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15:35 阅读量:3k+
华人号:华人头条-坦桑尼亚矿产资源|矿物成矿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矿产资源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包括不同成因运动、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活动、流体作用以及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的岩石组合等。不同的矿种、不同的区域背景、不同的地质时代,各种控制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分为下面几种。
津巴布韦大岩墙
大陆岩石圈形成和演化的本质是地球物质在差异应力、时间因素、热状态等因素综合制约下流动、迁移、重新定位的结果,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和演化对区域成矿有根本的控制作用。
① 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大陆上的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及侵入岩中的花岗岩类组成,中地壳由相当于混合岩的物质组成,富含K、Th、H,下地壳是由麻粒岩相组成。上地幔的岩石成分主要是超镁铁岩和镁铁岩类。
② 壳幔作用与物质再循环
地幔和地壳物质间的再循环表现在,地幔来源的地壳岩石经过构造运动沉降再返回到地幔中去,一部分物质有可能参与部分熔融作用,或者进入地幔对流系统形成新的物质循环。
③ 岩石圈演化与构造-岩浆活动
综合分析全球范围内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可为认识岩石圈的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线索。人们通过对碳酸盐岩、蒸发岩、燧石层等的O、C、S、Si的同位素研究,获得大气圈、水圈的历史演化信息;通过对Pb、Sr和Nb同位素研究,了解地壳、地幔和造山带的历史演化趋势。
化学元素在地幔和地壳中的丰度、化学活性和赋存状态,是它们成矿的前提。一些大丰度元素如Fe、Al、Ti等,只要富集十倍或几十倍,且有一定规模时,即成为矿床;而一些小丰度元素如Hg、Sb、As、Ag等,则要上万甚至十万倍,才能形成矿床。在同样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活泼性元素如U、Hg、Sb、As、Ag等易于大量析出,而稳定元素如Fe、Co、Ni、V、Ti、Cr等难以析出。
化学元素在地质体中的赋存状态,以及由其决定能否被活化析出从而参与成矿的性质,是能否作为实际成矿物质来源的决定条件。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从地质体中活化析出元素的能力不同,例如地表流水从固体岩石中萃取成矿物质活化转移的能力很小,而岩浆和含矿气液有较强的化学作用力,容易与围岩物质发生显著的交代蚀变作用,由此析出成矿组分。因此,地质体中的成矿物质的丰度和赋存状态是前提,而将它们活化和萃取,参加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作用是关键。
在元素地球化学中,不同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元素。这些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或经结晶分异、气液运移等途径富集成矿,或作为矿源层再经流体溶释萃取而在一定条件下富集成矿。
大地构造运动是岩石深部,尤其是软流圈热动力学显著变化所导致的地球物质的大规模运动。这种运动引起地球上部层圈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动量传递,推动着岩石圈的演化。从区域性层次看,构造运动常能诱发沉积、岩浆、变质和流体作用,以及改变区域地球物理场的特征。
① 大地构造理论
大地构造理论是研究地壳构造发生、发展规律、分布组合规律、形成机制和地壳运动原因的理论。
② 大型构造与成矿
一般将那些贯通地壳,可影响上地幔的构造称为大型和巨型构造,其长度在100~1000km或更长,深度可达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大型构造在各类型的成矿作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岩石建造是指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岩石组合,是地层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物质体现。矿床大多赋存于一定的岩石建造中,研究岩石建造与成矿的关系,既有助于阐明成矿的构造环境和条件,又能帮助查明矿床产出的位置和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建造对矿床形成的控制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岩性因素,即岩石建造作为矿床的主岩,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同生矿床的主岩:矿床与岩石建造在同一地质环境和时代形成,矿床是成矿物质高度富集的局部地段。
后生矿床的主岩:先成岩层因物理性质(如裂隙发育)、化学性质(如易交代)或两者均有利,使后生矿体定位其中,如碎屑岩中的充填脉状矿体。
岩层本身就是矿层:如达到工业品位的石灰岩、大理岩、花岗岩、辉绿岩等。
此外,含矿岩石建造的影响还包括:
作为矿源层提供成矿物质;
供应成矿流体;
某些火成岩建造可提供热源,促进成矿作用。
地质流体是地球物质中最活跃的部分,作为连接地球内部各系统的媒介,在成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能够溶解、运移成矿物质,并在适宜的构造-岩石空间富集成矿。无论是金属、非金属矿床,还是石油、天然气,流体的参与都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无大量水,难成矿”。
岩浆水(来自岩浆分异)
变质水(变质作用释放)
热卤水(含原生水、同生水)
地热水(热水溶液)
地下水(包括大气降水渗透)
海水(参与沉积成矿)
石油和天然气(有机流体)
地幔来源流体(深源物质)
广义流体(包括岩浆熔体)
津巴布韦铬铁矿选厂
其中,以热水溶液为主的流体(如岩浆水、变质水、热卤水、地幔流体)对固体矿产的形成最为重要。这些流体通过水-岩反应等地质作用形成成矿流体,最终沉淀出矿质形成矿床。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矿床可能由多种来源的流体共同作用形成,体现了成矿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构造对流体:驱动流体运移,提供矿质沉淀的空间(如断裂、裂隙)。
流体对构造:高压流体可改变围岩力学性质,甚至引发水致断裂(非应力成因构造)。
将构造-流体耦合研究应用于成矿分析,能更深入理解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