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命脉处方》:好血管是吃出来的

2025-05-10 06:30 阅读量:8k+

华人号:妙文赏读

各位亲爱的书友,大家好,我是安东尼。

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命脉处方》这本书。

在上一节,我们了解到血液中的成分变化会对血管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通过日常生活方式调理来延缓血管老化。

这一调理方式可以概括为“五高一低一加强”,其中“五高一低”是得舒饮食调理,“一加强”则是定期的血管训练。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说说医学界大力推荐的得舒饮食方案。

得舒饮食,低盐低油低糖

所谓得舒饮食,它来源于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的一项高血压防治计划,即“终止高血压饮食”方案,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预防或治疗高血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研究的不断开展,科学家们发现,得舒饮食的好处不仅仅在于降低血压,它还能改善血脂、控制血糖,从而降低人们患上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它还有神奇的瘦身减肥功效。

得舒饮食的关键就在于“五高一低”,其中的“一低”就是控制一些损害身体健康的食物成分摄入,包括食盐中的钠离子、饱和性脂肪酸以及高升糖的碳水化合物,而它们正是造成现代“富贵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元凶。

我们先来看食盐,它的主要成分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前面章节我们讲过,人体血液中有一种成分叫无机盐,其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的晶体渗透压。

人体80%的晶体渗透压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来维持,它们主要来自于食盐。

从古至今,食盐都属于国民生计的重要物资,这是因为盐分摄入不足会导致头晕眼花、乏力浮肿。

而中式传统烹饪也讲“不咸不香”,烹饪时习惯多放盐,但早先人们从事重体力劳动,出汗多,盐分能随着汗液排出,所以不会导致高血压。

而现在大家多以脑力劳动为主,如果口味还那么重,就很容易引发血压升高。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自觉地减少用盐量,但血压还是居高不下。

这时吉训明教授往往追问一句:

“平时是不是喜欢吃腌制品或面条?”

回答十有八九是肯定的。

这就是中式烹饪手法的特殊性。

我们总觉得能看得到的食盐才是盐,殊不知日常摄入的很多食物中都存在着“隐形盐”,一不小心就会让我们摄入的“盐分”超标。

可以说,除了米饭之外的绝大部分主食,都含有一定量的盐分。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稍稍反思一下日常的烹饪过程就能发现,不管是蒸馒头、做花卷,还是做面条,通常都要“放盐少许”,因为这样做出来的面食才筋道好吃。

大家可以再留心一下,看看购买的面食的配料表,往往也能找到“食用盐”这一成分。

还有很多人喜欢吃腌菜,像腌萝卜干、榨菜等等;以及加工过的肉食,比如培根、火腿、香肠、腊肉、卤肉等等,也都含有大量的盐分。

过去大家都是自己做,放多少盐心里还有点数;现在习惯买来吃,里面究竟放多少盐我们就无从所知了。

最后还有大家爱吃的零食,不管是咸味的锅巴、薯片,还是甜味的蜜饯、干果,乃至辣味的鱼片、肉干,都是隐型盐的“重灾区”。

就像吉教授的一位朋友,只要多吃五香瓜子就会口腔溃疡,这是身体在提醒他调味太重,得注意忌口了。

那么,怎么减少盐分摄入呢?

吉教授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小妙招,那就是调味料和盐只选一样,不要重复使用。

比如有人喜欢用酱油调味,那就用酱油的咸香替代盐。

这是少盐。

接着是少油。

中式烹饪讲究“烈火烹油”,这样才能激发食材的色香味,但好看好吃好闻的代价是引发血脂升高。

所以,2022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油,就是家用的白汤匙,每天两勺半到三勺的量即可。

在烹饪用油方面,我们既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

其中的要点就是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粗略地说,除了鱼油外,像牛油、猪油等动物油都是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尽量少吃。

还有一个区分方法,就是常温下呈现固态的油要少吃。

此外,还有一种油对人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就是反式脂肪酸。

2022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每天的摄入量不超过2克。

这种有害物质通常存在于甜品等加工食品中,往往披着“代可可脂”“植物黄油”“起酥油”“雪白奶油”等马甲。

还有,高温也会让食用油转化为反式脂肪酸,所以大家要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

最后是减少高升糖食物的摄入量。

高血糖和高血压、高血脂一样,都是现代社会派生出的“富贵病”。

一谈到糖,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甜食,尤其是一些含糖量高的水果。

但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少糖严格来讲是少吃高升糖的“碳水化合物”。

这里要提到一个食物升糖指数GI

它表示食用某种食物后会引起人体多大的血糖反应。

一般来说,一种食物的GI值超过70,就会被归为高GI食物,所以为了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我们要少吃高GI食物,或者高GI食物和低GI食物搭配着食用。

总而言之,要想控制好血糖,防范患上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少吃精面、精米以及点心蛋糕等精加工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天然食物。

尤其是煮的烂糊的米粥、面条,更是控制血糖升高的大忌,要尽量少吃。

补充五高,为健康保驾护航

前面我们讲的是“一低”,即低盐、低脂、低糖,是要我们少吃什么。

那接下来我们来聊聊饮食调理的“五高”,即高钾、高镁、高钙、高不饱和脂肪酸、高膳食纤维。

它们讲的是要我们多吃些什么,才能调理好身体,为健康保驾护航。

先看高钾、高镁、高钙,这“三高”,它们和前面讲的钠一样同属无机盐,但对血管更友好。

以钾为例,它与钠之间有拮抗作用,通俗讲就是此消彼长,钾高了钠就减少,相应地血压也就能降低。

而且钾离子自身也有很强的降压效果。

那么哪些食物含钾量较高呢?

常见的含量最高的食物是黄豆,每100克含有1503毫克钾。

有些朋友担心豆类蛋白容易增加肾脏负担,但离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

我们尽可以正常食用,多吃些黄豆做的豆腐、豆皮等,口感更好,营养也没有流失。

第二种高钾食物是口蘑,含钾量高,膳食纤维的含量也不低,而且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也可以放心食用。

第三种高钾食物是紫菜、海带等海藻类产品。

此外,像香蕉、番茄、柿子、桃子、橘子、菠菜、油菜、卷心菜等果蔬也含有丰富的钾离子。

这是富含钾离子的植物食材。

另外,还有动物类食材,比如牛肉、鸡肉、鲤鱼和动物肝脏含钾量也不低。

很多人会觉得动物肝脏不干净,但医学界称动物肝脏为“微量元素大药房”。

此外,还有奶制品,以及糙米、粗粮等,都是天然的补钾食材。

如果说钾离子是天然的“降压药”,那么钙、镁离子则是天然的“保心丸”。

人体心脏肌肉由平滑肌构成,一旦缺少镁离子就会收缩无力,导致血液难以运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还有,缺钙和缺镁都会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导致血压升高。

那么,哪些食物含镁量较高呢?

答案是:坚果、绿叶菜、粗粮谷物、海产品和牛奶。

吉训明教授建议大家多吃点绿色菜。

他开玩笑说,植物靠光合作用,汲取阳光中的能量形成叶绿素,所以吃绿叶菜也能激活人体的“光合作用”,汲取外部能量“为我所用”。

接下来是钙离子。

大家都知道中老年人补钙能预防骨质疏松,小孩补钙能促进发育、长个子,但钙对人体的好处不止这些,它能平稳血压、降低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最好的补钙佳品就是牛奶、酸奶以及各种奶制品。

这是无机盐的“三高”。

为了心血管健康,我们要多吃富含钾、镁、钙离子的食物。

接下来我们讲“第四高”,就是在烹饪用油方面,要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尤其是橄榄油。

橄榄油是迄今为止被认为最适合人体的食用油。

它不但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还能调节人体血浆中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比例,降低血脂水平,且能减少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病概率。

最后,橄榄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某些B族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K和一些抗氧化物,这些都对血管健康有明显的助益。

不过橄榄油有个小缺陷,那就是烹饪温度不能太高,最好用来凉拌或低温烹饪。

如果要高温烹饪,我们可以用两类油,一类是同样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菜籽油或花生油;另一类则是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玉米油、大豆油、葵花子油、亚麻籽油。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可能记住不哪类油有哪种功效,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烹饪用油经常换着吃,像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轮番上阵,再备一瓶橄榄油做凉拌菜即可。

这是“第四高”:高不饱和脂肪酸。

最后一“高”是高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也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只不过它并不产生血糖。

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前者可以帮助人体调节肠道菌群,后者则能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消化。

2022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膳食纤维2535克。

其中水果、蔬菜、豆类和海藻类食物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而像粗粮、豆类外皮、薯类等根茎类食物、蔬菜茎叶和水果果皮等则富含不可溶膳食纤维。

这些高膳食纤维食物对人体好处多多,其中最大的好处是减缓食物吸收速度,让人容易产生饱腹感,进而降低对高升糖食物的摄入,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

所以说这是一种对糖尿病患者极为友好的食物,也是减肥瘦身人士的“心头好”。

那么到这里,我们就讲完了“五高一低一加强”的前半部分,即通过得舒饮食方案来调理身体,延缓血管老化。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命脉处方》:好血管是吃出来的》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新加坡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健康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