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一语道尽‘儒释道’三家背后的修行逻辑!

2022-10-09 21:18 阅读量:2.3万+

华人号:豫教育

今天来聊聊《菜根谭》修省篇第四条,原文是这么说的: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

施恩而欲要名结好;

修业而欲惊世骇俗;

植节而欲标异见奇,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

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意思是说:

为善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却自我炫耀,以求凸显自己高一人等;

施恩之后,却想着结识对方,以求能够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建功立业,却一心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惊世骇俗,

本来是想培植节操,却时时想着与众不同,表现异常奇特。

以上这些,开始的发心本来是好的,但是后面都生出了私欲。这些私欲都是善中念的刀枪,修行道路上的荆棘,最容易夹杂私欲,也是难最拔除的。

必须把这些欲私清楚干净,把私欲的芽萌全部斩尽,才见本来真我!

--------------------------------------------------------------------------------

为善一旦住于相,住于私欲中,就是非善了。所以《金刚经》说:“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

当我们给孕妇让座时,内心有希望得到对方表扬的念头,则是住于相,此为私欲。当孕妇不赞美你时,你也许就会生出情绪,那么下次你可能就不会给孕妇让座了,行善利他就此中断。这就是「为善而欲自高胜人」。

《了凡四训》里说:“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

虽然做了善事,但是心里并不惦念着所行的善事,那么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善事,都能够功德圆满,这就是‘不住相布施’。假如心里老是念念不忘所做过的善事,纵然一生当中都非常勤勉地行善,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

譬如拿钱财来帮助别人,若能做到内心不着能够布施的我,外不念接受布施的人,中不思所布施的财物,这三者完全不会放在心上,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三轮体空,也可以说是一心清净,不着任何痕迹。

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纵然只是布施一斗谷子,也可以种下无量无边的福田。虽然只是一文钱,也可以消掉千劫以来所累积的罪业。如果这个心还是念念不忘,那么纵然布施了万镒黄金,所得到的福报还是无法圆满。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一语道尽‘儒释道’三家背后的修行逻辑!》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印度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