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从“水城”到“画城”:农民画如何“画笔生金”

2025-05-26 12:12 阅读量:2.9万+

华人号:黔旅

在贵州乌蒙山区的褶皱深处,六盘水市水城区这座城市正以农民画为载体,向世界讲述着独特的中国乡土故事。1988年,水城农民画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这门根植于多民族沃土的民间艺术,已从黔西北山乡走向国际舞台,成为展现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的重要窗口。

2004年开展的水城农民画培训班

多元民族文化交融 孕育独特艺术风格

水城农民画诞生于六盘水市水城区汉、彝、苗、布依等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创作者们以农耕生活为素材,以民俗风情为灵感,将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劳动场景和节日庆典绘于画布之上。这些画作既呈现出水城现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对乡土生活的深厚情感。

1989年第五期农民画创作培训作者们在交流创作

这门艺术融合了蜡染、刺绣、剪纸等传统技艺的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民间绘画。和传统绘画不同,水城农民画不受固定章法的束缚,秉持着“喜欢哪样画哪样,怎样好看怎样画”的创作理念。他们打破了传统绘画的透视法则,在色彩运用上,借鉴刺绣中强烈对比的配色方式,形成了“大红大绿、大俗大雅”的独特审美风格,展现出民间艺术返璞归真的魅力。

1983年水城农民画的首次创作培训辅导班

探索创新 实现从乡土到国际的跨越

回顾水城农民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自我探索、勇于创新的奋斗史。1983年,首期农民画培训班开班,专业美术教师尝试用西洋画技法指导农民创作,但由于脱离本土文化,效果并不理想。转折点出现在时任水城区文化馆馆长汪龙舞提出“扎根民族民间,坚持个性特性,走自己的艺术道路”的理念之时。当时,从乡镇选拔上来的农民画创作者大多是民间挑花、刺绣的能手,有着深厚的传统技艺基础。汪龙舞鼓励他们把传统技艺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这种“解绑”式的艺术教育,催生出了《秋收》这一经典之作,该作品一举斩获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作品邀请展一等奖,也为水城农民画确立了“民族性、现代性、民间性”三位一体的艺术品格。

水城农民画《秋收》,创作时间1990年。 作者:徐承贵

循着前人探索的足迹,如今的水城农民画,在保留民间艺术特色的同时,也紧跟时代步伐。年轻一代创作者们将智能手机、高铁动车等现代元素融入画作,通过农村电商、直播带货、黔货出山等题材,展现新农村的繁荣景象。部分作者还融合国画、版画、漆画、连环画、动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水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在2025年2月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展览的《画说贵州》系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作中,既有火塘边煨煮羊肉汤锅的温馨场景,也有无人机在梯田上空盘旋的现代画面,古今交融,令人赞叹。

构建多元传承体系 推动艺术薪火相传

自1983年首期培训班开班,水城农民画就确立了“根植民间、活态传承”的发展理念。农民画的第一代创作者们深入乌蒙山区,以陡箐镇猴儿关村(歪梳苗村寨)、坪箐(大花苗村寨)、玉舍(彝族村寨)等民族聚居地为据点,挖掘具有刺绣、蜡染等传统技艺基础的村民,进行系统培训。这种“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传承模式,让水城农民画呈现出“一村一品、一画一魂”的丰富艺术面貌。如今,水城农民画作者涵盖苗、彝、布依、白等多个世居民族,成为贵州创作群体民族成分最丰富的农民画乡。

陡箐镇猴儿关村的农民画墙绘

在校园传承方面,水城构建起“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体系:顶层,由骨干农民画画家牵头成立大师工作室,这里不仅是创作研究的场所,也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中层,通过举办全市美术教师研修班,将农民画的艺术特色转化为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批既懂民间美术又擅长现代教育的师资力量;底层,将农民画课程推广到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还编写了校本教材《水城农民画基础教程》,引入中小学及幼儿园课堂,形成了“大师-教师-学生”的完整传承链条,实现了民间艺术从创作群体到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

水城农民画进入校园培训

这套传承机制成效显著:近四十年来,水城累计举办农民画培训班近40期,培训学员超2000人次,培养出80余名骨干作者,其中30余人至今仍活跃在创作一线,形成了猴儿关画家群、徐氏画家世家、文化馆创作组等特色创作群体。这种“老中青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保证了艺术的传承延续,还让农民画从田间地头走进大学讲堂,完成了从民俗技艺到学术研究的重要转变,为民间艺术的现代化传承提供了“水城方案”。

走出国门 收获世界认可

2005年,40幅水城农民画亮相巴黎市政厅,首次登上国际艺术舞台。其中,赠送给时任巴黎市市长奥朗德的农民画《红红火火》,以强烈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让观众感受到色块与线条交织的艺术魅力。水城农民画也因此获得了“东方毕加索”的美誉。

2005年水城农民画作品《红红火火》赠送给时任巴黎市市长奥朗德

此后,水城农民画持续走出国门。2024年11月,在贵州省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水城农民画在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展出,加拿大观众通过《月圆的时候》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团圆的独特理解。

水城农民画在加拿大温哥华展出

2025年2月,在东京展览的《风景》篇章中,日本友人在《骑马》这幅作品前驻足欣赏,感叹这分明是浮世绘的姐妹篇。目前,水城农民画已在巴黎、加拿大温哥华、日本东京和大阪,以及北京、上海、香港等20多个城市展出,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水城农民画在日本东京展出

发展文化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随着水城农民画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其背后的产业价值也逐渐被挖掘出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2011年,水城农民画开始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民画的应用场景:一方面,开发了丝巾、手提包等近50种衍生产品,还与大众消费品牌合作,推出文创周边和特色包装;另一方面,打造了农民画艺术餐厅、文化体验店、主题民宿等融合业态,推动农民画从“作品”向“产品”转变。

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的水城农民画艺术餐厅

在数字化时代,水城农民画也积极创新,通过NFT作品、动画、表情包等数字形式,加速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让这门小众艺术走进大众生活,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与此同时,水城高度重视农民画的版权保护。目前,已完成2732幅作品的版权登记,帮助画家摆脱单纯卖画的传统模式,通过版权运营创造更大价值。2024年,水城农民画相关产业实现收益413万元,其中版权收入达36.4万元,真正实现了“画笔生金”,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特色之路。

水城农民画的作品登记证书

从“水城”到“画城”,看似简单的一字之变,实则见证了农民画从乡土艺术到文化产业的华丽蜕变。如今,水城正以农民画为笔,以创新为墨,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让这门民间艺术瑰宝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从“水城”到“画城”:农民画如何“画笔生金”》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塞内加尔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