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甘肃千余件馆藏丝路文物完成三维数据采集

2024-04-03 13:47 阅读量:6.5万+

华人号:华声中国

记者3日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经近十年探索,以丝绸之路主题陈列布展的该馆,对千余件馆藏文物完成三维数据采集,未来将应用于线上对公众分享和赴外数字化展览等多个场景。

甘肃省博物馆网络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李延强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该馆目前已完成对铜奔马、《金城揽胜图》、古籍《程氏墨苑》、“天下第一简”《仪礼》简和《东汉医简》等1800余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并建立了文物三维数据库,实现对已采集文物的数据管理、功能查询、搜索、对比等功能。

3月28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国宝”文物彩绘木轺车的三维数据采集。 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对文物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并非在不同角度拍几张高清照片那么简单,对一些棱角分明、凹凸不平、镂空等大量的文物数据,都要面面俱到,因此进度十分缓慢。”李延强说,面对大量馆藏文物,目前依照其珍贵性、完整性等特点分批次进行三维数据采集,随着未来技术进步,采集速度也会随之提升。

甘肃省博物馆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但受限于展厅面积,平日里只有约4%的馆藏文物有展示“舞台”。

图为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数字化展览赴约旦展出,吸引大批游客参观。(资料图,甘肃省博物馆供图)

“全馆馆藏文物是8万多件(套),论单体有35万余件,展出率相对较低。通过数字化展示会大幅度提升更多文物的‘出镜率’。”李延强表示,该馆近年利用大量的文物数字资源打造文物数字化展览,如“丝绸之路文明”数字化展览,已赴俄罗斯、埃及、尼日利亚、蒙古国、台湾等地展出,累计参观量近10万人次。

目前,甘肃省博物馆已将文物三维数据应用于基本陈列《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和《甘肃彩陶》展,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利用OLED屏幕打造的“鼎形铜灯”虚实融合展示技术为全国首创,被国内多家博物馆效仿使用。(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甘肃千余件馆藏丝路文物完成三维数据采集》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加纳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历史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