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0 12:59 阅读量:3.7万+
华人号:北卡夏洛特华人
【美国华人作者:虫二,转摘自公众号“百草文窗”】
送走新冠的黑暗—我们活着
从离开负压ICU病房到现在,已经过去七个多月了,我仍然像一个受了伤的孩子。白日里,我已经恢复工作,设计、谈判、接待客户、健身运动。当繁忙的一天将尽,每每夕阳斜下,角落里、身背后的每一个阴影,都会不时地轻声提醒着那些个黑暗到让人窒息的日子。背负着阳光、正能量的压力,忧郁、恐惧、孤独,这些个有着原罪的文字,已经被我刻意地挑出我的文章,但却无法把它们从自己的头脑中剔除。甚至正相反,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这些熟悉的字眼,幽灵般地呵护着我,提醒着:我仍然活着。
新冠肺炎后遗症,虽然已经渐渐地看得到一些讨论,但是因为这个病毒,目前仍在肆无忌惮地在世界各地游荡。特别是在欧美各国,每天仍然以千、万人计的速度夺走生命,震撼和扰乱着各国的医疗体系,冲击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甚至道德体系及其整体的社会资源。世界各国仍然在孤注一掷地,防堵这个灾难的扩大,还没有精力顾及到新冠肺炎后遗症这个话题的讨论。
我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我还在医院中确定准备出院的时候。肌肉和关节沒有理由地疼痛、疲倦、嗜睡、失憶,憂鬱症。回到正常的生活上,試著找了很多專科的醫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確認,我的感觉和症状是不是個案,甚至是不是以前就存在的狀況,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由於新冠肺炎还在如風暴肆虐全球,大部分的醫護人員,都疲于應付目前的疫情防控。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多的医护人员和科研机构,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系統地討論研究後遺症的医治。美國衛生研究院(NIH)有幾個不同的跟蹤研究項目,作為自願者,我也參與其中,包括新冠肺炎倖存者的心理創傷症候群研究、核磁共振研究新冠肺炎造成永久病變、不同DNA與新冠肺炎致病關係等。這些研究,都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但是相對於疫苗的研究和血清、抗體的研究,明顯地資金不夠,規模較小,重視不足。
我目前恢復狀況應該算良好。整體身體健康狀況緩慢改善。我患新冠肺炎期间,写的紀實《活著》系列受到很多朋友關注。也有很多患病或家人患病的朋友,輾轉聯絡到我,希望我分享經驗、捐贈血清抗體。更有一些沒有撐過去的病患,他们的親人希望能得到一些捐款。对这些需求,我都很積極參與,覺得這些參與,可以讓我走出陰霾,走出憂鬱症的惡性循環。新冠肺炎是一個高度孤獨的疾病。由於對這個疾病的陌生和恐懼,直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病人,是在沒有親人、沒有牧師,隔著一層層面具或玻璃離開人世的。而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將永遠難忘,他们在生死之間搏斗时,那種被隔離、被拋棄的感受。參與幫助其他病人和家屬,減輕了倖存偷生的罪惡感,讓我找到了為什麼我留下來的理由。
▲近期日益严重的新冠疫情,在2021年新年的第一周,创下新冠单日死亡高达四千多的记录。
今日是小寒,雖然是一年裡最寒冷的一天。冰冷的日子似乎才刚刚开始,但是接下來的大寒,陽氣漸升,或許不會更冷,春天確實不遠了。这一次,我们信心满满,不会再彷徨走丢了。送走了雪山上最后一道晚霞,开始期待那注定要到来,属于我们的晨曦。
我们经历了最长、最黑暗的长夜,怎会惧怕拂晓前的寒冷?让我们学会与冬夏周而不比,与炎凉和而不同,把自己的恐惧和烦恼做个了结,在这最寒冷的季节里,找回人文本来的模样。
虫二写于2021年1月5日
虫二先生疫情故事对我的冲击
《活着》编者: 百草园 (“百草文窗”的主编,本文获汉新文学散文佳作奖)
跟虫二先生相识,用虫二先生的话讲,那是命中注定,可我总觉得我们是萍水相逢。
2020庚子鼠年,注定是一个要载入历史史册的一年。记得是四月初,那天,正在网上浏览新冠病毒的动向,收到威州绿湾城的朋友雯发来的微信。雯曰:有一位朋友写了几篇关于病毒的真实故事,而且这位朋友就在这天刚刚被确诊为新冠阳性。雯问:能不能借用我的公众号刊登她朋友的文章。看到短信,先是微微诧异,继而是一丝丝好奇与不安。一个感染病毒的作者?这应该算是病毒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接近我吧。
这消息一如重磅炸弹,在我的心头掀起滔天大浪。那一刻,心里的感受是担忧无限、惴惴不安。要知道,我跟虫二先生的接触,连萍水相逢都算不上,迄今为止,我手里只有他发来的几个电邮,里面就是几篇语言流畅、个性鲜明的《活着》文章,我们连电话都没通过啊!
大家都知道,这个病毒一旦恶化,感染者死亡率就非常大。ICU是什么?那等于是病危的信号。而从虫二先生的文章中,知道他已年过五十。五十岁又意味着什么?那是新冠患者高龄死亡率的狰狞面孔!我的心在发颤、手亦发抖,能做的就是,决然地推出了下一篇《活着》系列,好像这样做了,病毒就会被击垮似的。当然,虫二先生入住ICU的消息也随文发出。
读者们如潮的留言和祈祷,给我的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窒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这些慰问和祝福,统统微信转发给已经几天没有音讯的虫二先生。那几天,惶惶不可终日的心里,一直盘旋着一个不敢深思,又无人可以诉说的念头:难道这个疫情系列《活着》最后会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难道作者兼故事的主人公,没有按照这个系列的标题活下来?后来,在虫二先生的文字里,看到这样的一段:“本来,只是想写一个美国抗疫的实情日记,不想自己也感染了。如果这就是我的命数,其实也没有太多遗憾。”原来,虫二先生和我一样,都是没有预料到这个系列故事最后的走向。
那几天,坚持每天推出一篇《活着》,其实就是机械地发文,给朋友和读者的信息都是:没有消息,请大家继续祈祷。
那时,我不知道在网络的那一面,虫二先生在经历着怎样的生与死。更无从知晓,他曾经在昏迷和苏醒之间奋战!
埋头虫二先生的文章,赫然发现他在医院检测确诊他之前,竟然自我诊断了新冠病毒!他写到,在自我隔离的第二天,非常想念咖啡的味道,自己煮了一杯浓浓的咖啡。可小呷一口,立马震惊了,咖啡的味道一如白开水!一股凉气,从后背袭上他的全身,失去味觉,这可是新冠病毒特有的症状!不用等检测结果了,他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读到这里,我的心也是一阵战栗,可以想象,那该是多么绝望的场景。孤独隔离,揭晓了残酷的真相,可又无人可以分享,更没有亲人的安慰。我亦悄悄地环顾四周,深深地呼吸,心里充满着担忧和无助,即忧虑着虫二先生的病况,更对这个病毒的走向无助又迷惘。
在新闻中,大家都知道这次的瘟疫,东海岸一带医疗系统一度告急,全国有很多医护人员飞驰支援。可是读到,病入膏肓的虫二先生连续两次被离家不远的小医院退回。那里的医护人员铁口钢牙地让他自我隔离,除非喘不过气来。我在心头自问,这还是医疗先进的美国吗?虫二先生已经开始咳血、高烧不退,血氧值定格在85!可是他就是没有喘不过气的感觉!他在家庭医生的强力建议下,第三次鼓足勇气走进了一家更大的医院。可就是在这家医院门口,他再次受到拦截。监督入口的医护人员,很不友善地拦住了他:“你要干什么?”“我去了另一家医院两次,都没有测出……”虫二先生有点语无伦次,病毒已经把他折磨的没有了逻辑和底气。医护人员误会了,她打断虫二先生断断续续的解释:“这里不是检测新冠肺炎的临检站。你可以……”病痛的折磨,被拒的委屈,一下子把虫二先生推到绝望的临界点:“女士!把那个测氧仪放在我的手指上,你会知道我的情况!”就这样,医院以测氧仪84的数字,立马接收虫二先生,并且直接把他送入了ICU急救室!
读了这段,简直就目瞪口呆了。我在哪儿?虫二先生又在哪儿?这绝对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命,要去闯医院,去抗争,去用非常强硬的手段来争取被医治的机会!我的心在颤抖,这还是我熟悉和生活了三十年的美国吗?瘟疫让这个世界变得那么陌生,似乎每一个人都在奋力搏命,无论是感染者,还是医护人员。
闯入医院后,虫二先生迎来了他命运的转折点。他遇到了一位韩裔医生,埃里克·帕克。虫二先生称这位医生是他的救命恩人。第一次见面,帕克医生就温和又坦白地说:“先生,你的左右肺都已经被感染了,病况严重。在没有特效药的今天,你非常幸运,因为我们医院对面就是NIH(美国卫生研究院),那里正在做新药双盲试验,就是那个著名的Remdesivir人民的希望。你如果想介入新药试验,我可以帮你申请。不过你一定要想好,只有一半的人会给新药,另外一半的人只是普通的生理盐水,而且没有人知道谁拿到的是药还是生理盐水,所以才叫双盲实验。”
这段话让我在战栗中感到一阵眩晕。50%的概率,让你在生与死之间选择!不要,那一刻,在心里狂喊,上帝,请不要让我感染病毒,我不要面对这样的选择!可是几天后,我就幡然醒悟,其实,有这样的选择也是一种幸运,一种奢侈。因为,在美国,甚至是在全世界,不是每一个病危病人都有这个50%可能被救治的选择!
就这样,在这场惨烈的新冠肺炎病毒瘟疫中,虫二先生投入了战场,他没有袖手旁观,他参与了新药的双盲随机临床实验,在生与死几率各半中,他为人类的科学实验,做出了一份贡献。
接下来,在NIH里,七天中,虫二先生曾经在呼吸机傍边徘徊,亦曾经灵魂出窍地俯视着医生们对他做出抢救,他的魂魄更是追随着神灵在旷野奔跑。新冠病人上呼吸机最后的去向是九死一生,而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还有神的召唤,却是可以给人新生。生与死交织混战的七天后,虫二先生终于苏醒了。我收到他的信息:“终于活过来了……”泣极,喜极,我的心在那一刻,也终于落地为安。
不断挣扎,细细思量。终于明白,不是美国的医疗条件改变了,而是我们从歌舞升平的和平时期,进入到一场看似没有硝烟,可又厮杀惨烈的瘟疫大战的战场。新冠病毒把人类推入了与死神搏斗的战争。虫二先生和他的《活着》疫情系列,则把我拉入了与病毒直面对决的刀光剑影之中。这场战役的残酷无情,绝对是人类和病毒你死我活的较量。参战者们,也都是心神悲壮,可又都以必胜必生的决绝,驰骋厮杀在血雨腥风又寂静无声的疆场。
二十多天后,Remdesivir 人民的希望,这救命的神药,终于把虫二先生拉回了人间。雨过天晴,虫二先生一步步走出了NIH的大门,回到了他亲人的怀抱。而我,也终于可以呼出一口气,推出了最后一篇《活着》的文章。
在2020年以来,大家都在美国及全世界感受到了新冠的恐怖,为了送走黑暗我们坚守着,去迎接春暖花开。为了回国探望父母,将争取早日打新冠疫苗。
作者简介
虫二,本名王中强。辽宁抚顺人,现定居美国首都华盛顿。诗观:“找回诗的韵,找回人生的诗”。
《活着》编者简介
百草园,本名孙新岸,东北大学七七级理工科大学生,东北大学八一级研究生。八十年代末移居美国,现为美国500强公司IT白领,定居美国中西部。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作家,文轩理事会理事,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作家,北美华文作家协会作家。开创公众号《百草文窗》;散文集《忆海拾贝》,由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该文集获2018年海外华人著述散文类佳作奖。教育文集《走入美国教育》,由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该文集获2019年海外华人著述社会人文佳作奖。短篇小说《西嫁娘》《三人行》分别获得26、27届汉新文学小说佳作奖。散文《冰糖葫芦》获27届汉新文学散文佳作奖。许多作品被收集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还可以……》、《生活,还可以……》,美国科捷出版社出版的《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的《诗情画意》文集中。
(百草园配图,并为本站选载征得作者同意,在此鸣谢!责任编辑:潇湘玉竹)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