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山里山外贵州人丨方聪:用纸浆做雕塑,每一片纸都浸润着传承600年的自然气息

2023-10-17 13:47 阅读量:3.7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贵州

提要:600年起落沉浮,香纸沟古法造纸几经周折。600年后,一座青瓦灰砖、四方院落的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在此破土而出,一位艺术家用纸浆来阐释雕塑。他,就是方聪。

人物简介:方聪,祖籍江西,1959年生于贵阳,1985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曾任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2021年入选贵阳市艺术家(文艺人才)资源数据库。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纸浆雕塑,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工艺创作纸浆雕塑艺术作品,获得纸浆雕塑国家专利,纸浆雕塑作品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多次在国内、国际参展并获奖。

方聪的纸浆雕塑作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阮丹 摄)

在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香纸沟景区,流传着一个故事:600年前,因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征南”,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后裔彭氏三兄弟从湖南新化来到香纸沟定居,造纸术在此“安营扎寨”。

600年后,一座青瓦灰砖、四方院落的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在香纸沟破土而出,上千件纸浆雕塑作品安居室内,古朴悠沉,似在诉说几百年光阴的起落沉浮。

博物馆的主人名叫方聪,今年六十有余。

初识方聪,是在前段时间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举办的“问‘水’之‘东’——方聪艺术作品展”上,他这样形容自己:“我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更像是古法造纸传承推广人。”
少年与艺术

1959年,方聪出生于贵州贵阳。

幼时的方聪,性子很野,爬树、捉蟋蟀、打陀螺、捏泥巴……都不在话下。

小学时,老师启发好动的方聪去看一些课外读本,于是,小小的连环画便成了方聪最爱的读物,常常操起笔临摹一二。

中学时,方聪的数理化成绩并不理想,但黑板报做得很出彩。那时候,他并没有专门学习过美术,只是感觉那些小小的连环画里,藏满了点、线、面的种种玄机。

“那时我并不懂什么是艺术,但我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方聪说。事实上,艺术早已在他心底悄悄发芽。

方聪高中毕业后,面临艺考,要系统去学习素描与色彩。机缘巧合下,方聪找到一位老师跟着学习,他第一次意识到,艺术不只是为美而服务,也可以弥补缺陷与遗憾。

但要说起从素描到雕塑的转变,更多是源于一次堆雪人的经历。

冬天,气温很低,天空飘着雪花、地上铺满雪毯,目之所及一片洁白。方聪萌生了堆雪人的念头,他找了一块空地,滚出几个大雪球,用水果刀勾勒出人物线条、神情,学习到的泥塑技巧都派上了用场,终于,一个老人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都说艺术让人沉醉,低温的天气,在室外雕琢近两个小时,方聪却丝毫不觉着冷。

专注的他并未注意到身后站满了人,人们围拢来,但没有过多打扰正在创作的少年。川流不息的贵阳市瑞金路口,一时万籁俱寂,只剩天空偶尔划过的鸟鸣声,把人拉回现实。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艺术的感召力,我发现人们对艺术、对美是极度向往与渴望的。”自那时起,方聪便发誓,这一生一定要从事艺术创作,特别是有力度的雕塑。

后来,时常听父亲提到故乡江西的景德镇陶瓷学院,那里有很多艺术界的大师,方聪心向往之,也如愿考上那所学校学习雕塑。

青年与守护

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之后,方聪来到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与创作。

研究所是一个大观园,需要接触不同门类的艺术,有时还会为一些企业、单位做艺术设计。

1991年,研究所接到一个浮雕壁画的任务,组长问方聪:有一幅7米长、2米高的壁画,经费只有2500元,你想不想做?

方聪当然是想做的,但算算材料费,2500元连成本都不够。方聪突然记起,以前用纸浆泡沫做过贵州地形图,很是牢固坚韧,是不是也可以用来做浮雕壁画?

于是,他开始忙活起来。

方聪先用乳胶混合卫生纸,再进行纸浆熬制,但乳胶的价格并不便宜,每瓶要1.5元,用了二三十瓶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穷则思变,他又改用牛胶,虽然气味十分刺鼻,但用了大半个月时间总算将纸浆熬出。

对于壁画的样式,方聪设计了13个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风物人情,并为它取名《侗族创世录》。这幅壁画完成后,被悬挂于红枫湖旁,当即在贵州电视台播出,被定义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一件纸浆雕塑作品,还被中央电视台转载播放。

纸浆雕塑一时之间震惊艺术界。

原文化部外文司看中了方聪的艺术创作,向他订购了5套30件纸雕作品,这些作品最后被选送至5个国家展出并收藏。

有一次,方聪去香纸沟旅游,沿途看到一些古法造纸作坊,造纸的原材料是竹子,须经72道古法工艺造出,色彩厚重,不仅有竹香味,还有粗犷感与颗粒感。

方聪心想,这么好的工艺造出的纸难道只能用于祭祀吗?他入坊与村民促膝长谈,才得知村民罗守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受到工业时代造纸工艺的冲击,古法造纸一度没落,濒临破产。方聪心生酸楚,“这样,我每年都来买你们的纸,你们继续把作坊运作起来,不要让这项技艺埋没,好不好?”

正值青年的方聪除了艺术创作,身上又多了一个使命:守护古法造纸。

中年与传承

“古法造纸有灵魂,每一张纸都融入了自然气息。”当香纸与雕塑结缘,方聪明白,他的归宿也稳稳地落在了香纸沟。

2015年,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项目启动,方聪倾尽了多年积蓄,举家搬迁到了香纸沟。他想要重启古法造纸的辉煌,让古法造纸多一些呈现形式,让香纸不再只是人们祭祀时用来焚烧的纸,而是可以保存的艺术品。

耗时两年多,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终于面世。山川河流、古镇苗寨、人物肖像、民俗风情、神话传说……都被镌刻进泥黄的竹纸中,与游人互诉心声。

在博物馆门前,完好保留了一座造纸工坊,一台古法造纸水碾正缓缓推动轮轴,不急不慢地往复滚动。

这是方聪与罗守全的约定。白水河下的村民利用现有泡池蒸煮纸浆,罗守全或其子孙将纸浆用水碾造出纸,方聪用竹纸设计雕塑作品,有时也会将竹纸卖出,但不再是简单的香纸,而是有文化意义的古法造纸。

在博物馆后庭,还有一个儿童体验区。

这是源于方聪潜意识中的想法。“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制作玩具,动手能力很强,而现在的儿童吃的用的玩的都是成品,他们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原理在哪,又从何而来。”

2019年,方聪的纸浆雕塑作品远赴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展出。这两年,他也时不时被邀请去其他国家展览。今年,纸浆雕塑又被纳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我要把古法造纸守护好、传承好,让世界看到新的中国雕塑,看到我们用古老的纸文化塑造的艺术品,读懂我们的情怀与语言。”方聪笃定地说。

夕阳西下,年逾花甲的方聪目视远方,思索纸浆雕塑的未来。故事还在延续,但一切都是明朗且坚定的。

来源丨《当代贵州》2023年第36期

编辑丨方年玉

编审丨郎艳林

审签丨梁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山里山外贵州人丨方聪:用纸浆做雕塑,每一片纸都浸润着传承600年的自然气息》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印度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