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11:21 阅读量:1万+
华人号:观中国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历经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国与欧盟已共同成长为多极化世界格局中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交相辉映,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迄今也已走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框架。当下,欧洲正面临历史性的战略抉择,战略自主、实力与“欧洲觉醒”成为欧洲人屡屡提及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价值与战略意义愈发凸显。
1975年5月5日,周恩来总理会见来访的欧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索姆斯爵士,双方达成建交共识。5月6日,中欧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时代变局下欧洲的多重困境
欧洲在过去数百年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崛起为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成功经验模式一度成为许多后发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效法对象。二战结束之后,欧洲仍能凭借其经济与科技实力、治理水平以及高福利水平,在美苏两强争霸的世界中维持较大影响力。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权力重心加快转移,欧洲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对下降。当前,随着外部环境急剧变化,欧洲更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在国际政治领域,大国博弈日益加剧,国家间的硬实力竞争要素显著上升,令偏好发展规范性力量和软实力的欧洲明显力不从心。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极大改变对欧洲传统盟友的角色认知和交往方式,“朝令夕改”的执政风格严重冲击欧洲经济和安全利益,而美欧民粹力量之间的联动更是侵蚀两者的政治共识基础,欧洲高度依赖的盟友体系遭遇重创。
在地区安全领域,美国逐步推进在欧洲的战略收缩,欧洲防务实力空心化的短板暴露无遗。一方面,俄乌冲突久拖不决,欧洲无法有效解决二战结束以来本土最大的安全危机,担心沦为美俄交易对象,牺牲自身安全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威胁只为防务开支达标的盟友提供安全保护,整体上计划削减在欧洲部署的军事力量,欧洲安全架构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在经济与科技领域,欧洲不但需要应对全球技术竞争加剧、经济社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等中长期挑战,而且正面临制造业萎缩、内外需求疲软、能源供应链变化等短期挑战,欧元区经济增长在去年第四季度陷于停滞,德、法两大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双双为负增长,德国更是连续两年陷入经济衰退。
在社会领域,欧洲国家需要在维持传统价值观的同时寻求适应现实的结构性变革,普通民众的要求与政治精英的改革诉求之间存在明显张力,而大规模难民潮加深欧洲社会的裂痕,加重地方安置压力,影响社会安全稳定,推动极右翼和民粹力量在欧洲各国的勃兴和欧洲社会的保守化趋势。
欧洲觉醒与战略自主
近期,“实力”、“觉醒”成为欧洲人频频提及的字眼。欧盟前任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2022年曾强调“欧洲地缘政治觉醒”,今年以来,安全防务领域的“欧洲觉醒”呼声日益增多。德国总理默茨日前指出,欧洲绝对的优先事项是尽快“增强欧洲实力”,真正“摆脱美国而独立”。面对特朗普2.0政府给欧美关系带来的冲击,欧洲被迫正视和反思自身在地缘政治、军事安全等各领域的对美依赖性,开始放弃幻想,重拾战略自主,在政治、安全、经贸等各领域采取调整措施,以实现欧美关系的再平衡。
在政治领域,特朗普再度当选促使欧洲国家报团取暖,法、德、英等国日益走近,希望加强对外立场协调,提高整体对外行动能力,提升欧洲国际地位和话语权,避免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被边缘化,并继续推行对外政策多元化策略。
在安全防务领域,欧洲坚持对乌克兰的支持立场,明确承诺为乌克兰提供长期安全保障,牵头提出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欧洲方案。与此同时,欧洲理事会通过“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计划未来四年新增8000亿欧元防务支出,希望从增加防务投入、推进军事研发合作、优化武器联合采购等务实举措入手,着眼中长期打造更独立的欧洲安全架构。
在经贸领域,欧盟正重新评估对美战略并做好两手准备,计划动用一切可用工具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欧盟已迅速针对美国关税政策采取报复性措施,并酝酿出台更多反制措施,例如针对欧美服务贸易逆差或是数字服务、知识产权等行业制定反制预案,增加谈判筹码。
诚然,提升地缘政治地位、加强欧洲战略自主说易行难,欧洲对美盟友关系仍存在路径依赖,而战略自主也极大考验欧洲国家的团结,更多需要依靠德、法等有意愿先行的“意愿联盟”率先推动。
2025年4月12日,“2025成都·欧洲文化季”在四川省成都市东郊记忆景区启幕
中欧关系的机遇与前景
在这一进程中,持续加强对华合作应当成为欧洲提高国际话语权、对冲贸易战风险的理性选择。欧洲需要实现中美欧关系的“再平衡”,尤其在经贸领域对华采取更加温和的立场,稳住中欧经贸关系的基本面,以有力回击美国新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冲特朗普主义给全球经济、金融、能源格局和国际规则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新形势将为中欧立足于五十年建交基础、持续巩固和拓展双边关系带来新的合作动力与机遇。在美国关税战威胁下,欧洲内部近期对华理性声音增多,欧盟也有意改善对华关系,中欧之间实现了一系列高层互动,欧方对于7月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也表现出积极态度。近日,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这势必将为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站在中欧关系新的50年起点,中欧合作既面临新的挑战,也迎来新的机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意义历久弥新。中国与欧洲可以通过协商、谈判和对话,持续减少信任赤字,巩固在多边主义、互利互惠、自由贸易等方面的理念共识,深化在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能源转型、解决地区冲突以及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为动荡的世界格局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伍慧萍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