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11:59 阅读量:7k+
华人号:日本新华侨◆《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日本第108代天皇——后水尾天皇的茶室里,一只高丽茶碗静静地立在榻榻米上。碗身微斜,釉色青灰,边缘处有一道不规则的裂纹,恰似一道闪电劈开了阴云密布的天空。天皇跪坐在蒲团上,凝视着这只茶碗,仿佛在审视自己支离破碎的帝国。
元和九年(1623年),后水尾天皇被迫退位。据载,这位三十三岁的天皇“容貌端丽,好学问”,却在德川幕府的步步紧逼下,连选择继承人的权力都被剥夺。退位诏书墨迹未干,他便隐居于京都修学院,将满腔郁愤尽数倾注于一方茶席之上。
茶道本为闲雅之事,在后水尾手中却成了沉默的抵抗。他不用当时流行的唐物茶器,偏要选用朝鲜半岛的粗陶。这些被武士阶层视为“粗物”的茶碗,在他精心设计的茶席上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日本茶道史学者熊仓功夫在《近世茶道史研究》中指出:“后水尾院对高丽茶碗的偏爱,实则是对武家审美趣味的公然蔑视。”
茶室外的枫叶红了又绿,天皇的茶席逐渐成为京都最独特的文化沙龙。每月的“御茶事”,公卿文人接踵而至。他们跪坐在两叠半的狭小空间里,看天皇以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点茶。水声潺潺,茶香袅袅,在这方寸之地,被幕府夺走的尊严似乎又回到了这位退位天皇的身上。
后水尾特别钟爱一种名为“井户”的高丽茶碗。碗身粗粝,釉色不均,形制歪斜,恰似他颠沛的人生。碗底的窑变纹路在茶汤映照下,恍若波涛中的孤舟。
修学院离宫的茶室设计更见匠心。后水尾天皇亲自规划建筑布局,使茶室窗户正对比叡山。每当幕府使者来访,总能看到比叡山——当年织田信长焚烧佛寺的屠场,如今成了茶席上最刺目的屏风画。历史学者笠谷和比古在《近世公武关系与朝廷》中分析:“这种空间设计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计算的政治隐喻。”
茶道中最精妙的部分在于“间”。后水尾天皇深谙此道,他在点茶时的停顿与续接,仿佛在演绎朝廷与幕府之间微妙的权力平衡。
宽永二十年(1643年),后水尾天皇为女儿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茶会。茶人皆知“一期一会”之理,后水尾天皇却将每次茶会都变成了“一期一抗”。他不用言语争辩,只以茶碗的摆放、茶筅的搅动、茶室的朝向,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抵抗语言。荷兰商馆日记中记载,当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派人询问为何偏爱高丽茶器时,天皇只答:“美物不必问出处。”
晚年后水尾迷上了乐烧茶碗。这种低温烧制的陶器脆弱易碎,却因独特的釉色变化被视为茶道至宝。延宝八年(1680年),八十五岁的后水尾天皇临终前,命人取来所有珍藏的高丽茶碗排列榻前。他最后抚摸的是一只井户茶碗,碗底有窑裂,却在裂纹处生出了美丽的釉色变化。
数百年后,参观者仍能隔着博物馆的展窗清晰看到那道裂纹中泛出的青金色光芒,恰似后水尾天皇在那个压抑的时代里,用茶道艺术劈开的一线光明。
茶碗静默,历史轰鸣。在武家政权的高压下,一位退位天皇用茶席重构了权力的坐标系。那些看似柔弱的茶具,最终比刀剑更长久地刻印在了日本文化的记忆里。(2025年5月21日写于东京乐丰斋)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