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冶山工地发现一根百年前石柱 七字联语咋解读

2021-11-29 17:37 阅读量:5.2万+

华人号:福州城事

冶山工地发现一根百年前石柱 七字联语咋解读

陈元春(左)等人对石柱题刻进行拓片。

福州新闻网11月29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林雅/文 受访者供图)25日,在冶山春秋园二期工程的施工现场,发现一根刻有7字联语的石柱,引发福州文史爱好者的热议。

这根石柱是什么年代的?又有何来历?27日下午,“冶山斈社”负责人陈元春带着记者来到现场,介绍他们的考证结果。

25日,施工人员清理“冶山古迹”护坡墙东侧武氏民居和某机关宿舍交界处的建筑垃圾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根石柱。

陈元春获悉这一消息,立即前往一探究竟。石柱外形完整,长约163厘米,周径约25厘米。

“简单清理后,可以看到石柱一面刻有7个大字,下面有四字落款,但未注明年代。”陈元春说,可以初步推断是一副对联石刻,但由于部分字迹比较模糊,无法看出全貌,因此难以推断其意。

陈元春把石柱照片发到“冶山斈社”微信群后,很快引起文化志愿者们的热议。对于石柱上的7个大字,有的说是“明门晴雨曲关心”,有的说是“开门晴雨曲关心”。

石柱上四字款识中后3个字明显为“山老人”,陈元春大胆推断,这根石柱和“泉山老人”有关。

冶山工地发现一根百年前石柱 七字联语咋解读

石柱题刻拓本。

为了揭开石柱题刻的秘密,次日一早,陈元春和冶山斈社成员带上全套的拓片工具,用传统的拓片工艺,小心翼翼地将石柱上的题刻完整拓下。拓本上,落款清晰显现“泉山老人”,证实了陈元春的推断。

陈元春介绍,冶山在历史上也叫“泉山”。近代文化名人施景琛,晚号“泉山老人”,石柱上的题刻应该是他所写的。

施景琛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城内泉山之麓贡院里(今中山路)。冶山摩崖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摩崖石刻如此之多,保护得如此之完好,与施景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28年,他协助陈衍,主持整治冶山并修复古迹。他还以其大哥六十诞辰为契机,邀集多位名人聚会冶山并题名刻石。

那么,这根石柱上的题刻到底是哪些文字?陈元春说,在翻阅了大量的书法、文史资料后,大家推断,上面的7个字极有可能是“闭门晴雨不关心”,其中“不”字因刮伤或风化难以辨认。

他解释说,清朝诗人袁枚《随园诗话》中,有“开卷古人都在眼,闭门晴雨不关心”的名句。

“题刻可能是记录泉山女子学堂的劝学名句。”陈元春介绍,1905年,施景琛曾在泉山创办女子学堂,民国时期更名为泉山女子职校。或许,施景琛是以此名句劝导女子努力读书。

目前石柱已交由相关部门,缺失的上联石柱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更多的故事,也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冶山工地发现一根百年前石柱 七字联语咋解读》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