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7 11:39 阅读量:3.6万+
华人号:墨香诏安编者按:在明清封赠制度之下,诏安女性中被封为恭人[1]、太恭人乃至更高品秩封号的并不少。但往往除封号外,女人一生再无留下其他痕迹,这让后人不免空叹。笔者最近相继获得三位古代女子的部分信息,虽不完善,却已是难得。刚好她们又都姓叶,便就整理出来以便保存。人的命运总与历史相牵,女人的命运亦然,但自强自立,笃善修身,总能吉祥。谨与读者共勉。
明朝进士沈鈇(介庵)的母亲:
叶太恭人端淑妈
长者为先,从年长者说起。
她出生于诏安五营叶氏华表村竹厝自然村。这是我所能了解到的五营叶氏家族中福报最大,地位也最尊贵的女人了。她的儿子沈鈇沈介庵,年25成进士,江楚粤三藩知府,中宪大夫。任期间“多惠声,有殊政”。退休后仍是诏安德高望重的乡绅,为家乡做了很多公益事。孙子沈起津,进士,诏安明时文苑,著名书法家。因子贵,叶氏的丈夫沈玺被敕封为司徒尚书郎加中宪品秩,并立“天宠重褒”坊在牌坊街上。叶氏也被敕封太安人加恭人服秩。儿女姻亲上湖胡家,也是父子进士(胡文、胡士鰲)。诏安著名的“父子进士”牌坊就是他们家的。
天宠重褒坊
诏安的官方文献或民间传说中关于这个家族的史料都算是多的,尤其民间故事,沈介庵、沈起津父子和他们的亲家胡文、胡士鰲,都是当时网红,他们之间的故事至今仍常常被诏安的百姓传说,就连沈介庵的父亲沈玺,在县志都多有记述。但端淑叶氏生前的活动或为人处世却鲜为人知,官方史料记载是空白的,偌大一部《诏安沈氏宗谱》也找不到一句关于她的描述,连民间传说都没有。
可见老太太是安分寻常的。
这也正是她的智慧与福报所在。丈夫、儿子、孙子,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腾达,家中要有一个默默安住,好坏均收得下的人在。这让人想起和尚的那个布袋,收纳万物,悄无声息。
老太太与她的丈夫双双活到耄耋之年,可谓白头偕老了。死后合葬在沈介庵为他们挑选的风水宝地,墓葬名“双寿归全窝”。据上营叶随坤先生说,2013年,沈氏宗亲重修了此墓葬,还给华表宗亲发来请帖,华表宗亲特置生猪前往拜贺。
墓葬:双寿归全窝
老太太去世时还颇享哀荣,她得到当时大名鼎鼎的太史公林偕春为她亲撰的《祭沈介庵太孺人文》,这也成为了她一生仅有的,也是最完整和最有分量的写照。
祭沈介庵太孺人文
林偕春
坤元毓粹,郁为母仪。惟灵得之,配德齐眉。督成令子,连步天衢。为令及守,操厉罔渝。纠贪一疏,烨然主知。传播海内,绰有令誉!拂袖归来,宅志希夷。非有贤母,昌克若斯?
灵今仙逝,令子在侧。附身附棺,诚信靡忒。人生万事,有子为足。繄灵之子,则扬芳躅。人生五福,以寿为先。繄灵之寿,则逾耄年。存膺封诰,殁贲泉扃。矧而诸孙,尚有遗荣。虽然三年怀抱,百岁驹隙,人子之情,又岂有极?令子茕茕,若靡所恃。某以创钜,闻之增泪。敬抒一词,聊代哀哭。不腆者仪,以光楮烛。
华表竹厝风光
官陂进士廖国宝的祖母:
叶太恭人潭娘妈
她是个有能耐的女人。与端淑妈不同的是,命运逼着她走出闺闱,撑起一个大家族的事业,建立耕读传家的信念,把家族带向进步和文明。她一生所做的事被族人和子孙一一记载和忆念。
康熙十年,她出生在平和大溪庄上,原本也是个“赋性幽娴”之人。十七岁嫁到官陂张廖家,廖家财富殷实,上有公婆丈夫,下有四个成长中活泼可爱的儿子,叶氏应该是个幸福女人了。但在她34岁那年,她的命运被改变了。一两年间,她先是痛失夫君,接着婆婆离世,紧接着公公和长子又相继离世。叶氏来不及悲伤,生活的重担已经重重落在了她的肩上。她柔弱的肩上一下子需要承担起一个大家庭,祖上留下的数千祖产也需要她来承接和经营。更有甚者,官陂其时民风彪悍,丰厚的产业和柔弱的女人一下子成为醒目的标的,豪强蜂起,暗中觑觎者有之,强占抢夺者有之。
叶氏很聪明,她希望取得官府的保护。她请她的大伯(丈夫的哥哥)带着她年幼的次子君赐前往衙门告状,由县衙告到府衙。其时漳州知府系南靖进士徐登甲,他见君赐长得好,小小年纪,其行止大方有度,甚是喜爱,便托媒前来求亲,把君赐收为自己的女婿。这是命运对这个家族的眷顾和补偿,廖家从此群患俱息。
外患息除,从此叶氏更是稳重持家,经营有方,使得廖家原有的丰厚家业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发展,成为官陂张廖氏“三大家”之一的富豪。她卓识远见,创建书馆、学堂,大兴教育之风,聘请德能高尚的先生前来教授,子孙习武修文,因材施教,族中因而人才辈出。她的孙子廖国宝中式武进士,其他族中后代不乏中式举人、文武庠生,受封奉政大夫、武信骑尉者,一派朝气文明气象。
她的仁爱和慈善不仅仅展示在族中,还远播族群以外。《官陂张廖氏族谱》用了两页半纸的篇幅,述其一生所为,不吝诸多赞美之词,摘录一二:“他人能尽母道者或不能兼尽父道,而妣则严于课督,三子俱贡入大学,既孙曾有过必重于督责,抑又宽以待下,众孙中有偏出者则留以抚养......妣之嗜学好施宽严相济皆出于天”“雍正四年岁次丙午,闽漳旱饥,诏安官陂尤甚,妣不惜千石之米粟煮粥赈济,生活者甚众,其存心之仁也,非特以济宗族而且遍及于远戚焉......”“妣视溪口溪二水深阔,往来行人苦于涉水,意欲修造石桥”等等。
叶氏成为了深受远近乡人爱戴和尊敬的人物。雍正九年,叶氏六十大寿,宗亲咸集庆贺,远近几位有声望的老先生带来荣寿诗以赞賀:
福山社能温先生题云:婺宿腾辉焕彼苍,六旬初度寿而长。春年矢志操如铁,皓首盟心鬓似霜。
赵咨先生题云:事亲孝养遵夫志,课子成名著母仪。道韫才高徒颖慧,共姜义守扶钢彝。
赵中拭先生题云:孝奉姑和舅,庆贻子与孙。荒年且撒账。远戚犹如敦。
叶氏一生勤勉,建业颇丰,完善了廖氏家族事业、居家和学习的场所与设施。她37岁兴建“燕翼楼”(原三层于解放初改为二层);43岁兴建“毓芝轩书馆”;60岁时建“大夫第祖祠”;“下学楼“、“庆元家祠”及溪边八座大屋(别墅)、“上学楼”及“白水轩学堂”等。其中燕翼楼、大夫第祖祠、庆元祖祠及白水轩学堂经历代修缮,至今仍在。
大夫第祖祠
庆元家祠
燕翼楼
白水轩学堂
清乾隆十年乙丑(1745),叶氏仙逝,终年七十五岁,三子十九孙十曾孙送终。以孙国宝敕赠正四品太恭人,累赠正五品宜人。
西潭山河村沈宝善之母叶太恭人:
谦淑贤良妈
这个当然是她的谥号,因为她的名字无人知晓。据说她也是诏安五营叶氏的女儿,但至今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虽然五营叶氏族中有年长者述及叶氏老族谱中曾有记载,以及前辈诸多传说,但老族谱今已轶失,口说无凭,此处且按下不说。叶氏唯一的儿子沈宝善出生于乾隆三十九年,我们假设叶氏是在19岁时生下他,那么叶氏大约就是乾隆二十年上下出生的人。
这应该是世人知道得最多的一位太恭人了,原因当然是那座专属于她的祠堂:叶太恭人祠。叶太恭人祠位于诏安县西潭乡山河村,始建于清嘉庆庚午年(1810),主体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由前埕、门楼、前厅、天井带两廊、后厅(主堂)组成。土木石结构,悬山顶,燕尾脊,整体建筑庄重简洁而又气势不俗。门楼三山式屋顶,凹肚。外壁镶嵌多幅祥瑞图案花岗岩石板浮雕,简约大气。石门匾系清嘉庆庚午年沈宝善亲手手书“叶太恭人祠”。后厅(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精致美丽。原设有神龛供桌,专门供奉叶太恭人谦淑贤良妈一人神主。据本地人说,宗祠从地基到2米高的墙壁都是用长0.8米,宽0.6米,厚0.4米经过加工磨平的花岗条石砌成,墙壁的上部分是用三合土夯成。这足见建祠者的用心。现在,叶太恭人祠成为了全国仅有的三座女人祠堂之一,所以倍受瞩目,修复工作也在进行中。
叶太恭人祠全景
门楼石板浮雕
主堂梁架
话说叶氏当时到山宝雷沈之骁家是做奴婢的。也许是长相姣好,也许是温存可人,总之她得到沈之骁的青睐而且怀有了身孕,并于乾隆三十九年顺利产下沈宝善。这成为了她此生最大的荣光和依托,她的故事也经由沈宝善一生的经历而被世人所知。
她信佛。初有身孕的时候,就到庙里祈祷菩萨,让她生下一个聪明有福的男孩。遂愿之后,她的生活就不离寺庙庵堂,在沈宝善需要安静修学的年纪,更是直接带着沈宝善住进了庵堂,潜心学习。13岁的沈宝善已然熟读四书五经,写出《四书解》,被呼为神童。18岁时,沈宝善准备赴省参加乡试,叶氏跟菩萨祈求说:她想让她的孩子以宝善庵的名做名字前往赴考,如若高中,回来必让孩子给庵中诸佛漆金身。从这天起,那个原名叫沈学书的孩子才改名为沈宝善,并且一举考取文举人,大挑一等。
沈宝善之后的故事就很官方了:历任广东新会、扬江、郁南、晋宁、河源、揭阳、香山七县正堂,擢升南雄州知州,封授奉政大夫。沈宝善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诸多他的办案故事显示出他过人的智识和气魄,而他母亲的教子故事也有了诸多传说版本,这里不一一叙述。
叶氏最大的福报是儿子的孝顺。在广东做官的沈宝善无时不惦念着家中的母亲。他让自己原配的夫人余氏长期在家乡伺候和陪伴母亲。自己积积攒攒之后,回乡为母亲建起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十四间房的楼,取名“汲古房山”,汲古房山后面是个大花园,供母亲休闲游玩。母亲就有了自己独立自由的居所。暑天再送张酸枝木做的披椅过来,母亲躺着睡觉,据说对身体很好。
汲古房山(俗称后楼)
维修中的后楼
小门楼
沈宝善最大的孝名是在叶氏去世,按当地规矩,偏房死后,她的棺椁是不能从大门出去的,只能走偏门。沈宝善怎么能答应!他一生劳苦功高,连皇帝都嘉奖他了,这一切还不够换母亲一个体面吗!他全身趴在母亲的棺椁上,往死里哭,谁劝也不起来,很久很久。而主持人也是善巧,见状大喊一声“太爷大人孝心昭昭,不忍惊动!出殡时辰已到,抬棺从正门出!”——于是,趴着一个大孝子的叶氏的棺椁被从正门抬了出来。据说,沈宝善此举,后来成为远近很多出身偏房而有孝心的男儿争先效仿的范例。
沈宝善孝名远播,甚至连嘉庆皇帝都知道了,为了褒奖沈宝善,特赐银万两,准沈宝善为他母亲一人专门建一座祠堂奉祀,并敕封叶氏为正四品太恭人。
特别感谢:
官陂镇纪委书记沈佳斌先生百忙中仍为我们寻找官陂张廖氏族谱,提供官北古迹照片。
上营叶随坤先生为我们指点华表竹厝及讲述两位叶太恭人与家乡事宜
山河书屋负责人陈旭明先生为我们提供山河村古迹照片
[1]恭人:.古时命妇封号之一。宋徽宗政和三年定制,中散大夫至中大夫之妻封恭人,亦为元六品,明、清四品官员之妻的封号。如系赠封母或祖母,则称太恭人。——百度百科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