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陈秀庆:跋涉在艺术苦旅甘之如饴

2023-09-20 14:32 阅读量:5.1万+

华人号:侨园杂志社

“我在沈阳的大街小巷和全国各地不停地拍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时时感染着我,一些必将随着社会发展而消亡的局限性也时时映入我的眼帘,我要用镜头记录下来,给现在的人和将来的人看……”近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侨联摄影家协会主席、辽宁省侨联委员、《华侨摄影》杂志主编、沈阳开明书画研究会会长陈秀庆接受了《侨园》杂志的采访。

熟悉陈秀庆的人都知道,在文化艺术领域深耕多年的他博学且多能,在摄影、国画、油画、文学、鉴赏、美术设计、文化评论等诸多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成绩斐然。

多年来,陈秀庆创作的600多幅摄影作品和80多幅国画作品成功入选国内外各级展览,50余幅作品获奖。2014年6月,在美国休斯敦中国艺术中心举办的摄影书画艺术展上,陈秀庆荣获美国国会众议员颁发的“为美中艺术和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荣誉状;2015年10月,在由中国侨联、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书画展上,他的国画作品《清韵》荣获佳作奖;2016年11月,其国画作品《雨荷图》成功入选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

艺术鉴赏大师杨仁恺盛赞陈秀庆时说:“他能深入穷乡僻壤,高山大川,和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结下不解之缘,同城市和农村最基层的人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才能拍下如此富有生活情趣和蕴含深远意境的艺术形象。”

陈秀庆摄影作品

执着坚韧 迎来事业曙光

陈秀庆1953年出生在沈阳,“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是他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由于父母去世,照顾弟妹6人的重任就落在了年仅17岁的陈秀庆肩上,生活的艰辛使得他早早进入社会,开始赚钱养家。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饭店里当厨师。”据陈秀庆回忆,他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跟着师傅练就精湛的厨艺,不再让弟弟妹妹跟着自己受苦。由于勤奋刻苦,聪明好学,陈秀庆进步很快,在几次重要的烹饪比赛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做了8年厨师之后陈秀庆转行进入到汽车制动器厂,在那里,他成为一名炼钢工人,在高频炉前炼钢抬包的工作又坚持了3年多。时间来到1983年,这一年陈秀庆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当时,一家广告公司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摄影师,岗位名额只有一个,但是报名的有500多人。凭着多年对摄影的热爱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陈秀庆经过长达半年的激烈角逐,在一众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从摄影爱好者正式成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

此后,陈秀庆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专业摄影工作之中。他到过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白雪皑皑的长白山,走访过沂蒙山的胶东父老、贵州黔南的古老苗寨,也记录过江南水乡的迷蒙雨雾、新疆罗布泊的神秘荒凉……为了心爱的摄影事业,陈秀庆不惜多次以身犯险、处于危境之中。1985年,陈秀庆在漠河边上拍摄一座瞭望塔时,由于塔身年久失修,腐烂的门板坠落下来,他差点丢了命;1986年,他只身一人赴广东鼎湖深山采风,由于迷路,饥寒交迫的他只能在一座古刹里过夜;1995年春节,为了拍摄吉林雾凇眼睛意外受伤,他缠上绷带继续在冰天雪地里拍摄,回到沈阳后,负责为他治疗的医生说,如果再晚几天眼睛就失明了……

多年来,陈秀庆采风创作的身影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以及美、俄、日、韩、加拿大、印度、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欧洲、东南亚等地。因为全情投入,他拍出的每一帧照片都真挚细腻,感人至深。

不忘担当 坚守文化自觉

1987年6月,在沈城大街小巷《陈秀庆摄影作品展》开展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沈阳举办的首个个人摄影展览,陈秀庆成了办展第一人。同年,当反映陈秀庆艺术之路的专题片《走进光影的世界》在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和沈阳电视台相继播出后,陈秀庆的名字在全国叫响。

1996年,《陈秀庆样本创意摄影作品展》在辽宁美术馆举办,成为国内此类摄影展览的首例。2002年,陈秀庆摄影作品展《域外采风》在辽宁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了陈秀庆在世界各地拍摄的150余幅作品;2008年11月,《纪念改革开放30年陈秀庆摄影作品展》在辽宁美术馆举办,影展共展出陈秀庆30年来拍摄的反映沈阳历史变迁的新旧图片1000余幅;2013年,陈秀庆举办沈阳蒲河、辽河七星湿地保护水资源摄影展……

为了更好地传播摄影文化,陈秀庆先后组织成立了沈阳市摄影学会、辽宁广角摄影沙龙、辽宁省侨联摄影家协会、沈阳华侨摄影家协会、沈阳中山摄影家协会、沈阳市职工摄影家协会等,对推动辽沈地区摄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秀庆除了致力于摄影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他也不遗余力。2007年,陈秀庆到素有中国“女性长城”“原生态古长城标本”等美誉的绥中县境内小河口的30公里古长城采风,当看到珍贵的遗址因保护不力而破败不堪时,他十分气愤。为了呼吁相关部门更好地保护这段古长城遗址,陈秀庆先后4次来到这里精心拍摄了数百幅照片,并且个人出资12万元,先后在辽宁美术馆举办了《小河口古长城景观摄影展》和《情系古长城书画作品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力地加速了辽宁保护小河口古长城遗址的进程。

关注民生 践行社会责任

2006年2月,空气中的缕缕寒意依旧凛冽刺骨。在政协沈阳市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关于免费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建议》《关于建立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的建议》两件提案在委员中引发热议,并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几天后,刚刚在沈阳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中高票当选为沈阳市市长的李英杰走进市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的会场,此时他手里握着的就是当天在重要版面报道这两件提案的报纸。“提案中的意见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要举一反三,好好研究并解决其他类似的难点问题。”李英杰市长口中提到的这两件饱含温度的提案作者就是陈秀庆。

从1993年担任和平区政协委员到后来担任沈阳市政协委员,陈秀庆一直将履职为民牢牢记在心间。多年来,他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耐心倾听民声,细心体察民情,用心感受民意,认认真真践行一位政协委员的职责。

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到支持公助民办养老、增建老年公寓园区;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公共食品安全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证冬季供暖;从建立少儿住院互助金、建立便民大型商业超市到提高信访服务、重视采光补偿……担任政协委员的20多年来,陈秀庆撰写了大大小小500多件提案和建议,他先后被沈阳市、区两级政协授予“优秀政协委员”“特殊贡献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

陈秀庆十分热爱公益慈善事业。作为沈阳市慈善总会理事、沈阳市红十字会理事、沈阳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他先后组织在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救治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中,筹集捐赠书画义卖款达300多万元。陈秀庆曾获得首届“感动沈阳”2005慈善贡献奖,并获得沈阳市优秀政协委员、沈阳市劳动模范、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心系侨情 展示侨乡风貌

2023年5月,中国华侨摄影学会来到浙江省丽水市开展“新时代侨乡风貌”摄影采风活动。他们一行人来到著名的华侨村——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用镜头记录侨乡的巨大变化。

龙现村是中国著名的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被誉为“华侨之村”“联合国村”等,那里也是“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是中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一。

作为中国华侨摄影学会的重要成员,陈秀庆跟随学会参观了山口镇石雕城,了解了青田石雕的发展历史,感受当地独特的“石文化”,全面了解龙现村“联合国村”“中国田鱼村”的文化内涵。他们还参观了侨乡进口商品城,了解到青田依托独特的侨乡优势发展进口商贸,感受到“世界超市 购物天堂”的便利。

走在风景秀丽、清静怡人的侨乡街头,陈秀庆充实而感动。自从加入中国华侨摄影学会以来,像这样的侨乡采风他不知参加了多少次,每一次都感慨万千。“眼中的侨乡依山傍水,梯田循坡而辟,民风淳朴,文化深厚,我要用镜头语言记录下侨乡的发展变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运用侨的资源和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陈秀庆说。

6月21日,以展现“新时代侨乡风貌”为主题的摄影展在北京中国侨联举办,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摄影展开幕式。

从2011年起,陈秀庆每年都会自费4万余元编印《华侨摄影年鉴》,其入选作者除辽宁省侨联摄影家协会会员外,还邀请中国华侨摄影学会以及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侨界摄影家。目前,《华侨摄影年鉴》是国内唯一的大型华侨摄影年鉴,已成功出刊12期。与此同时,根据协会会员的创作活动,陈秀庆还会不定期编辑出版《华侨摄影》专刊,以飨读者。

来源:《侨园》杂志2023年第8期(总第268期)

记者:王春棠

编辑:张艳红  责编:王春棠  审核:孙海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陈秀庆:跋涉在艺术苦旅甘之如饴》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俄罗斯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