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华彩:娘惹瓷砖的文化艺术
一提到19世纪至20世纪初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区土生华人,很多人会联想到“娘惹瓷”那些独具特色的瓷质餐具和饮具。其实,娘惹瓷还有一个独特的品类,即瓷砖(penarakan tile)。这种瓷砖不仅在外观上有着醒目的设计和华丽的图案,还承载了土生华人社群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新马地区的土生华人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喜用瓷砖。瓷砖从建筑的外立面、门廊、阳台等室外空间蔓延至庭院、楼梯间等室内空间,甚至连桌子、橱柜等家具都用瓷砖装饰。瓷砖有几方面的功能。首先,它们当然可以起到美化和装点空间的作用。其次,东南亚地区气候潮湿,降水频繁,瓷砖还有保护建筑外立面的实用功能。再次,在土生华人兴旺发达的20世纪初,瓷砖造价昂贵,需依靠进口,采用大量的舶来瓷砖装饰房屋,就成为主人显赫财力和社会地位的外化展示。
娘惹瓷砖的显著特点是用色鲜艳大胆,如红色、粉色、蓝色、黄色等,视觉冲击力强。纹样图案偏爱使用自然元素,充满生机和活力,尤其是玫瑰等花卉主题,最为流行。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就收藏了一批娘惹瓷砖,尺寸各异,以15.1厘米见方的尺寸为主流。图案既有传统娘惹瓷常见的凤纹牡丹图案,又有玫瑰、花环、桃等花果图案,此外还有马等动物图案,图案细腻优美,充分展现了土生华人文化的富饶和繁荣。这些瓷砖大多为单片独立花纹设计,可在一定面积内重复铺设或与其他图案组合铺设制造。此外还有一些瓷砖像拼图一样,由多片组合拼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如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就藏有一套人物纹娘惹瓷砖(文物号1999-01615),由12片瓷砖拼合而成半米多高的巨幅图案,描绘的是印度战神穆鲁甘(Mulugan)与孔雀的形象,精美异常。
新马地区的土生华人喜爱瓷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欧洲文化的影响,这也是其自身东西文化交融特点的体现。与主要产自中国的娘惹瓷餐饮具不同,娘惹瓷砖的产地主要是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19世纪末,西欧和日本已迈入工业化制瓷的时代,大量的娘惹砖就是这些地区工业瓷制品输入东南亚地区的缩影,较为均一的瓷砖尺寸也是工业化制瓷的结果。这些舶来瓷砖身上,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style,1890—1914)的影子,注重自然元素和简洁的几何形线条。
绚烂的娘惹瓷砖不仅装饰了土生华人们日常的起居空间,还装点了他们身后的方寸。
在新加坡的武吉布朗坟场(Bukit Brown Cemetery),相当多的华人墓碑以彩色瓷砖装饰。
这些风格柔美的彩色瓷砖,是当地华人生前记忆的寄托所在,为墓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馨与宁静。
绚烂多彩的娘惹瓷砖不仅仅是建筑材料,更是一条联系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它们参与塑造了城市风貌,并作为土生华人群体文化记忆的组成部分,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在新马地区,随着城市扩建与拆旧,很多装饰着娘惹瓷砖的房屋已被拆除,但仍有部分建筑保留了这一风貌。近年来,对土生华人历史和文化的重新认识使得娘惹瓷砖得以重新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并保护这种独特的装饰材料,将其运用到建筑和室内设计中。一些艺术家、历史学者和瓷砖厂商也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娘惹瓷砖的制造技艺和文化,使其可以延续下去并绽放新的华彩。
来源:《侨园》杂志2023年第7期(总第267期)
作者:王文欣(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编辑:张艳红 责编:王春棠 审核:张丽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绚烂华彩:娘惹瓷砖的文化艺术》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南岛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