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11:34 阅读量:3万+
华人号:光明网编者按:四川大学党委九届三次全会明确了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聚焦推进一流班子、一流组织、一流队伍建设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服务科技自立自强4项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1+5”制度文件。系列文件实施以来,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闻中心特邀相关单位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享,并于近日陆续编发。
为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校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推进“深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从突出特色、优质扩容、重构方案、强化专业、AI赋能等多方面精准发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努力书写“教育强国,川大有为,一流本科有为”时代命题的生动答卷。
凝聚发展共识,凸显办学特色
各学院(系)开展一流本科发展大讨论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按照学校“高质量发展30条”“1+5”“1+3”文件部署,将“深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作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一流本科教育教学发展大讨论100余场,初步形成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抓实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的一流本科发展共识。
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四川大学关于“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深化大类招生改革、制订人才培养新方案、合理设置毕业总学分要求、优化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创新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等五方面主要举措。优化“本科招生—人才培养—就业深造”联动机制,动态调整招生专业计划和分省计划,科学调节招生规模等,优化专业设置,提高生源质量,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优质本科扩容,服务强国建设
2024年全国中学校长论坛
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025年进一步扩大本科招生规模101人,新增招生指标主要用于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优质特色本科专业。完善名师宣讲团,打造学术带头人领衔的高水平招生宣传队伍;推行全方位、全媒体、多角度、多层级的招生宣传模式,充分展示百年川大的深厚底蕴和崭新活力;通过招生队伍建设、举办百所中学校长论坛、一省一策优化招生工作体系等,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2024年首发招生宣传片《青春同行》,吸引了大量考生关注,观看人次一周超300万。“名师大咖说专业”、高招咨询活动、中学校长论坛等系列招生宣传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平台产生热烈反响,传播量达500余万人次/年。与四川大学附中等13所中学共建“川大班”,全国率先面向中学首发和推进《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
重构培养方案,突出交叉融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版)
坚持“价值引领、时代引领、创新引领、质量引领、拔尖引领”原则,围绕实施以川大特色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培养这一中心,打造符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校的多学科优势,通过五育并举协同推进计划、大思政课程建设计划、全链条新生教育计划等“3个计划”强化价值塑造,通过科学设置大类平台课、推行大类完全学分制、大力推进留白式教育、深度融入智慧教育、鼓励跨学科整合教育、实施实践教育分类改革和“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等“7个抓手”优化能力培养,通过知识结构“4个四分之一”制、基础课程系统化、核心课程集群化、外语教学进阶式等“一制两化一式”细化知识传授,实现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性教学计划和个人学业计划有机衔接。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对各学院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袁莉表示,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明确、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学院立足国家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大背景,将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定位于数字治理人才培养,并重构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案;二是“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更落地,学生在大类培养阶段广泛涉猎公共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社会学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大类学习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分流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三是学院内部的多学科多专业在交叉融合中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学院不仅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将相对有限的资源进行融合重组,而且进一步借助AI融入的契机,未来将着力打造数字公共治理、数据资源与数据智能等微专业,为学科和专业转型奠定基础。
面向国家需求,强化专业建设
古典学系成立大会揭牌仪式
在获批9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基础上,把国家关切、社会关注、师生关心放在专业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切实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认真办好14个强基计划、拔尖计划专业,布局中国古典学、生物质技术与工程、智能信息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等新兴专业,增设医学技术与智能制造、口腔数字化技术、计算与金融等12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开办智能材料、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医学人工智能等26个微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突出。
AI技术赋能,建设一流本科
“四川大学AI行动三部曲”相关文件
全面发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未来学习中心试点建设的优势,坚持“与时俱进、智能向善、深度融合、启智培根”的建设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为引擎,以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为重点,以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为基座,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一流本科建设全过程全领域全要素。重点推出“四川大学AI行动三部曲”,即以AI赋能为特征的《四川大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嵌入本科教育教学行动》,以创新使能为特征的“4个100”人工智能+赋能一流本科的融合式教育系列改革项目,以改革善能为特征的《四川大学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和《四川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人工智能工具应用规范》。首批设立基于知识图谱AI课程重点项目54个、服务学科交叉的跨学科项目制课程建设项目48项、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型实践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专项研究项目95项、“人工智能+新质战略育苗”学生专项科研训练课题45项,“‘大川大爱(SCUAI)’智慧医学实践能力教学平台”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晓宇表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以学科交叉、数智赋能为导向创建了“机器人、医工融合、智能感知与仪器、增材制造+”4个“智能+”创新实践班,打破了学科壁垒和专业藩篱,满足智能制造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需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以项目实践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将“初级认知-进阶探索-高级挑战-综合探究”贯通式项目制课程纳入智能制造大类培养方案,打通了理论学习通往工程实践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跨学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学院积极响应学校人才培养改革部署,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生源质量持续提升,2024年本科招生录取位次较2023年提升885位,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近三年获“挑战杯”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等国家级奖项178项,超80%毕业生投身智能制造国家战略领域。站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机械工程学院将持续优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锚定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为智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四川大学将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改革,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持续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持续推动融合式教育和融合式学习,持续强化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一流本科,持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造就一大批栋梁之材。(教务处、龙莉)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