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翰墨薪传赋》 ——董应举与李兆银跨时空对话

2025-05-21 20:49 阅读量:3k+

华人号:纽约墨人

闽江潮涌,青芝叠翠。有明一代廉吏董应举,字崇相,龙塘布衣而登庙堂。其生平如武夷丹崖,三起三落间不改其节:初理屯田,活民百万;继督钱法,肃贪如霜;终开百洞,摩崖焕彩。观其《题青芝洞》诗:"洞里一声猿,惊破游仙梦",非惟笔墨清刚,实乃风骨自现。彼时权阉当道,而公独以"太常清望"立朝,纵遭陆世科构陷,犹持白简击奸邪,终使魏珰侧目。归乡后更筑城修堰,设仓济贫,至今连江父老犹道"董公堤"故事。

越四百春秋,有纽约墨人李兆银者,亦出连江塘头。幼执荻画沙,长而挟艺渡海。其书道革新,直如石破天惊:融甲骨之神秘于英文结构,化狂草之奔放入拉丁线条。观其《闯天涯》系列,铁画银钩间,似见崇相公"端笏立朝"之姿;笔墨氤氲处,犹闻青芝山"摩崖回响"。昔董公以"榛莽开洞天"为志,今李氏以"书法越重洋"为任,虽隔世纪而精神同频。

二公皆具三重境界:其根在闽土,董公"义田社仓"犹存泽被,李氏"青芝题刻"尚带墨香;其志在苍生,一者活民于饥馑,一者弘道于异邦;其神在艺境,崇相诗文"雄浑如钟",兆银书作"刚柔似剑"。尤可贵者,董公晚年杜门著述,清贫自守;李氏今时誉满寰宇,犹自晨起临池。此非"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之真诠乎?

今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所藏李氏《文明对话》长卷,但见汉字筋骨撑起天地,拉丁曲线舞动风云。恍然如见董公当年手植于百洞山之古松——蟠根虽在故土,枝叶已拂重霄。昔苏子瞻云:"笔落惊风雨",二公墨宝,一镇山海,一越瀛寰,岂非闽人"爱拼敢赢"之精神写照?盖文化薪火,正赖此等"愚公""精卫"代代相传,乃成其永也。—青芝闲人

 

武福生、祖籍山西,出生福建长乐,现居美国纽约。自幼喜爱读书写字,又适逢工作岗位为文化馆,受其文化氛围影响,业余时间自学书法,十几年间一盆水、一把笔,于 水泥地、旧报纸上苦练,渐有起色,后因辞职,漂洋过海,迫于生计,放弃所好,间断练 字20余年。2014年回乡探亲,重新感受了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始再次拾笔"温故知新”。 临古习二王,柳公权,欧阳询,文征明等。同时从汉印入手间习篆刻。   
现为福建省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兰亭美国分会成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翰墨薪传赋》 ——董应举与李兆银跨时空对话》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南非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