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三毛”之父张乐平:从底层学徒到漫画家,他创作的漫画八十年经久不衰

2025-05-11 06:30 阅读量:5.2万+

华人号:妙文赏读

《三毛流浪记》是中国最著名的现代漫画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叫做三毛的旧上海流浪儿童的故事。

这部漫画以及根据漫画改编的影视作品,让三毛这个人物家喻户晓。

几乎每一代的孩子们都知道三毛,喜欢三毛,对他的遭遇深感同情,与他的生活产生强烈的共鸣。

那么,是什么人,在什么背景下,塑造了三毛这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毛之父——画家张乐平的艺术人生,探寻他是如何让三毛从纸面上走进我们心里的。

1

小镇青年“流浪”上海

1910年,张乐平出生在浙江省海盐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而母亲则擅长刺绣和剪纸艺术,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在无形中成为他最早的美术启蒙。

儿时的张乐平酷爱画画,他将海边的沙滩视为他的画板,将岸边的芦苇视为他的画笔。

这让他在绘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在小学时期,张乐平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陆寅生。

这位老师不仅精通西洋画,还手把手地教他绘画技巧,使得他的画艺突飞猛进。

13岁时,张乐平便创作了他的第一幅作品《一豕负五千元》。

这是一幅深刻讽刺北洋军阀暴政的漫画,标志着他开始以画笔为工具,反映社会现实,展现出了他非凡的艺术才华与社会责任感。

小学毕业后,15岁的张乐平为了生计,去了上海郊区的一家木行当学徒。

学徒生活虽然非常艰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绘画。

幸运的是,木行老板不仅心地善良,还擅长书法,他察觉到张乐平喜欢绘画,给予鼓励和支持,并经常与他探讨绘画技巧。

这段在上海辗转的青春时光,使张乐平接触到社会底层的生活百态,为他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创作灵感。

以至于到晚年回忆学徒生活时,他戏称自己当时就是那个“流浪三毛”——从浙江小镇“流浪”到繁华的上海,从学生转变成学徒。

1927年,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发展到了江浙地区。

17岁的张乐平毅然选择从上海返回家乡,积极参与了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的进步运动中,并在宣传队中画了大量“打倒军阀”的宣传画。

在这之后,在亲戚的资助下,张乐平重返上海,并得以进入了一家私立美术学校学习。

随后他在印刷厂当过练习生,在广告公司绘制过广告插图,设计过时装,甚至为教科书和小说画过插图。

可以说在上海美术界的这段打工时光,帮助张乐平完成了最早的经验积累和能力训练,也让他充分接触和认识到了大城市的光怪陆离以及旧社会悬殊的贫富差距。

这一切都让刚刚成年的张乐平更坚定了他的理想,那就是用手中的画笔来观察、记录乃至批评社会现实。

2

三毛形象的诞生

走出上海美术界“新手村”之后,张乐平开始向报纸大量投稿。

20世纪30年代,刚满20岁的张乐平开始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他的漫画作品。

这些作品大多以市井故事为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各色人物,如舞厅的舞女、辛勤的黄包车夫以及街头无助的乞丐等。

这些早期作品显示了张乐平对上海贫苦大众生活的关注和深刻洞察,年轻的他也因此成了上海滩上颇有名气的三位专职漫画家之一。

1935年,张乐平创作了三毛这一经典形象。

其实,张乐平最初设计的形象是一个光头男孩。

秃脑袋虽然有趣,但在造型上略显单调。

后来,他对此仔细推敲琢磨,某日突发灵感,在光头上加了三根毛,使人物形象立刻鲜活起来。

这位头顶上只有三根毛的小男孩,流浪在大上海的街头艰难求生,他以独特的造型和跌宕的命运,迅速引起了当时读者们的强烈共鸣。

作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三毛常常游荡在大街小巷,饥寒交迫,靠捡垃圾、讨饭为生。

张乐平借助三毛的视角,深刻揭露并讽刺了社会的不公与腐败现象。

漫画中经常出现的画面之一就是三毛目睹富人们的奢靡生活,而他自己的生存状况却每况愈下。

漫画中的许多情节都聚焦于日常生活,详细展示了“三毛”在社会各个角落中的经历。

三毛会在街头与小伙伴们玩耍,在市场上打工再在工地上捡煤块,这些具体的描写不仅增加了三毛生活的真实性,也加深了读者们的带入感。

张乐平通过早期三毛漫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贫困却乐观向上的小男孩形象。

随着三毛逐渐走红,无论是街头巷尾的贩夫走卒,还是公寓楼里的太太小姐,大家都爱看三毛的故事,人人都在谈论三毛。

三毛的诞生是张乐平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他的人生就和这个漫画人物紧密相连。

这些早期的三毛故事,也为他后续的经典作品《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三毛故事不断讲述,经典永不过时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张乐平投身抗战宣传工作,与志同道合的漫画创作者一起成立了救亡漫画宣传队,创作了大量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漫画作品。

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中国社会,还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

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艰难生活给张乐平带来了深刻的印记,这些后来都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1946年,张乐平创作了《三毛从军记》。

这部作品以幽默诙谐的笔触,讲述了三毛从流浪到参军,再到经历战火洗礼成长为一名坚强勇敢的战士的故事。

通过三毛的视角,张乐平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坚韧不拔。

与之前早期三毛漫画的风格一样,《三毛从军记》中有感人的瞬间,也有令人捧腹的情节。

三毛在军营中的种种经历,既展现了他天真无邪的一面,还凸显了他在战火中的成长与蜕变。使三毛这个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

1947年,张乐平在《大公报》上连载了《三毛流浪记》。

这部作品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早期三毛漫画的故事和人物设定,最终呈现出更加完整和丰富的故事线。

可以说,《三毛流浪记》就是三毛故事的完全体。

在《流浪记》中,张乐平将故事的时间设定在抗战之后的上海。

和十年前相比,这个时候的上海,社会环境和生活水平并没有大的改变,甚至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很多人的生活反而更加困苦。

然而,尽管三毛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张乐平依然在创作中融入了许多幽默元素,让读者在笑声中思考社会问题。

例如,三毛为了填饱肚子,总要想出各种办法,比如街头卖艺,他模仿大人的模样学唱流行歌曲或者表演杂技。

虽然技艺不高,但凭借天真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总能吸引不少路人的注意。

有一次,他表演得太过投入,不小心摔了一跤,反而赢得了更多的赏钱。这种表演中的小插曲,既让人心生悲凉,又令人忍俊不禁。

正是这种幽默与感动并存的艺术风格赋予了三毛故事强大的感染力。

于此同时,三毛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1948年,《三毛流浪记》被改编成电影上映,由著名导演费穆执导,影片保留了漫画的核心情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49年,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画展并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旨在帮助流浪儿童。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三毛故事更是被不断改编和重新演绎,在各种媒体中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深刻影响了数代人的心灵。

195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再次将《三毛流浪记》改编成电影。

1980年代,《三毛流浪记》被改编成电视剧。

1992年9月27日,张乐平在上海逝世。

但他创造的三毛形象依然以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前行。

1996年,由孟智超主演的新版《三毛流浪记》电视剧上映,这一版本的三毛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

进入21世纪后,《三毛流浪记》被改编成动画片。

2010年,新版《三毛流浪记》电视剧再次上映,又将三毛带入了新一代观众的视野中。

此外,三毛的魅力更是从中国内地(大陆)传到港澳台地区,乃至海外地区。

在《三毛流浪记》香港版序言中,有着这样的评价:

“《三毛流浪记》是一部很有趣味的小人书,也是一部给成人看的警世书。

三毛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阴影,也带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向世界呼唤和平,呼唤公正,呼唤仁慈,呼唤同情,呼唤人道,呼唤文明!”

可以说,张乐平通过三毛这一形象,成功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峰,更在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张乐平的笔下,三毛的故事虽未诉诸文字却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部“没有文字的文学巨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三毛”之父张乐平:从底层学徒到漫画家,他创作的漫画八十年经久不衰》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情感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