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关东画派”在辽宁

2025-05-07 10:57 阅读量:3.5万+

华人号:侨园杂志社
《八女投江》 王盛烈作
当代中国画坛活跃着诸多绘画流派,其中“关东画派”是东北美术家共同创造的成果,成员遍布东北地区,也有一些美术家在全国各地发展,但主要创作基地、培训基地和众多代表性人物、重要活动均在辽宁,这是东北的文化品牌,更是辽宁的文化名片。关东画派的创立及发展,标志着具有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的艺术风格初步形成,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辽宁当代文艺发展历程。关东画派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辽宁人乃至东北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顾关东画派在辽宁的发展轨迹,多层面重新认识关东画派的历史、现状、价值和特色。
关东画派的创立与发展
关东画派源于鲁迅艺术学院。鲁艺是关东画派的母体,也是它的精神之源。早在东北鲁艺时期,关东画派的奠基人王盛烈就在此从事美术教学和创作工作。关东画派早期代表性人物孙恩同、王绪阳、贲庆余、许勇等和第二代领军人物赵华胜均长期学习、工作于东北鲁艺、东北美专和鲁美。因此,关东画派是在鲁艺精神指导下和鲁艺艺术传统影响下产生的艺术流派。
《童年》 王盛烈作
正式提出创立关东画派是在1961年。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美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办学、人才储备、创作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形成了特定的风格。当年9月,在“东北三省美术家代表会议”上,时任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振庭正式提出创立关东画派的设想和号召,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响应和肯定。自此,以鲁美师生为主力的东北美术工作者正式举起关东画派的旗帜。
提出创立关东画派的倡议是在1961年,但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北的美术工作者已陆续创作出一大批成功的作品,在此后的近10年间,出现了关东画派第一个发展高峰。1957年,王盛烈的代表作也是关东画派的标志性作品《八女投江》问世,形成了当代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的高潮。1959年,王绪阳创作的《黄巢起义军入长安》《运河上》,贲庆余创作的《瓦岗军开仓分粮》,许勇创作的《戚继光平倭图》《郑成功收复台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1963年,王绪阳、贲庆余的连环画《我要读书》获得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一等奖。1964年,赵华胜等集体创作的《白手起家》《电缆工人攻尖端》等入选“全国第三届美术作品展览”。
《转战》 赵华胜作
经过“文革”低潮期和其后的恢复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关东画派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形成了包括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画院、辽宁中国画研究会、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等在内的关东画派创作和研究基地。举办了“关东中国画展”和“东北中国画风研讨会”等多个展览和研讨活动,在理论上和创作上不断推动关东画派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辽宁艺术家群体的代表性作品有: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的《耕者》《家乡的孩子》,孙恩同的《一曼小屋》,王绪阳的《中流砥柱》,许勇的《义勇军进行曲》,新一代领军人物赵华胜的《转战》《中华儿女——杨靖宇将军与抗日联军战士》,赵奇的《靖宇不死》,李荣光的《血沃关东》等。
新世纪,关东画派进入平稳发展、总结和提升阶段。在新一代领军人物赵华胜等的组织下,通过深入研讨和策划新型大展,关东画派队伍不断壮大,影响不断扩大。
《盛世》 赵华胜作
其中影响深远的重要活动有2002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年会、“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会议、“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晋京大展、“关东画派”第二届中国画油画创作大展等,推动着关东画派进一步走向全国。在创作上,不断拓展表现空间,增加学术含量,出现了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气象和风貌。关东画派老艺术家们不断地推陈出新,新一代艺术家如徐文、李彤彤、李蒸蒸等不断地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有王绪阳的《军粮》,许勇的《千里送京娘》《苏武牧羊》,赵华胜的《振兴之路》,张成思的《天骄》,赵奇的《马儿哟,你慢些走》,王铁牛的《浑江作证》,徐文的《英雄》等。
关东画派的风格特色与价值
由延安鲁艺—东北鲁艺—沈阳鲁美所传承的延安革命文化传统以及辽金等历史文化传统、地域性风俗文化传统,是滋养和催生关东画派的主要文化资源。基于上述特点,关东画派一直是高举现实主义旗帜的艺术流派。在《开创现实主义艺术新境界》一文中,《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先生全面、精准地阐释了关东画派坚守的艺术理念:“长期以来,关东画派的画家们,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秉承‘鲁艺’传统,胸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审美理想,创作了不少大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鲜明时代精神的艺术风貌。”
《风雷行》 赵华胜作
关东画派作品的艺术风貌和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东画派的画家非常乐于、善于创作严肃题材作品和表现宏大主题。反映革命斗争、中国历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作品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关东画派表现的重要主题。二是关东画派的作品多传递质朴、醇厚的情感。很多作品尽显朴实无华,带着泥土的味道,具有淳朴厚道的气质,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三是关东画派的画风粗犷、雄浑、博大。作品善用大笔大墨、淋漓尽致地表现情感,笔力雄健、墨色苍润、气势恢宏。在坚守创作理念、彰显创作风格的同时,在多元、开放、兼容意识的推动下,关东画派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艺术家不断拓展表现领域,吸纳其他绘画风格,尝试新的绘画技巧和手法,出新品、出精品,更好地适应反映时代、表现生活、服务人民的需要。
《中华儿女》 赵华胜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关东画派既是东北的文化品牌,更是辽宁的一张文化名片。关东画派中的辽宁艺术家群体的作品具有较强的辨识度、代表性、传播价值和精神价值,是向外界展示辽宁形象和精神特质的特色文化名片。这些作品极具特色,具有高度的辨识性。关东画派的代表性画家均在业界具有重要地位,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诸多代表性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并频繁亮相于高层次美展,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得到广泛传播。关东画派辽宁艺术家群体的作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当代辽宁精神的重要体现。
关东画派部分代表性人物
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
王盛烈(1923—2003),当代现实主义中国画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早年曾赴日留学,1948年任东北行政学院师范部美术组主任,1949年转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任教,创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是鲁迅美术学院终身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
关东画派常青树——许勇
许勇(1933—),当代著名画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1956年毕业于东北美专并留校任教。曾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勇是关东画派的常青树,在近70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力。
关东画派领军人物——赵华胜
赵华胜(1939—2023),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一级美术师。曾任辽宁画院院长、顾问,辽宁中国画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赵华胜是关东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当代国画大师。在关东画派发展过程中,他不但奉献了大量优秀作品,还做了大量的组织、引领工作,成为继王盛烈之后的关东画派新一代领军人物。
关东画派的发展者——赵奇

赵奇(1954—),197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被中国文联评为“世纪之星”。自20世纪80年代起,赵奇以他的艺术探索与实践,深化和发展了东北人物画风的审美风格,成为关东画派艺术风格的发展者。

来源:《侨园》杂志2025年第3期(总第287期)
作者:叶立群
编辑:张艳红  责编:王春棠  审核:孙海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关东画派”在辽宁》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辽宁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辽宁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