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 08:41 阅读量:1.9万+
华人号:中国日报我的宝藏古城终于出圈了。
申遗结果宣布前夕,我第三次来到泉州。对这座城市,我还是忍不住地喜欢。
寻常巷陌中,阿婆摇着扇子,电动车穿行在古老的建筑之间……
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浔埔村勤劳的渔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想要试着开个牡蛎,路边的奶奶会慈爱地笑着,用闽南语提醒我别扎手。
这里有沿海小城特有的安逸,人们脸上不见匆忙,时间仿佛缓缓流淌。
在露台上和朋友饮茶,似乎能把这座城数千年的历史尽收眼底。
听一曲南音,五脏六腑都像是被洗过一遍。
午后沉睡的渔船,仿佛让人看到这个贸易大港的千年荣光。
泉州不远,从北京飞去只要3个小时;泉州不大,两天一夜便可领略其风情。
但若想要真正读懂它,却值得花上一生。
诗意栖居:半城烟火半城仙
泉州担得起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它是古老而鲜活的。
因为它的历史,从来都不是封存在博物馆里的。这里的人、街道、建筑、港口和风物,无不让你感到历史的温度。
比如,泉州22处申遗点之一的市舶司遗址。
宋元时期,泉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一跃成为贸易大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市舶司,是当时官方在泉州设置的行政机构,专门管理海洋贸易,遗址价值可见一斑。
提起考古、遗址这样的词,我总想到旷野,黄土之类的,没想到我国唯一现存的古海关遗址,就在居民区深处,就在有烟火气的生活里。
时不时还能听见闽南人婚丧嫁娶的敲锣打鼓声。
在那里,我看到一份让人震撼的手写板报。
那是一份手写值班表,上面一笔一划地写着当地老人的名字。
他们每天,每天,义务地守护着古海关,对这份工作充满了虔诚和敬重。
当天值守的阿婆一字一字地告诉我说:
如果没有尊重这里,下一辈就根本不知道这个是古海关啦。
跟阿婆一起漫步泉州市舶司遗址附近,我看到老泉州人正在打扑克,那家小店的店主说:
“人生,就是要这样逍遥啦。”
坐拥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泉州人的从容、知足和气定神闲,是骨子里透出来的。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这是800年前朱熹撰写的楹联,最能代表隐没在繁华古巷风姿之后的当地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古时候,世界多种宗教随航运在泉州广泛传播,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而泉州人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风格。
在市舶司考古现场,我指着棵大树问泉州城考古工作领队汪勃:它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吧?
他漫不经心地说:没有多少年,五六十年吧。
是啊,这里的时间,不是以年计算的,而是以百年、千年计算的。
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泉州古称“刺桐城”(Zayton),因五代时扩建城池,遍植刺桐树而得名。
这里因海而兴。
当年的刺桐城,为欧亚交流开通了一条贸易坦途,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屈指可数的贸易大港。
当年的泉州城究竟多繁华呢?
马可·波罗就写道,运往泉州的胡椒比亚历山大港的百倍还要多。
……商舶所载运香料及各种宝贵货物来泉州贸易,其宝石珍珠数目之多令人咂舌,可以说运往泉州的胡椒比亚历山大港的百倍还多。
如今的泉州,仍能看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文化印记。
在泉州湾的入海口,有一座小渔村,名叫浔埔村。
村子里,一群头上插满鲜花,衣着鲜艳的女子,正在村里剥海蛎、摆摊卖鱼虾。
鲜艳的头饰和服饰特别好看。
这不是景区的特色服饰展演,就是她们恬静的日常生活。
浔埔女独特头饰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浔埔村民是阿拉伯人的后裔,簪花围源于中亚妇女戴花的习俗。
当地的姐姐告诉我,有种她们常戴的素馨花,就是从阿拉伯传来的。
这样的说法自然与泉州海丝起点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7世纪,阿拉伯人成为印度洋的主要贸易群体,大量阿拉伯商人随之来华贸易。
当地人敬畏海洋,崇拜妈祖。
他们常年出海打渔,甚至连他们的房子,也是使用牡蛎壳盖起来的,在当地叫“蚵壳厝”。
要先用碎石、泥沙砌好40厘米厚的墙体,再砌上一层海蛎壳。这种房子可挡海风侵蚀,多年屹立不倒。
当地的姐姐也帮我装扮成了浔埔女的模样。
我试着提了提她们的网兜,这才体会到她们的辛苦。
满满当当一兜牡蛎,实在是不轻。
她们出海捕鱼、开牡蛎,进市场,不辞辛苦地劳作在这片她们赖以生存的水域上。
但却始终欢歌笑语,用花和鲜艳的服饰装点着生活。
勤劳的浔埔女只是泉州源远流长的海丝文化的一角。
走在泉州街头,满城的红砖古厝、古巷老街,俯拾皆历史,是温柔缱绻的闽南古早味。
还有开元寺、洛阳桥、六胜塔、老君岩……
我有时会想,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
在泉州的几日让我感到,这些遗产,是前人为我们埋下的文化的锚,是现代人的精神坐标。
只要它存在,我们就能永远不忘昨日的来处。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