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1 17:22 阅读量:8k+
华人号:新·商界随着可持续议题日渐深入人心,在全球范围内,以清洁能源、碳服务、农产品以及可持续产品和化学品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行业正在进入高速增长的爆发期。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亟待中国企业密切关注并充分挖掘。
新加坡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议程,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并积极发展可持续金融,可持续研发生态高度发达,连结东盟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深具可持续发展基因的新加坡拥有这些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全球可持续发展机遇的理想目的地。
小国低碳转型的大计划
在全球经济下行、投资乏力的不利大背景下,新加坡逆势强劲增长,展现出高度的韧性。2022年狮城吸引了创纪录的22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可再生行业的比例更是持续增加。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以下简称“贸工部”)工业司高级司长董芝慧指出,经济成长的秘诀在于新加坡抓住了新兴可持续发展行业的众多宝贵机会。
董芝慧表示,通过支持产业创新以及创建优良的商业和监管环境,贸工部致力于大力发展与低碳科技相关的产品和配套服务市场。这些政策扶持可以创造商业机会,辅助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行业。
在备受关注的碳服务领域,新加坡已经汇集了超过100家相关的企业与组织,成为当之无愧的东南亚碳服务中心。具体项目包括清洁能源项目的发展、环境咨询、审计、碳交易服务等,帮助企业规划减碳步伐,实现减排目标。
在绿色金融领域,新加坡的雄心壮志瞄准全球,目标成为亚洲以及世界级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金融中心。新加坡金管局与国际伙伴合作,打造为亚洲量身定制的可再生行业的金融投资平台,增加资金在减碳行业的流动性,让高碳排企业在减排项目上有充沛的资金流,以此培养创新性与可靠性兼具的绿色融资方案。以绿色债券为例,新加坡政府将在2030年带头发行总价值350亿新元的绿色债券,指引绿色债市的创建以及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为深化债市流动性起到参考作用,以此吸引更多企业、资本、与投资人加入新加坡绿色债市。
新加坡还积极创新发展低碳领域的科技、产品以及服务,以此支持新加坡的国家减碳战略,帮助企业在世界低碳领域获得良好发展,驱动经济进一步成长。为此,新加坡政府大力投资科技研发项目,包括氢能源、可持续航空及航海燃料,还有防范极端天气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此外,新加坡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低碳能源研究基金计划(LCER FI)加强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发展,积极展示碳捕捉、利用、储存技术以及氢能源技术的前沿发展和可能的盈利方式。
支持企业减排也是新加坡政府绿色计划的重要承诺之一,高碳排放行业是其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为刺激这些企业绿色转型,新加坡于2019年成为了东南亚第一个征收碳排放税的国家。2024年新加坡碳排放税将提升至25新元/吨,2026年提高到45新元/吨,2030年再到达50至80新元/吨。
与税收互补的是政府对减碳的补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推出的温室气体减排补助金(REG(E)),为高碳企业的绿色升级可以提供最多50%的开销。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也推出了能源效率基金,为采用更加节能设备的企业根据设备类型提供最多70%的津贴补助。据悉,EDB仅在2021与2022两年就投资了3000万美元用于与初创科研公司合作,重点扶持减碳新技术与服务新兴企业。另外根据S&P Global的数据,新加坡三大银行,星展、大华、与华侨银行,在2019至2022年四年间分别对绿色项目的贷款分别达到527亿新元、369亿新元与206亿新元。
此外,碳交易也是未来企业减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新加坡交易所、星展银行、渣打银行以及淡马锡成立了合资公司Climate Impact X探索高质量碳积分交易,该平台在今年已经启动相关业务。
成熟产业生态圈为全球企业提供合作平台
新加坡汇聚了100家以上国际以及本土的行业领军企业,例如葡电新能源(EDPR)与新加坡能源集团(SP Group)等,项目范围涵盖科研、法律咨询、项目融资,以及数字化能源贮存系统等,几乎覆盖整个产业链。
全球排名前列的科研机构正加紧在新加坡的布局,其中包括本土的两家头部研究机构Solar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gapore(SERIS)与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TU(ERI@N),目前在下一代光伏电池与漂浮太阳能板等领域都取得了技术突破。跨国清洁能源集团REC与Maxeon也在狮城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远景集团则在这里设立实验室研究,打造为东南亚市场定制的微电网技术。法国太阳能头部公司道达尔在全球商业与工业光伏设备装机量超过11吉瓦,也将其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重点负责商业发展规划、法律,以及在亚太国家的投资问题。
本土方面,能源头部企业胜科工业集团Sembcorp Industries以及星梭能源集团Sunseap也在光伏领域积极探索,两公司的屋顶太阳能与漂浮太阳能板项目已遍布全球。胜科工业中国首席执行官陈光鸿指出,胜科的绿色转型计划紧密配合着新加坡的绿色国家战略,胜科原计划在2025年将旗下的新能源设备装机量从2.6吉瓦提升到10吉瓦,目前该数字已经达到11.9吉瓦,不仅提前完成计划,集团的减排目标也接近达成。
胜科工业的登格水库60兆峰瓦漂浮式太阳能板系统
陈光鸿表示:“新加坡政府设立了2025年达到1.5吉峰瓦清洁能源发电能力的目标,作为本土大型可再生能源企业之一,以及光伏领域的领军企业,胜科将贡献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清洁能源发电量,项目包括新加坡第一个大型漂浮太阳能板系统,登格水库发电厂项目。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同时指定胜科在本地发展东南亚目前最大的能量储存系统,帮助新加坡实现2025年储能系统部署达到200兆瓦的国家发展目标。”
胜科储能系统(ESS)是东南亚目前最大的储能系统
胜科工业中国首席执行官陈光鸿
此外,新加坡还积极投入氢能源开发以及碳捕获的相关技术。2022年10月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国家氢能战略,氢能将成为新加坡实现零排放的主要减排技术,如科研进展与国际氢能供应链的发展与政府的预期相符,新加坡政府预计氢能可供应全国2050年约50%的用电需求。
氢能源的另一大前景是助力新加坡高碳排行业减碳,比如海运与空运行业。作为繁忙的货物港口与航空枢纽城市,氢能燃油将助力海运与空运的减碳发展,让新加坡转型为发达且绿色的海空交通运输中枢城市。为此,新加坡政府与低碳能源研究基金计划在深入研究能够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科研项目与创新企业。在2021年,政府的科研五年计划(RIE)奖励了四个氢能源与八个碳捕获项目共5500万美元。
而在碳捕获方向,为加快在新技术方面的突破,新加坡政府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为一众本土能源巨头牵桥搭线,联手跨国公司,协力实现新能源技术与应用上的突破。例如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与埃克森美孚、盛裕集团、泛联公司等13家跨国企业及本地头部企业建立生态系统伙伴关系,并签署备忘录,联手建设碳捕获在储存与利用方面的配套基础设施。PSA国际港务集团,裕廊码头公司,新加坡城市能源公司,胜科工业集团,新加坡液化天然气公司,日本千代田化工建设集团,还有三菱集团也共同签署备忘录开发氢能源。
新加坡大型跨国企业吉宝Keppel则与荷兰皇家孚宝集团探讨合作开发低碳氢能。吉宝基础设施首席执行官林裕玲表示,公司已经将可持续理念确定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为此吉宝大力拓展绿色行业的科研与实业项目,包括拓展东南亚电网、氢能源与氨能源的发电与开发、用AI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减排服务等,目前很多项目已经初具成效,让吉宝在低碳解决方案领域做到了三个“第一”。
位于裕廊岛的吉宝沙克拉热电联产发电厂将是新加坡首座氢发电厂
“我们是第一个进口可再生电力到新加坡的公司,电量能达到100兆瓦,这部分水力发电是通过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电力一体化项目进行的;第一个获得附条件批准的(conditional approval)从柬埔寨进口1吉瓦新能源的公司;以及第一个在新加坡建立氢发电厂的公司,发电量可达600兆瓦,竣工后将成为新加坡先进的发电设施。”林裕玲表示。
吉宝基础设施首席执行官林裕玲
吉宝能源与柬埔寨皇家集团电力有限公司签署长期电力采购与出口协议
全球新能源企业押宝新加坡
新加坡裕廊岛
贸工部董芝慧表示,新加坡正在积极为所有工业制定减碳计划。在新加坡政府规划下,世界第八大化工产品出口地裕廊岛在2030年将出口更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产品,数量较2019年水平上涨1.5倍。同时裕廊岛上的炼油与裂解装置目标则是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达到全球前列水平,并实现至少捕获200万吨碳排放的目标。
新加坡的航空业也将迎来革新。董芝慧指出:“可持续发展将是新加坡作为世界航空枢纽的最大优势,大规模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油是减碳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最大的可持续航空燃油生产厂就坐落在新加坡。”
而在中新合作方面,中国远景集团将旗下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操作系统AIoT业务,远景智能Envision Digital的总部,空投至新加坡,因为公司相信新加坡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能帮助远景在AIoT技术上不断精进,同时继续在全球推广。
远景智能董事长许庆和表示,公司的操作系统链接着550吉瓦的设备中2.2亿个传感器,并用AIoT进行可视化操作。依靠行业前沿的科技,公司的业务更是拓展至东南亚以及欧洲多地。许庆和在谈到公司未来在新加坡的规划时说,“远景智能将在新加坡开设零碳卓越中心(Net Zero Centre of Excellence)和数码电池卓越中心(Digital Battery Centre of Excellence),分别研究碳中和与电子电池技术。远景智能会一直站在行业前沿的位置,所以我们将继续在新加坡扩展公司的全球科研中心,并和全球企业进行合作。”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新加坡与中国的互补性更加凸显。新加坡所连通的东南亚不仅可以提供拥有6.6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与充足的劳动力,并且很多中国企业在本土摸索建立的成功商业策略可以在东南亚迅速展现商业优势,开疆拓土。
对此,胜科工业中国首席执行官陈光鸿认为,东南亚市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蕴藏着巨大潜力,有待中新企业联手开发:“胜科与分布在新加坡、中国本土和全球其他地区的众多中国企业均有紧密合作,这其中既包括中国国企,也有关键供应商。我们与这些中国企业的伙伴关系很好地证明了跨境知识与科技转移可以大大加速本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东南亚新能源市场巨大的潜力是很多跨国集团都看准的机会,为此他们将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指挥公司在东南亚的发展。炼油头部企业Neste宣布将投资15亿欧元扩建旗下的新加坡工厂让其变为全球最大的生态精炼厂;化工头部企业阿科玛Arkema也计划在裕廊岛上建立全新的生物工厂制造高性能的聚合物。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的聚集让新加坡的产业生态愈发成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前沿科技并进行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减碳行业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从耗能管理技术公司,到光能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配套服务行业全部集中在狮城,天合光能、远景智能还有新加坡新科电子等都是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
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在减碳目标与政策规划颇为协调一致,都将大力发展可持续行业作为未来发展目标。此外,两国也在绿色金融领域积极配合,目前新加坡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绿色金融工作小组,该小组负责协调双方绿色科技的同步发展与互相了解,加强可持续发展债券市场的连通性,增加可持续金融的实施,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资金流动提供可靠的平台。共同的政策目标为中新两国企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优良的商业和监管政策,成熟的产业生态圈,和全球可持续企业以实际行动做出的认可,无一不昭示着新加坡在可持续行业发展领域的独特优势。新加坡将坚定助力拥有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中国企业逐梦世界,共同拓展全球可持续发展机遇,开创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本文作者:陈瑞德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