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22:30 阅读量:1.2万+
华人号:浙江侨联5月16日,“亲情中华·之江同心|情系游子”——浙江关爱海外侨胞和留学生文化遗产系列直播活动启动仪式暨上山文化专场直播在浙江日报浙报融媒众创空间拉开帷幕,以网络为媒,让更多的海外侨胞、留学生和国际友人领略浙江文化遗产的魅力。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侨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商》杂志社、侨音融媒体中心、浙江省侨界文协、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金华市侨联承办,金华市浦江县侨联、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协办。
浙江省侨办主任姜景峰,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庄莉萍,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慧雷,省侨联党组成员、秘书长、二级巡视员刘红,省侨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岑国荣 ,省非遗协会会长叶菁等出席活动。
增创优势激荡浙江文化力量
姜景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球直播系列活动,他指出,自2020年4月以来,直播活动已举办50场,总点击率超2亿次,赢得了广大海外侨胞、留学生以及侨界群众的普遍好评,已成为浙江侨务系统服务海外侨胞的品牌活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今年策划文化遗产系列直播,我们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勇担使命助推文化强省建设;二是守正创新丰富浙江文化内涵;三是增创优势激荡浙江文化力量。把文化遗产搬进直播间,就是要深入挖掘科技背后的历史文脉,创新背后的文化积淀,向世界书写科技背后的‘文化答案’,增强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自信、科技自信,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
庄莉萍以“一个不变,三个持续优化”对活动进行了解读。她说:“为侨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做好三个持续优化,首先是顶层设计的优化,以体系化、系统化、特色化的方式,全景呈现直播主题。其次是直播内容的优化,聚焦文化强省,开展文化遗产系列直播。第三是直播形式的优化,不仅要把专家请进直播间,还要把直播镜头对准海内外的专家,进一步增强直播的思辨性,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宝贵财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印记,是人民群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
浙江是非遗大省,数量全国第一,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十大门类。叶菁认为,对于非遗,关键是保护传承与发展。“要推动四个化:一是品质化,让优秀的先进的文化传下去活起来;二是多元化,要坚持整体联动全面推进,让非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三是数字化,要充分借助数字平台,让传统文化非遗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四是国际化,古代对外文化输出主要是三大件丝绸瓷器茶叶,这些都是非遗产品。当今时代很需要进行跨国文化传播,让非遗出海,让非遗走出去,在国际传播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与力量。”
揭秘万年前的文明密码
“上山文化”是万年浙江的文化之源,是中华史前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上山文化”是如何被发掘出来的?上山遗址的彩陶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活动现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遗址主要发现者蒋乐平从“食在上山”“用在上山”“住在上山”三个方面还原并解读了万年前上山人的精彩生活,一粒稻米、一抹彩红、一串足迹,串起了上山文化的历史进程和上山先民的重要贡献,全球观众透过镜头走进沉睡万年的文明现场。
蒋乐平介绍,上山文化是以浦江上山遗址命名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发现这种文化首先是发现遗址,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流域,钱塘江有一个支流叫浦阳江,2001年,我们进行了浦阳江流域的考古调查,在隆起的一个小山丘上发现了一个小探沟,挖下去以后,发现了上山遗址。”
“上山的夹炭陶片里面上有稻壳,这是农业的一个特征,说明当时在吃水稻,与稻作农业相关的遗存现象。我们发现稻壳这个线索以后,就要寻找其他的证据,有稻壳应该有稻米,我们叫作炭化稻米,炭化稻米在很多遗址里面都保存了很多,我们进行浮选,泥土泥沙是可以沉到水里面的,炭化稻米会浮起来。2005年11月份,我们发现了第一粒炭化稻米。”蒋乐平说。
“让家乡文化在海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传承的薪火在古今对话中生生不息。当镜头转向“云端”,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中国发展促进会会长周玮生说:“我经常回浦江探亲,曾带着家人多次参观过上山万年文化遗址。浦江上山万年遗址,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源头之一。它揭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起点。对我个人来说,上山文化的意义,不只是学术上的,更是一种身份认同,也是一种文化归属。
去年11月,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系列‘稻作与东方文明’线下特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周玮生受邀出席,“作为一名在日本工作30多年的学者,同时又是土生土长的浦江人,我感到无比自豪。特展不仅系统展示了上山文化及浙江早期稻作文明的考古成果,还通过精美的实物、图像、互动装置,将东方农耕文明的起点生动地呈现给日本观众。展览不仅增强了中日两国在考古与文明起源领域的对话,也让家乡文化在海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周玮生说。
在直播互动环节,留学生代表、法国第二代华人薛黎亚就在上山文化遗址考古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向蒋乐平进行提问。蒋乐平说:“最难忘的是确认上山文化年代的瞬间。最初发现‘红陶一’陶片时,我们不知道它属于什么年代,于是把陶片送到北京大学去测定,得知四块陶片的年代数据都达到了距今1万年时,我们非常振奋。”
为了让嘉宾更好地体验上山生活文化,直播外场特别设置了体验区,嘉宾品尝了上山米糕、灰汤粽等传统美食,体验麦秆贴画等非遗技艺,通过感官体验近距离感受上山文化的魅力。
此次上山文化专场直播,不仅为海外浙籍侨胞和留学生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浙江印记,更以文化认同凝聚起四海同心之力。
来源丨侨音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明演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