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夜读 | 它因贫弱而流散,终因强盛而归来

2025-05-26 22:01 阅读量:3.1万+

华人号:中国侨联

近期,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终于结束在美国的79载漂泊,回到祖国。

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战国帛书,距今约2300年,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借由它,我们得以理解远去的时代,也让我们明白,文脉传承之下,何以现在,更何以未来。

然而,子弹库帛书自发现以来,十分命运多舛——先是因战乱辗转于中华大地,随后又被美国人柯强骗走,在大洋彼岸多方流转……在外漂泊79年后,才在近期回到祖国。

今天的《夜读》,一起了解子弹库帛书的传奇经历,来看这件国宝的归家之路。

子弹库帛书,好久不见

子弹库帛书

一卷透视历史的镜子

这卷被学界称为子弹库帛书的楚帛书,发现于湖南长沙东南郊的一座楚墓。那片地方本是战争年代军火库所在,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子弹库。

1942年,一伙盗墓贼踏入子弹库地区的一座战国楚墓,带出这卷楚帛书,当作废品搭给了一位唐姓古董商。后来,帛书又辗转被文物收藏家蔡季襄所得。

蔡季襄刚拿到帛书时,帛书被折叠成数层,放在一个竹篓里,底下还有很多破碎不堪的帛书小块。随后,蔡季襄用毛笔将附着于帛书表面的泥膏污渍清理干净,并修复装裱,展开研究。

借由蔡季襄之手,子弹库帛书深埋于地下两千多年,终于从晦暗的历史中走出,被人们所知。

△楚帛书 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子弹库帛书分三卷,字数超过900字,第一卷为“四时令”,第二卷为“五行令”,第三卷为“攻守占”。第一卷相对完整,第二、三卷为大小不一的残片。

“五行令”,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月名图”和写在“月名图”下面的文字,内容按五行讲四时十二月的宜忌。

△“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月名图

“攻守占”同样为残片,比前两卷略大,文字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顺时针排列,转圈抄写在丝绸四面,内容为战争军事中攻城、守城的方向宜忌和日辰宜忌。

△“子弹库帛书”第三卷“攻守占”文字

“四时令”最为完整和精美,它写在一件长47厘米、宽38.7厘米的丝绸上。分甲、乙、丙三篇,三篇文字相互颠倒,转圈书写转圈阅读。文物学家认为,这种布局体现着阴阳交错、四时流转的中国古老哲学,也记录着先秦时代,楚地古老的中国神话体系。

△“子弹库帛书”第一卷“四时令” /资料图

据研究帛书45年,曾7读子弹库帛书的李零教授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国集中出土帛书只有两次,一次是马王堆帛书,一次是子弹库帛书。因为马王堆帛书是西汉帛书,所以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前后的子弹库帛书,就是现在最早的、唯一的战国帛书。

简帛古书是中国学术的源头。中国的书,一开始是写在竹木简牍上的,而不是大家熟知的龟甲、兽骨和铜器。缣帛之书,是简牍到纸书的过渡环节,先秦两汉的书都写于简帛之上。“如果没有简帛留下的线索,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就不可能被释读。”

书是用字写成的,但字不等于书。“过去的战国文字研究,主要是啃字,而不是读书。孤立识字是因为没有长篇的东西。在子弹库帛书被发现之前,我们无书可读。”

也有学者说,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先秦时期唯一以汉字书写的创世神话文献,填补了此前汉族创世神话的空白。而也有学者发现,楚帛书的十二月,就是《尔雅》的十二月名。这一切都意味着,在帛书内容的尽头,勾连着中华文明绵长的文脉。

载有900余字的子弹库帛书,于古代文字和历史研究一途,无疑相当一幅厚重的长卷,让我们有机会窥见古老的楚地文化,进而透视更神秘而久远的商周文明。

然而,如此重要的子弹库帛书,在此之前留在国内的部分,只有湖南省博物馆的一块残片和一幅照片。

这一切,要从1946年说起。

遗落国宝

辗转海外79载

蔡季襄得书后不久,日军攻陷长沙,蔡季襄被迫举家离开。在逃难过程中,他失去了妻女,却始终带着装有帛书的铁桶。带着对国仇家恨的悲愤,他写下了《晚周缯书考证》。这也是国内外最早关于子弹库帛书的研究。

1946年,蔡季襄辗转来到上海。因帛书上有许多文字模糊不清,故而想用红外线相机把它摄制出来。也就是这时,蔡季襄遇到了曾与自己在长沙有一面之缘的美国人柯强

这个柯强曾在长沙教书,后一边做着情报工作,一边在华搜集文物。据蔡季襄后来在信中回忆,当时柯强对他说,自己有照相机,希望将帛书带回住所拍照。

△蔡季襄和柯强 图/湖南省文史研究馆

蔡季襄犹豫之下,同意了柯强的建议。而等到了地方,柯强以去朋友家借镜头为名义,让蔡季襄将帛书留下一晚,隔日归还。蔡季襄当时急于把文字照清楚,就同意将帛书留下来。

但等到次日,蔡季襄去取帛书和照片时,柯强却说,自己已托人将帛书带出境拍照,大约一个星期就会将帛书和照片寄回。如不放心,可以签一个契约。因为柯强是美国情报员,有权有势,蔡季襄惹不起,所以被迫收下对方1000美元的所谓“押金”,又签下一纸“契约”。

而直到一周之后,得知柯强不告而别,蔡季襄才猛然意识到,帛书是“被这个美国强盗抢走了”。蔡季襄心如刀绞,然而迫于时势,却又无可奈何。

1955年,蔡季襄以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列席代表的身份,在大会上详细讲述了柯强骗取楚帛书的经过,并将当年被迫签订的契约上交给了省文化厅。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弥补自己毕生的遗憾。

△蔡季襄向柯强催要钱款的信件

然而,因为美国社会对帛书价值的认识不足,所以柯强未能第一时间将帛书卖出。帛书在美国几家博物馆之间流转数年。

至1966年,子弹库帛书遇到了另一个对它命运至关重要的人,美国医生赛克勒。他是位对中国深怀感情的医药学家、慈善事业家和收藏家,曾募捐支持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工作。

△阿瑟.赛克勒医生 资料图

赛克勒拿到帛书,是因柯强后将帛书售于赛克勒购买文物的中间商戴,戴想把这件楚帛书扣下,留作自己的收藏,却被赛克勒医生的朋友辛格医生发现。辛格劝说赛克勒买下帛书。于是,几易其手的楚帛书,又成了赛克勒医生的藏品。

赛克勒在文章中写道,“我一直希望我这件文物,‘带字的丝绸’,能够物归原主,重返中国。”

也因一直抱有这种想法,赛克勒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希望可以和郭沫若见面,探讨送还帛书之事。奈何郭沫若当时病情已重,未能成行。

后来,赛克勒为北京大学捐建一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曾几次表示希望将帛书交还中国的他,准备等博物馆落成之际,就将子弹库帛书送还中国,给大家一个惊喜。可惜的是,赛克勒不久后就去世了,此后再无人提及此事。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图/视觉中国

子弹库帛书,就这样在外漂泊79年。因为帛书的涵义和来源的证件细节非常清晰明确,也因很多致力于对楚帛书研究的中外学者都呼吁,“子弹库帛书属于中国,应该归还给中国”,这卷珍贵的国宝,后才得以回归故土。

如今,子弹库帛书中的两卷已经回到祖国,确定将于7月在国家博物馆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子弹库帛书”的返还是我国就历史上流失文物启动主动追索的第一个案例,而且是成功的第一个案例。

相信遗落在外的另一卷“四时令”,在各方的努力之下,也将归期不远。也许届时,围绕着这卷传奇楚帛书的故事才会告一段落,而关于对这部“国之瑰宝”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至此,这件从两千余年前而来的文物,将为我们展开关于曾经那片神秘土地上更多的故事。它们曾尘封于土地,辗转于岁月,却终将在这片涅槃重生的土地上,焕发新的生命。

帛书,我们七月见。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夜读 | 它因贫弱而流散,终因强盛而归来》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卡罗莱纳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侨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