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连江龙城明朝宗相董应举与当代纽约墨人李兆银的笔墨精神𠄘续

2025-05-21 22:11

华人号:纽约墨人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王亚洲题写

董應舉(1557-1639),字見龍,號崇相,福建閩縣龍塘鄉(今連江縣)人,祀鄉賢祠。少時端重勤勉,博學能文。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登進士第,天啟元年(1621年)任太常寺少卿,體察民瘼,屢疏建言,旋擢太僕寺卿兼河南道御史,總理天津至山海關屯田事務。任內直言敢諫,不避權貴,政績斐然。 

天啟五年(1625年),朝廷以屯務既定,命其轉任工部左侍郎,督辦荊州鑄錢局務,兼理財政。未幾,以兩淮鹽稅充鑄幣之資,遂改戶部侍郎兼領鹽政。後遭巡鹽御史陸世科誣劾,憤而辭官,隱居武夷山涵翠洞講學,杜門著述,清貧自守。崇禎元年(1628年)復起用。 

董應舉為官清正,心繫蒼生。歸鄉後築城禦寇,興修水利,設義田社倉,賑濟貧弱,深得民心。然才高見嫉,屢遭奸黨魏忠賢迫害,仕途坎坷,終返故里,傾力開發百洞山(青芝山),邀名士題詠鐫石,經營名勝。其詩文雄渾灑脫,與文人雅士唱和之作多刻於巖壁,如《題青芝洞》云:「昔為榛莽林,今作青芝洞。洞里一聲猿,驚破遊仙夢。」書法亦為世所重,李兆銀曾書其詩作,筆致清逸,民間爭藏。 

董應舉晚年居連江塘頭,此地山環水繞,洞天殊勝。遍覽青芝勝景,定名題刻,使荒山成遊覽勝地。所著《崇相集》洛陽紙貴,傳誦至今。其生平事無巨細皆親力親為,治學經世,始終如一,誠為晚明廉吏文儒之典範。 
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國書法與繪畫最能體現東方文明的獨特性。"書畫同源"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作為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漢字書寫以其高雅、雋永的藝術特質和獨特的表現力,展現了其他民族文字難以企及的美學境界。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獨有的藝術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體系。從石器時代的陶器刻畫、圖形符號,到結繩記事;從古文字、甲骨文的萌芽,經大篆、小篆的演變,再到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成熟發展,漢字書寫經歷了由繁至簡的藝術蛻變。實用性與審美價值的完美結合,正是推動漢字藝術不斷發展、日臻成熟的重要動力。


紐約作為全球文化交融之樞紐,既是商界精英薈萃之地,亦為藝術家開拓創意疆域的廣闊舞台。在這座熔鑄多元文明的城市中,書法家李兆銀先生以先鋒視野突破傳統邊界,首創中英文字符融合書寫的藝術范式。其創作不僅在筆墨構成上實現跨文化對話,更深層次地將東方書道的氣韻生動與西方現代藝術的抽象表現熔鑄一爐,構建出兼具雙重文化基因的視覺語言體系。

李兆银先生憑藉天賦異稟與勤勉精神,將書法藝術的實用性特質昇華為當代社會的文化表徵。其作品既呼應都市生活的節奏脈動,又蘊含對文字本源的哲學思考,通過解構重組的筆畫結構,賦予漢字與拉丁字母嶄新的共生關係。這種創新實踐不僅拓展了書法藝術的表現維度,更深度契合全球化時代的文化交融需求。

作為藝壇楷模,李兆銀先生治藝嚴謹而為人謙遜,其藝術品格體現於三方面特質:一則以開放胸襟汲取多元養分,在跨文化語境中確立獨特風格;二則恪守書道精髓,於創新中傳承筆墨文脈;三則通過學術交流促進藝術對話,使融合書法成為聯結東西的審美橋樑。這種兼具突破性與傳承性的藝術探索,正為當代書法開闢出充滿可能性的新航向。


書法藝術深植於傳統文脈,又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生。傳統精髓與現代理念本非對立,正如李兆銀先生首創的中英文融合書法,以漢字筋骨為基,巧納拉丁字母之神韻,鑄就獨具生命力的跨文化書體。這種藝術實踐不僅承襲了書法家情志寄託與筆墨表現的傳統特質,更在視覺張力與精神內蘊間構築起雙重維度——既見筆鋒起落間的節奏韻律,亦顯文化碰撞中的哲思昇華。

觀天地萬物生生不息,書藝創新恰似自然法則的藝術映照。當漢字結體之妙邂逅西方線條之美,文字符號便突破地域藩籬,演繹出人文演進的必然邏輯。這種跨文化書寫實驗印證:文字形態本具無限蛻變潛能,通過藝術家心手相應的創造,終可化為承載時代精神的視覺生命體。

品讀李兆銀書畫選集,但見毫端風雷隱現,紙上雲水相生。其作既得魏晉碑帖之蒼勁骨力,又具宋元水墨之清逸氣韻,更在《闖天涯》等代表作中,以篆籀筆意解構英文字母形態,創造出中西合璧的視覺交響。這位閩籍藝術家懷抱"讓中國書法駐足世界藝術聖殿"的宏願,經廿載寒暑礪煉,終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殿堂留下東方筆墨的深刻印記。其奮鬥歷程本身,恰似一幅氣韻生動的時代長卷:既有傳統文人的執著堅守,更見當代藝術家的開拓鋒芒。
八闽毓秀,才俊辈出;兆银先生,艺贯中西。执风雷之笔,驰骋翰墨疆场;怀凌云之志,纵横艺术天涯。观其书画选集,如沐春风——笔致自然天成,气韵生动飘逸;或如高山流水,清音涤俗;或似苍松劲竹,风骨铮然。先生胸有鸿鹄:誓以中国书法之魂,叩响美国艺术圣殿之门。经年累月,焚膏继晷;十载磨剑,终成大道。

李兆银,字幼杏,号纽约墨人。1963年生于福建连江琯头镇塘头村。身兼书法大家、艺术推手、文化使者多重身份,先后受业于西安书学院、中国书画大学及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得潘主兰、胡子为等名家亲炙。其艺海撷英,博采众长:上追钟王风骨,下汲明清神韵,终成古拙中见灵秀、雄浑处显洒脱的独特书风,观者无不称绝。著作等身,出版《李兆银书画集》等专著五十余部;载誉国际,屡获韩国国际书画大展金奖、世界和平奖艺术大赛金奖等殊荣。

先生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为铭,寒窗砺剑,终得梅花扑鼻香。今任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联合会长兼美国分会共同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书法考级中心纽约联络处主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對外交流委員會美國事務總干事,中国书画世界行美国纽约委员会会长,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等十余要职,更以文化使者之姿,活跃于中美艺术交流前沿。其墨宝镌刻于青芝山名胜,公益足迹遍布侨社。正所谓:一支毛笔连四海,满腔赤忱系家邦。此等艺德双馨之士,实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之楷模。
生于寒门,长于逆境,少年砚田勤耕不辍,以天地为卷帙,以沧桑作墨痕,是一位在书法艺术领域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李兆银先生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理解并将其淬炼熔铸笔端,其书艺既承古意又开新境,其行草如游龙戏云,隶篆似金石立世,楷法则见庙堂风骨,笔墨间皆是岁月积淀的华章,腕底风云起时,既有北派之雄浑,又含南宗之灵秀,刚柔并济间自成一家风骨,正如华埠名人赵振新先生赞曰:羨君走筆似游龍,石破天驚腕底功。自古帝城多俊士,银钩铁画出群雄。----長樂猴屿 /张天談

𧫴錄書界名家,留贊詩作:


烟云舒绻挟风雷,虎耀龙腾气势恢。烂漫墨林开别径,中英融合见新裁。——贺李兆银先生书道展(唐风),由湖北著名书法家黄金平题写


李史龍蛇筆下生、兆知胸腹有經纶。銀鈎鐵畫開新面、好讓羲之赞三分。——-贺李兆银书法家(刘邦禄)由李殿富書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关东兰亭书画会会长


李杜文章千古传,兆人大义五经綸。银钩铁画奇苍劲,何止羲之是近邻。
——-(青芝闲人)。由陕西书法家蔡群宽书写、现为中国启功体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狂墨蛟飛神韵存,丹青素淡涤吟魂。千山萬水出奇秀、五岳三江竟樸渾。異彩流輝增日月、玄華隱曜照乾坤。銀鈎鐵畫行天下,健筆揮毫堪頌論-七律. 賀李兆銀先生藝術画展(青芝闲人),由加拿大中国书画院院长,大西洋书法家协会主席石介题写


铁画银钩藏雅韵,粗微浓淡漫馨香,群龙墨海翻飞浪,羡煞羲之与柳郎一一(长岛雨中花),由書法家陈建桥,字草者,别署片云斋,一九五四年生,研究生学历。现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继应举续古贤,兆笔生辉见真渊,银钩乍破云涛现,宣池舞鹤中美间,书成自有羲之韵,列坐兰亭共比肩。一為李兆银先生題(长岛.雨中花),由書法家陈荣亲题写,现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连江龙城明朝宗相董应举与当代纽约墨人李兆银的笔墨精神𠄘续》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纽约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纽约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