造景,将这漫漫黄沙与这绿叶高龄古树有机巧妙地组合成为一独特的自然景点,造福子孙。好建议当受国家重视,巴林政府即刻拨出专款加以建设和保护。黄沙绿树周围配备了身穿民族服装肩胯相机的摄影师,身背羊皮口袋的卖水人,能讲英语、阿拉伯语的导游解说员,以及驼身上披红挂绿,阿拉伯特有单峰骆驼作为活道具。游客可随意付小费之后,手牵或骑在骆驼背上与这棵饱经风霜的高龄古树合影留念。

岁月流逝,日日、月月、年年。这百年老树与这漫漫黄沙结伴,已成为远近闻名,叫响巴林旅游业的一处别具风韵的沙漠自然景观,让到此一游的各国客人,过目难忘,流连往忘返。为此,根据这棵沙漠高龄古树生命力极强的生理特点,当地的巴林人用阿拉伯语为它起了名字:“舍杰拉特.海亚特”。在阿拉伯语中,“舍杰拉特”意为树木,而“海亚特”一词则是“生命”的意思。久而久之,生命树这一来自天然,取自民间的叫法,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直流传至今。

沙尘暴过后的沙漠上,格外宁静,阳光徜徉在沙地深黄色的“皮肤上”,映衬出生命树的巨大树冠。我站在树下,抬头仰望树身默默地在想,这棵绿色、高龄沙漠上的百年老树,是沙漠上的勇者,地球会刻下它的年轮,世人会记住它的名字,它的存在给巴林人民带来了恩泽。

一口井

(巴林王国的第一口油井)

漂浮在波斯湾上,由36个岛屿组成的巴林王国,不仅以其独特的热带海湾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而且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价值连城的珍珠及金融业,著称于世。

1978年,巴林石油收入占国民收入的60%,人均收入达3000美元以上。1979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288万吨,天然气储量丰富为1.960亿立方米,预计可开采80年。

然而,40年代前的巴林,国土荒芜,人烟稀少,仅是个世代靠捕鱼、打捞珍珠为主要生计,不起眼的弹丸小国。那时的巴林人,做梦也不曾想到过本国的茫茫沙漠下面,会蕴藏着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吴富贵教授和友人在巴林王国第一口油井前留影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车论的前进,奇迹在1931年当时的海湾南部地区发生了。1925年底,经巴林埃米尔伊萨.本.萨勒曼.哈利法谢赫殿下的爷爷、已故的哈姆迪谢赫的批准,一家英国财团的公司首次获得在巴林勘探石油的特权。1927年11月,美国东方海湾石油公司首次获得了英国公司已获得的特权,进而取而代之。1928年12月2日,在巴林勘探石油的特权转移在6年之后,果然生效。巴林埃米尔殿下恩准与美孚公司所属的巴比克巴林石油公司签订了石油开采协议。此后,勘探者们凭借高度的才智和顽强的毅力,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一台星牌蒸汽驱动冲击式钻孔机,开始了艰苦的钻探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1931年10月,在巴林首都麦纳麦钻出了整个海湾地区南部、巴林第一口有实用价值的石油自喷井-----当时被称作MG一号,不久被巴林王宫正式命名为“埃米尔一号”。1932年6月1日,乌黑发亮的原油从井中源源流出,自喷量达250桶。原油浓度为19度,水分和沉淀物之占0.9%。由此,埃米尔一号被确认为“巴林商业性生产石油第一井。”这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发现,引起了世人对巴林及整个海湾地区国家领土、领海的密切关注。因为它是整个海湾南部挖出的第一口油井。正如巴林人民自豪地说,埃米尔一号油井,开辟了巴林经济命脉的新纪元。

自此,巴林步入了海湾地区最早的石油开采、生产和出口国的行列,步入了石油商业性生产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说,石油的开采对改变巴林的面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已满70“高龄”的埃米尔一号油井是巴林石油工业发展进程的缩影和巴林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鉴此,为了让巴林人民世代记下这口油井的历史功绩,巴林政府特地在这口井旁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博物馆,用来向世人详细介绍巴林石油开采历史进程。在非凡的巴林第一口油井喷油70年后的今天,巴林的民族工业在其石油工业的带动下,正大展宏图,造福于巴林万代子孙。到20世纪末,石油收入已占巴林国内生产总值的1/6以上,占政府收入和公共支出的一半以上。由此,巴林埃米尔一号油井,如今成为巴林财富的象征,成为吸引来巴林观光旅游各国客人们的一大天然景观。

美桥多风姿,左起巴林王国,向右至沙特阿拉伯王国,1986年11月25日,连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的跨海大桥法赫德国王大桥正式通车。

一座桥

(巴林—沙特两国间的跨海大桥)

我赞美桥,美桥多风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爱桥,我更爱地跨沙特---巴林两国间的跨海大桥。

长虹卧龙般的桥,是那样的雄伟壮观,它是连接沙特、巴林两国门户的重要海上交通要道,是我初次造访沙、巴两国的第一道风景线。

这座由沙特王国投资近6亿美元,名为法赫德国王大桥,全长25公里,宽25米,粗壮高大的桥墩532个,于1986年建成。自通车的那天开始,素享海湾珍珠的巴王国已与阿拉伯半岛和沙特阿拉伯王国连在一起,缩短了沙特与巴林之间的距离,使沙、巴两国兄弟关系,更加密切。

图为,巴林王国至沙特阿拉伯王国跨海大桥(巴林王国一侧)

这座桥面为双向6车道,4个车道为平时使用,另外两个车道为应急使用车道的法赫德国王大桥,造型别致,魏巍壮观,海轮入港,远远就看到这座横卧飞架在海上的“艺术品”,自大桥建成的那天起,它已经成为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和沙特阿拉伯王国首都利雅得两个文明城市的象征。

从美学标志性建筑和桥梁建筑学角度看,这座跨海大桥的桥梁不但规模大,速度快,质量好,技术高,而且桥型美,是大跨度独塔斜拉桥。它采用世界当今最先进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连绕梁桥技术建成。从高空飞行的飞机眩窗远眺,像巨龙腾飞一样气势磅礴,飞卧在沙特—巴林两国湛蓝色的海面上。它的建成通车,使沙特至巴林的时间从过去的一个整天,缩至一个小时。且在阿拉伯桥梁建造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吴富贵教授和巴林小伙在巴林—沙特跨海大桥前合影

沙特—巴林跨海大桥,是由桥塔、拉索和梁体三部分组成。两座桥塔坚实挺拔,高大伟岸。梁体呈薄型水平线,线条感强而造型轻巧。斜拉索是全桥最生动之处,它与桥面构成一个三角形,牢牢地维系着整个桥梁,沟通着两国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显示出一种力和美。

这座跨圆弧弓形跨海大桥建于1986年,从时间上看,距今已有17年的历史了。用世界桥梁专家的话比喻,它的桥型庄重中透出轻盈,雄伟中不乏秀丽。远看,“势疑虹始见”,近观如艺术长廊,尤其是栏板上的浮雕,形象生动,气势恢弘。虽经漫长岁月的风雨日晒剥蚀,它依然风度翩翩地横卧在巴林---沙特两国的国境线上。因而自建成至今被誉为阿拉伯桥梁代表作。

吴富贵教授在巴林-沙特跨海大桥(巴林王国一侧)

远处看,如虹起,似雁飞,用形象一点的比喻更像是一架彩虹竖琴,真是气象万千;待我驱车行至桥中,依窗嘹望,顿觉心旷神怡,大有凌空飞跃之动感。此时,我想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力量是博大的,从距离和视线上看,海与海的距离拉近了,山与山的距离拉近了。更重要的是,跨海大桥把沙特—巴林两个兄弟的穆斯林国家人民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距离拉近了。同时两国兄弟姐妹之间的心距与亲情贴近了。因此说,它是阿拉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阿拉伯桥梁建造史上科学的丰碑。它横空出世,使沙特—巴林两国陆路畅通。陆路财通,国家经济大动脉热血奔涌;路通,心通,桥通,人民生活乐在其中……

吴富贵教授身后便是巴林-沙特跨海大桥

因此,我赞美法赫德国王跨海大桥,因为它是美丽多彩的精美艺术,是充满灵气的交通建筑艺术奇葩;我赞美桥更是因为它与阿拉伯人民、沙特、巴林两国及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景观,是沙、巴两国人民改造大自然,“远亲不如近邻”,通向文明友好的纽带。因为形象的美,只有和功能的美结合,才能成为完整和谐统一的美。而这座法赫德国王大桥,便是这种美的体现,它是建立在沟通两国两岸人民的目标上,因而成为沙特—巴林两国人民生活往来的联接点,它是沙、巴两国世代和平友好,永远的风景!!

一棵树、一口井、一座桥……讲述着一段巴林王国悠久的产油历史和陆地,海上自然风光。从一棵树到一口井、到一座桥——致敬巴林王国。

如今,绿色,成为巴林王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能源,成为巴林王国的经济命脉,一座“海上大桥”的通车,改变了巴林王国通往沙特阿拉伯王国之间的交通格局,通行时间明显降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美桥多风姿,左起巴林王国,向右至沙特阿拉伯王国

巴林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大桥,也叫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大桥。因是沙特国王投资修建,所以也叫法赫德国王大桥King Fahd Causeway。曾经是世界上最长的海面高架跨海大桥,大桥自巴林岛西部的贾斯拉起至沙特的阿齐兹,全长25公里。

整个工程总费用近10亿美元,建设工期历时5年零两个月,于1986年11月1日正式通车。桥面有4条车道,两侧有人行道,每日可通行车辆3万辆,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包括连接公路等辅助项目,整个工程耗资达12亿美元,资金全部由沙特方面提供。对开展广泛的经济活动,建立阿拉伯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巴林-沙特跨海大桥巴林一侧桥头堡

巴林-沙特跨海大桥巴林一侧起始桥面

一桥飞架巴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蔚蓝的大海变成通途。从巴林首都麦纳麦到沙特阿拉伯的赫卜尔市过去乘轮渡需要二小时,大桥建成后坐汽车只要20分钟就够了,轮渡已成为历史文物,同时也便利了国内的交通运输。巴林海上大桥的建成,把巴林与整个阿拉伯半岛连结起来,对开展广泛的经济活动,建立阿拉伯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巴林作为金融中心,由于大桥的兴建增强了巴林王国和海湾各国之间的过境贸易的能力,为巴林的银行和公司赢得应有的国际声誉,目前,已有一百几十家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和证券公司获准经营,世界各大公司纷纷租界办事处,开展各项业务,为本国争取更多的外汇收入。

巴林海上大桥全长25公里,利用周围岛屿和浅海面广的特点进行施工,填海造桥。这座大桥建造在水深13米的水域,由五座桥梁建成,长达12公里,其中需要填海10公里,分七次逐段完成,工程十分浩大。它以位于本岛西北部的贾斯拉村为起点,跨海三公里,经乌姆、纳桑岛,向东延伸至沙特阿拉伯的离赫卜尔市5公里的阿齐兹。该项工程极其壮观,气势雄伟,1986年1月20日竣工,耗资五亿六千多万美元,外加公路等项目辅助工程,总费用将达十亿美元之巨,是阿拉伯地区最重大的工程之一。

法赫德国王大桥,又名巴林道堤桥,位于波斯湾中的巴林湾,是连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间的跨海公路大桥。大桥的命名是为纪念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法赫德。

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大桥,曾经是世界上最长的海面高架跨海大桥,全长25公里。整个工程总费用近10亿美元,建设工期历时5年零两个月,于1986年11月正式通车。 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大桥(法赫德国王大桥、King Fahd Causeway)(1981-1986) 大桥位于波斯湾,曾经是世界上最长的海面高架跨海大桥。大桥自巴林岛西部的贾斯拉(Jasra)起至沙特的阿齐兹(Al-Azizia),全长25公里,其中填海造堤部分10公里,架桥部分15公里,由5座桥梁相连而成,中间的3号桥位于主航道上,留一个高28米跨度为150米的巨大船孔,供船舶通过。桥面有4条车道,两侧有人行道,每日可通行车辆3万辆,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包括连接公路等辅助项目,整个工程耗资达12亿美元,资金全部由沙特方面提供。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一棵树、一口井、一座桥 “巴林王国风情拾趣”》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