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从华为部长到古琴创业者,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上) | 访谈录第二辑

2020-04-29 05:53 阅读量:4.5万+

华人号:文艺河南


问:是什么让您选择中年创业,而且没有选择从事了8年的通讯行业?

答:首先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不是中年人。任正非四十多岁才创建华为,他一定羡慕我们这些才三十多岁就出来创业的。

我觉得34岁时辞职创业,于我而言正是年富力强,又有一定人生经历的最好时光。不如趁着年轻,早点给自己规划一个能干一辈子,慢慢雕琢自己的工作。

第二,之所以不再选择熟悉通信行业创业,一言难尽,我简单说一下吧。这二十年来从模拟通信(大哥大时代)到GSM(第二代数字通信)、CDMA(第三代数字通信)再到LTE(第四代数字通信),每一次发展,调制解调技术的变化都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而从第四代到未来的第五代,那时候我没见到实质性的技术进展。在技术情节上,内心多少有点小悲观。

另外就是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当年TD八老在呼唤TD-SCDMA的时候,我们这些技术至上的年轻人多少还是小鄙视了一下这些老人。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得他们举的很多例子并没有多大说服力,论述一些事情的时候显得漏洞百出。通信这个行业里,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一定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进行历练和洗礼。

在通信行业不缺我这样一个工程师,但我总觉得古琴行业缺少一个我这样的杂匠。

再进一步讲,我觉得通信和乐器制造也没什么不同。我在西南交通大学读通信工程专业七年,在华为做移动通信八年。移动通信本质上是研究电磁波的滤波、放大、并进行调制解调。

而乐器制作,本质上就是研究乐器对声波的滤波、放大。不用调制解调,还更简单一些。早年我们见到很多老一代的乐器制作师傅,不是太懂这些理论,因此在做琴上会有个理论短板,只是他们有经验和动手的长板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虽然我不是音乐相关专业的,但我的家人和朋友里搞音乐专业的很多。从小还是有些耳濡目染,再加上学古琴也算比较早。所以我所改行的这个领域,对于我来说本身是非常熟悉。今年在“有书共读APP”上做了一个《揭开古琴的神秘面纱》十讲课,基本是和黄相军老师花了一天不到的时间一气呵成录完的。可能是因为真爱,如果让我讲通信原理入门,我可能花的时间还要更多点。

问:您曾经在华为工作八年,曾任职华为移动综合部部长,这段经历对您出走华为后的创业有哪些帮助呢?

答:首先我先自嘲下,说是部长,其实就是一个四人小组的负责人。只不过工作强度高、广度宽。负责的产品也是零七八碎,还没有现在自己的创业活动聚焦。不过那两年确实对自己的历练和打造起到了很多作用。说起华为对我的帮助:

第一,不可忽视的还是曾经的薪酬。华为的薪酬和父母的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基本上使我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我现在工坊里的很多工具设备、制琴材料,是在华为工作的时候就开始陆续购入的。本打算业余时间投入古琴制作,但可惜很难有真正的业余时间。

第二,在华为做WLAN业务的时候,我也觉得很苦恼,大公司对这种小业务没有真正的竞争力(如成本优势、市场策略的灵活性等方面)。也真是这段时间,让我开始重新考虑我的人生。当然我不是说华为公司不好,他仍然是我心目里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但我开始考虑我自己的初心,甚至很早就给自己定下了“专业、聚焦、简单、快乐”创业文化。

第三,在华为工作期间,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的。特别是长期的使用电脑伏案工作,颈椎疼痛频度开始增加,还有一些其他体检指标也在逐渐恶化。那时候也在考虑应该去做一些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这一条算不上帮助吧,算是一种倒逼。

问:从华为通讯工程师的身份,到古琴创业者,最难适应的是什么?

答:首先是称呼的变化,以前被客户和同事叫“王工(工程师)”、“王经理”、“王部长”,改做古琴行业后总被叫“王老师”。小的这么叫,老的也这么叫,我总觉得这不是折我阳寿么。

还有就是刚刚辞职后,电话量突然减少。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总有幻听觉得手机在响。或许是一种焦虑惯性症,后来慢慢调整过来了。也开始不再上闹钟,晚上关手机(华为工作的八年里一直是二十四小时开机),只听从生物钟的安排。当然,自己创业是睡不了懒觉的,每天睡眠好像也没变多。

其他的,可能就是每月15日定期的工资没有了,每年上半年的股票分红没有了。收入确实远不如以前,但我觉得生活质量和快乐感反而有提高。我现在觉得于我而言一箪食、一瓢饮足矣。以前工作原因经常吃食堂和酒楼,你看他们的饭菜卖相特别好,但我们确实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因为我现在工坊后院自己不打药、不上化肥种出来的菜做不了那么好的卖相。自然、素淡、平常心就好,好像生活也不需要多少钱。

问:创业至今,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比如事业上的,生活上的,或者精神领域的?为什么?

答:创业至今,收获很大:

第一,自己体力劳动比较多。体力劳动的时候,总是听着喜马拉雅、优酷、得到、有书等APP里的各种语音讲座。实现了自己以前希望做一些脑力和体力相结合工作的愿望,个人感觉非常充实,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在无聊的会议中浪费青春时光了。而且武装大脑的同时,身体也越来越好。

第二,由于时间更加自由,创业初期我专门跑到了宜兴、景德镇等地方蹲了几天,看人家怎么烧紫砂、烧瓷器。把自己早年感兴趣但又没时间去了解的东西,真正实地考察了一遍。当困扰自己大脑的一个个谜题不断解开的时候,那种知识获得的幸福感让我很有成就感。后面有时间,还会把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遗址多走走看看。总之,可以把自己好奇的,而之前又没有时间了解的都可以去比较深入的去学习一下了。

第三,由于创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结识了大量各行各业的朋友。以前我毕业于铁道部(现铁路总公司)的学校,就职于通信行业。这个铁路圈、通信圈的人虽然大都很棒(现在高铁和通信都是中国的国家名片),但毕竟我的视野还是比较窄。跳出这两个精彩的圈子,发现世界更精彩。

问:您怎样看待古琴匠人这样一个身份?是追求,还是当下的潮流?

答:这两年非常流行一个词——“匠人精神”。我想所谓匠人精神,应该是指精雕细琢、执着专一、精益求精、摒弃浮躁的精神理念。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

但在乐器制作和文化产业里,光靠“匠人精神”是不够的。如果匠人只是一份执着与坚守,那还缺一点就是开拓与创造,缺少了这一点的“匠人”就会过于“匠气”。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匠人”这个词自居,本意是一种自嘲,我是觉得自己的学识和修养都差得很远,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另外日本的很多匠人店,一两百年下来如一日的兢兢业业的做着一件事情。不去追求什么风投、连锁经营、快速扩张。即使来客人了,可能还要挑挑客人,看他够不够格买这个东西。这种匠人精神则是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的,克服“古琴热”带来的一些浮躁的东西。我希望我在这个信息时代快速踏步前进的同时,能够时常给自己可能膨胀的内心降降温,做这样一个“匠人”。

(未完待续)

王宁:聚焦古琴研斫及丝弦制作。工学硕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曾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职八年,移动综合部长,现创立北京律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王宁古琴工作室、居北京。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从华为部长到古琴创业者,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上) | 访谈录第二辑》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南岛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