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9 10:10 阅读量:2.8万+
华人号:黔旅在贵州黔东大地,铜仁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梵山净水间。
这里坐拥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以其“天空之城”的绝美姿态,屹立云海之上,成为无数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叶猴的天堂,珍稀的生物资源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共同勾勒出铜仁独一无二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从策划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夏季文旅活动,到推出促进消费的创新举措;从打造龙舟赛特色IP,到升级中南门夜游体验;从推出“梵净抹茶山珍宴”的舌尖美味,到举办“吃贵州晚饭·看松桃村晚”的特色活动,今年“五一”,铜仁市以文旅为笔,以创新为墨,全方位构建起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点燃一场“有品质、有力度、有热度”的假日消费热潮,充分发挥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
旅游体验是城市的名片,直接影响着游客对城市的印象和口碑。铜仁市深谙此道,在旅游场景打造上铆足了劲,不断推陈出新、创意频出,致力让游客在旅程中既能饱览自然风光,又能深度品味当地文化,留下难忘的旅行记忆。
快傩铜行 非遗盛宴点燃消费热情
5月1日晚,暮色降临,华灯初上。铜仁市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沉浸在一片热闹氛围中,随着激昂的鼓点响起,“非遗夜游·快傩铜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来自长江流域及省内的傩戏表演团队汇聚于此,将傩戏与现代光影、科技深度融合。
精彩绝伦的巡游与展演轮番上演,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戴着神秘的傩面具,踏着富有节奏的鼓点,演绎着古老的传说。现代光影技术的运用,让傩戏表演更具视觉冲击,将观众带入神秘而深邃的傩文化世界。
傩,作为铜仁的重要非遗之一,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铜仁的旅游消费场景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活动现场,创新模式让人眼前一亮。“非遗+体验”“非遗+科技”“非遗+消费”等多元融合模式,不仅为游客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体验,更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探索出全新路径,让“千年傩戏”在中南门古城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沿着古街漫步,一面巨型傩面具“群像墙”赫然矗立,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傩面具,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街道两旁,摆满了丰富的傩戏文创产品,从精致的傩面具钥匙扣到富有创意的傩戏主题文具,每一件都吸引游客驻足挑选。
在傩面具DIY体验区,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画笔,亲手绘制属于自己的傩面具,并将这份独一无二的作品作为纪念品带走。
而充满创意的蹦“傩”迪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传统傩戏元素与现代音乐节奏巧妙融合,古老傩戏焕发出新活力。游客们纷纷加入其中,跟着动感的节奏尽情舞动,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这两天在铜仁玩得非常开心,因为这里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对贵州有了更深的认识,就是歌好、山好、水好、人美、东西好吃,值得再来!”湖南游客李莎兴奋地说。
围绕“快傩铜行”活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还打造一系列文化消费场景。特色小吃摊位前,酸汤鱼的鲜香、社饭的软糯,让人垂涎欲滴;文创集市里,各类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游客们在品尝美食、挑选纪念品的过程中,进一步带动了消费。
据统计,“快傩铜行”活动举办期间,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旅游综合收入显著提升,有效点燃了游客的文化消费热情。
传统龙舟 水上盛景激活沿岸经济
铜仁碧江,作为我国三大“传统龙舟之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龙舟的代表,在龙舟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2009年,碧江区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2011年,碧江赛龙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24年,铜仁市已连续举办了14次全国龙舟大赛,龙舟文化早已深深融入铜仁人民的日常生活。
每逢端午来临,锦江上便会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一艘艘装饰精美的龙舟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船桨整齐划一地划动水面,激起层层浪花。选手们身着统一的队服,齐声呐喊,节奏明快有力,展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岸边,游客和市民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特色美食集市香气四溢,汇聚铜仁本地的酸汤鱼、社饭、米豆腐等小吃,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为游客打造别样的端午狂欢。
在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铜仁龙舟正以更加火热的姿态“划”向未来。
“今年不仅邀请了多支实力强劲的省内外队伍同场竞技,还对赛事进行全面升级,大幅提升赛事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新增的‘千米竹龙’项目,搭配花灯等非遗巡游,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以朱砂为元素设计的水晶龙珠奖杯,更体现了独特的创意与匠心。
赛事的举办,不仅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赛,也带动了沿岸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龙舟赛期间,锦江沿岸的餐饮商家营业额平均增长50%,周边旅馆民宿入住率高达90%,有效激活了沿岸经济。
旅馆民宿 温馨旅居拉动多元消费
近年来,铜仁市的旅馆民宿经济异军突起,呈现出火爆态势,成为旅游消费场景中的一大亮点。以梵净山区域为例,这里的民宿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颇具规模的“集群效应”。
重点围绕梵净山森林康养民宿集群做文章,将乡村民宿与民族文化、康养文化相结合,打造“民宿+”个性化名片,让“短客”变“常客”,形成“山顶赏景、山下养心”的新旅游格局。
“梵静山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家民宿坐落于江口县太平镇凉天屋公路隧道口,距梵净山山门仅3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民宿总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56间客房、93个床位。它以“久生”的康养理念和佛教的“救生”功德为特色,集住宿、餐饮、品茗、旅游、康养休闲、亲子拓展、避暑旅居度假于一体。
民宿由土家族传统村落改造而成,在加固翻新的过程中,巧妙保留了传统的烟火气与民俗风情。木质的房屋、古朴的院落、充满民族特色的装饰,处处彰显着独特的韵味。店长韩海洋介绍,这种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许多游客甚至成为回头客。
“2015年我来过梵净山,当时也是住的这里,这次我们一行8人来贵州自驾游,还选择住在这里,现在民宿更大了,服务更齐全,房间的布局非常温馨,整体上符合当地的民俗风貌,环境干净整洁,非常有特色。”四川游客郑先生说道。
目前,整个江口梵净山区域已有民宿160余家,涵盖国家乙级民宿,全省金山级、银山级、青山级民宿以及全省示范民宿等多个等级。这些民宿布局合理,形成了以梵净山民宿集群为龙头,以市县城区和主要景区为依托的产业发展格局。
游客在住宿期间,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在民宿内,他们品尝着当地特色美食,尽情享受舌尖上的铜仁;参与民宿组织的康养课程、亲子手工等活动,增加体验式消费;还购买民宿提供的特色文创产品、农产品,如梵净山茶叶、手工编织品等,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增长。
让游客常驻于此,沉浸式体验梵净山的四季更迭,依托梵净山旅游品牌,铜仁市把握休闲度假新导向,把民宿作为撬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切入点,一个个民宿不仅焕发新容,还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