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6 01:50 阅读量:5万+
华人号:豫头条道法自然 浑然天成
观赏石是延续千年的自然雕塑艺术
供石在案,平添古意。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爱好自然而亲近自然.追求物我合—,希望融入自然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与提升。他们常于书斋置放供石、奇木、古器,希冀在红尘网锢之间,另辟洞天福地,俯仰其间,以求适心快意。在赏石的情境中,文人常常怀抱着山岳的想象来赏石,有小见大。
园林庭石、书斋供石的外观虽远小于山岳。但古代文人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将眼前的赏石化为气势宏阔的山岳,从“石山——山形——真山”的递变过程,栘情作用形成—种意境。在清静恬淡、高逸闲适的观赏过程中,衍生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体现超尘脱俗的生活方式。
中国历代的文人名士,常在诗文中题咏赏石,表达自己的山岳情节和高雅品格;他们以丰富的学养和艺术造诣,品评奇石,赋予石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宋代名家米芾和苏轼,两人都爱石成癖。米芾提出“相石四法”,“曰瘦、曰皱、曰漏、曰透”。苏东坡认为:“石文而丑,—丑字则石千姿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
明代才子文征明也是爱石之人,曾称“癖在泉石终难医”。明人建构了史上最丰富的赏石收藏,同时将其融入书斋空间。成为文房清玩。文震亨《长物志》曾言:“石令人古”。陈供赏石.每—抚摩.古人之精神规格,千秋如对。供石在案,平添古意。
本自天然,不假雕琢。
中国的赏石美学主要形成于宋代。宋代赏石观建立在赏石的本体。注重赏石本身的形式美,讲究造型丰富复杂,峰峦起伏、气势险怪。赏石表面讲究纹理纵横、笼络隐起,或者遍多坳坎、嵌空通透。
赏石质地讲究缜密、坚润,扣之有声,清越铿然,如同夏、商、周时期以玉石制成的乐器磬。赏石色调讲究沉穆、淡雅,气韵上要与文人书房或江南园林淡雅幽静的格调以及水墨浅绛的绘画具有相通的和谐美感。
中国的赏石文化实以“法天贵真”、“本自天然’、不假雕琢”为上。与中国道家美学的思想深意相通。《老子·四十五章》云:“大巧若拙”。王弼注解为:“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宋苏辙进一步解释说:“赋物自然,虽拙而巧。”
颂赞“天地有大美”的庄子更直言自然造化是“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不为巧。”以美为美,常人易见,而以丑为美,更见自然。中国赏石文化以自然生成之奇、拙、丑、异为大美,清刘熙载《艺概》便云:“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体现自然之道,融合中西哲理。
有趣的是,拥有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对赏石的欣赏,与中国的传统赏石以及道家美学的思想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西方的传统之中,一直把奇石看成是自然史的一部分。因此,至少在知性的层次上也被视为艺术品。艺术家承认奇石作为艺术的正当性,并对此深信不疑。赏石家们似乎并不重视石头的地质、成分、面向,而是更关注石头纯粹的美学特质。
希望把握赏石在美学与性灵上的核心精神,并找到石头和超现实艺术之间的强力心理纽带。在他们的眼中,奇石最惊人之处不在于浑然天成,而是造化之力,真是鬼斧神工,常常以难以臆度的姿态演化成诡谲奇石。它如此生气蓬勃、神灵活现,是形上世界的缩影;它具有图腾般的象征性.并且意义深远。
在人们心里的想象中,可能回到了尚未成型的洪荒世界,也可能进入了遥远的未来。在他们眼中,怪石千变之形亦转冲击了既有的美感经验与概念,从其“未完成”的面向论之,它们具有某种病态与偶然的意味.因而在美学上具有“超现实”艺术品的位阶。这种变化无方的特质使得丑石摆动于两造之间:一方面它们似乎企图将其怪诞形象大张旗鼓.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和光同尘,隐没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这种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混沌状态,与萨德所倡议的自然观相呼应,也就是“道”。它恒处于循环往复,变动不定的状态。拥有创造、毁灭与再生的力量。正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此.这些奇石能体现出的真正意涵,便是“自然”之道,即阴阳莫测.变化无极的状态.以及赏石者对“自然”之道的领略。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不为巧。
赏石与其他人工雕琢的中国艺术品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人工艺术品,会受到西方或其他外来的影响。如有些瓷器,具有欧洲科技的痕迹;有些绘画,深受西风东渐的影响。而赏石却完全是浑然天成的中国纯粹的东西。人工艺术品,有一定的欣赏要素和标准。如绘画的构图、风格、用笔、技巧,瓷器的瓷土、烧制、着色、加工等标准。并且他们与中国的文化紧密相连,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一切背景和文化才能充分欣赏。可是赏石却与它们完全不同。它造化天成,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污染,对它的欣赏不仅仅局限于表面,更多地关乎欣赏者的品位和理解。
最原始雕塑源于中国,内蕴之“道”却贯通中西。
赏石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抽象雕塑,提供给欣赏者一种精神的满足和享受。它延展了人们的想象力,充满了幻觉与遐想。同时,赏石是人与自然的彼此联系,欣赏它中西通用,不需要任何文化背景。在不同人的眼中,赏石会幻化出不同的意境,在不同的角度,更衍生出不同的感受。赏石包含着道、哲学、美学、生活方式等诸多思想和内涵,非常完备和复杂。拥有它是为了寻找一种完全不同的收藏体验。
然而近百年以来,赏石这一中国最原始雕塑的千年瑰宝被逐渐忽略,天然生成的奇石被放逐至美学的遐荒边陲,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关于赏石的艺术市场也是非常平静。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中国的其他艺术品如瓷器、玉器、景泰蓝、佛像等在世界范围内都已达到了很高的市场,拥有众多的欣赏者,而造法天成的赏石市场,却一直波澜不惊,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和认同,更不用说和中国其他品类艺术品齐头并进。
人们习惯于购买比较常见并且具有一定供应量的艺术品,因为这些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比较透明而且容易估算。根据近年市场中类似艺术品的成交情况,很容易的出一个大致的价格范围。由于精品赏石很少在艺术市场出现,仅限于为数不多的收藏家之间小范围流通,所以也较难在市场上获得一些参考价格。但总体来说,目前赏石的市场价格还是较低的,用来购买一件好瓷器的资金,也许就可以买到一件最好的赏石了。
在艺术市场中重新推出中国最原始雕塑——赏石,也是中国艺术品面对世界的完全不同的一种展示。西方较为年长的收藏家们,比较喜欢中国传统的艺术品。日渐崛起的中青年一代收藏家,更加倾向于中国的当代艺术,认为当代艺术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赏石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欣赏的距离,只是关注形状而不是它的功能。同时延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具有自然形状、材质和颜色石头,展示了自然的品质,将人们带回自然的境界。同时也开拓了眼界,并且也蕴涵贯通中西的“道”的思想,会以另一种面貌和魅力获得世界的称奇。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