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乡贤力量凝聚成书院 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2023-09-01 17:41 阅读量:6.7万+

华人号:新闽清

青山下

稻田间

一座书院

见证着一段飘着书香的历史

延续着一方

悠久的文脉

在下祝乡洋头村有一座由古厝修缮改造而成的书院,不仅成为了家风教育、文化育人的好地方,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动能,为乡村振兴赋能。

它就是由村中的乡贤罗训森回村打造的——罗含书院。该名字取自罗氏家风的集大成者,东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罗含。

“一国兴嘉士,五云兆世祯,光宗延泽永,昌嗣善祗承。”

远远地就听到了书院传出的袅袅读书声。这是罗训森在给孩子们讲解书院先人罗绮的故事。

罗绮

是下祝洋头村罗氏一族所出的重要人物,因为官清廉而广受百姓爱戴。在顺治五年(1648)中举后,编撰罗氏族谱,将他的理想、对子孙的期望,通过名、字辈诗的形式流传下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安徽太湖县,为官一任,以一对名联“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尝建椎楼,在县志、府志、省志中留名。身后太湖百姓立祠,以“罗菩萨供奉,“罗菩萨的提法在《福建通志》《闽清县志》中明确予以记载。

这个暑假,下祝乡的孩子们在罗含书院学习到了由家乡名人罗绮写下的“名、字序诗”的思想内涵。这首包含了爱国、爱家、修身齐家精神思想的诗,从清朝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了当地村民遵守的家风家训。

罗含书院的所在地

也是罗绮的故居

历代以来,这个村庄都很重视教育。在村内,推行过“优生田”等制度,用于激励族人用功读书,促使罗氏一族人才辈出。历史以来,这里出了进士、文魁、武魁等10多个人才。村中文风昌盛,村民皆以读书出仕为荣,并形成了世代遵守的优良家风,传承至今。

“重教兴学”“家风家训”

成为了洋头村的底蕴

也成为了罗含书院孩子们

学习的榜样力量

 下祝乡洋头村罗含书院负责人罗训森

“历史上我们村出了很多人才。有文物可以证明的有旗杆碣9对,这个房子里面有三张可辨认的捷报,都可以证明洋头村出过进士、 文举人、武举人以及很多的秀才。”

近年来

下祝乡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

以“强农、富民、美村”为目标

广泛凝聚乡贤力量

为乡村振兴“跑”起来添动能

乡贤罗训森回村打造的罗含书院,就是发挥乡贤桥梁、智库作用的代表之一。书院通过开展家风教育,以文育人,润物无声,营造了爱国爱家、诗书继世的良好风气;在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民族的文化自信。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乡贤力量凝聚成书院 为乡村振兴添动能》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纳米比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