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赏女子发髻之美,品初唐风尚

2024-01-24 01:51 阅读量:6.3万+

华人号:华声中国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梳头,似是日常小事,但于古代美人却不可等闲视之。唐代诗人李贺的这首《美人梳头歌》便是特写梳头片段,以展美人风韵。

日前在吉林长春举办的“柳丝梅绽正芳菲——初唐女性生活掠影展”上,数十件从唐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唐代女俑,再现了唐人的精神气质、审美风尚与礼仪。

有“天下名陵”之称的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占地面积2万余公顷,有陪葬墓200余座,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

“古人将头发视为身体的一部分,非常重视,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昭陵博物馆业务部副主任董朝霞告诉记者,在古代,头发对男子来说代表一种“义”,于女子,则是情感寄托。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唐代女性在发式的创新上可谓登峰造极。唐代文学家段成式《髻鬟品》中就记载了不下百余种,如高髻、反绾髻、乐游髻、百合髻、云髻、花髻、凤髻、飞仙髻等。

2023年12月,在吉林长春举办的“柳丝梅绽正芳菲——初唐女性生活掠影展”上,展出的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彩绘釉陶袖手女立俑,头梳单刀半翻髻。李丹 摄

目前,在昭陵出土文物中,女性所梳发髻有单有双,有高有低,总体上以高髻为主。初唐女子发型承隋制,较为低平,但很快便有高发髻出现。依照唐初史学家令狐德棻的解释,妇女喜梳高髻,表示君强政通。

高髻又称“峨髻”,是髻式高耸的称谓。长安城里有童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元稹在《李娃行》一诗中写道:“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可见,女子梳高发髻在当时十分盛行。

唐昭陵陪葬墓之一张士贵墓,是唐朝虢国公张士贵与夫人岐氏的合葬墓,其出土的彩绘釉陶女骑马俑,头梳高髻,面容清秀,高鼻、朱唇、身着窄袖襦,外套圆领半臂,肩披蓝色帔帛,系红色长裙端坐马背之上。左手作牵马状,右手自然下垂,尽显端庄大气。

2023年12月,在吉林长春举办的“柳丝梅绽正芳菲——初唐女性生活掠影展”上,展出的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彩绘釉陶女骑马俑(左),头梳高髻,彩绘红陶发辫女骑马俑(右),头梳发辫。李丹 摄

据董朝霞介绍,唐王朝是封建盛世,国富民强、政治开明,汉胡文化交流密切,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影响着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

“在已经出土的唐代骑马俑中,女骑马俑数量众多,她们的形象着装各具特色,风姿绰约,反映出唐代女子对骑马的喜爱。”董朝霞说,从这件女骑马俑身上可以感受到,这一时期女性拥有比其他朝代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个性。

唐代女子发髻基本上都是以形命名。譬如螺髻,本是佛祖造像头顶的一种发髻形式,由于外形看起来与螺壳相似,故名螺髻。再如髻饰以凤,曰凤髻。

双螺髻,是唐代少女常梳的发型之一,像两个螺壳盘在头顶的两侧一般,尽显可爱俏皮。此发式或梳于额之左右,或垂于耳之两旁,亦有梳于头顶两侧者。

2023年12月,在吉林长春举办的“柳丝梅绽正芳菲——初唐女性生活掠影展”上,展出的昭陵陪葬墓出土的袖手女立俑(中),头梳双螺髻。李丹 摄

陪葬墓郑仁泰墓,是唐朝右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的墓葬,其出土的彩绘釉陶袖手女立俑,头梳双螺髻,浓眉、朱唇,上穿窄袖襦,肩披蓝色帔帛,系长裙,双手袖于腹前。女俑体型修长,神态自若,静立中不失天真活泼的青春阳光之美。

昭陵陪葬墓出土的陶俑中最为常见的发髻,还有半翻髻。半翻髻,也作翻荷髻,形状与翻转的荷叶有些相似,尤其是从侧面观更为接近。

据董朝霞介绍,唐代女子为追求时尚美感,做造型时,会先在头发里垫上木质的假冠、发垫等,将头发拔高。杨贵妃就特别喜爱用假发,称其为义髻。后来还出现了一种发型,称为蝉翼,将鬓角处的头发往外梳开,弄成极其薄而开阔的一层发丝,最后再在头顶上做一个高髻。

唐代妇女发髻造型多样,发饰也十分丰富。譬如,贵族妇女喜欢在发髻正中或周围插上若干小梳子作装饰,有的多达八把。唐代诗人王建在《宫词》中写道:“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耸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可见在唐宫中,梳子是可以作为礼品甚至赏赐品的。

“蝉鬓一梳千岁髻,蛾眉长扫万年春。”初唐妇女众多造型美丽的发髻引来唐代及后世文人的赞美和效仿。“这些都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是对大唐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进一步诠释。”董朝霞说。(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赏女子发髻之美,品初唐风尚》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南非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