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07:06 阅读量:4.2万+
华人号:福建城事图/文
《福清侨乡报》社记者郭成辉
年逾古稀的刘明光,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都在营运一家照相馆。
“开照相馆这一令人羡慕的行业,随着手机、卡片机的普及,如今成为夕阳产业啦!但是,我有幸成为彩绘相片的见证者和彩绘技艺的断代人。”记者采访刘明光时,他无奈中流露出些许自豪。
刘明光向记者介绍当年的彩绘照片--郭成辉摄
1976年初,从部队退伍的刘明光回到福清宏路老家。“想用部队上学到的摄影技术赚钱过日子”。他介绍说,由于没有照相机,曾经骑自行车跑到福州,在一名摄影老师帮助下,花了180元转让到一台旧的海鸥双镜头相机。
随后,刘明光开始“打游击”,下乡去农村为村民们合影,上石竹山景区为游客拍摄纪念照,成为当年他的生活写照。
春意盎然.刘明光摄
1979年下半年,刘明光到福州添置摄影耗材,发现国营照相馆的橱窗里面居然有彩照出现,“我心向往之!”刘明光感叹。然后通过朋友关系,他就在福州大众照相馆偷偷拜朱姓老师学习油彩相片,半年中积累了些许经验。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个全国供销系统摄影培训班在福清举办。“这得益于福清籍摄影前辈陈秋生的推动。”刘明光说:“因为陈秋生父母解放初期均在摄影界工作,耳闻目染,在福清供销系统饮服公司上班的陈秋生竟然获得上海油彩相片全国比赛第二名的佳绩。”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可惜刘明光不是供销系统的人。俗话说:事在人为。他就通过关系,天天前往旁听。上海、北京当年的顶尖摄影讲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照相馆人员讲课2个月,刘明光也获得了真传。此时,彩绘一张12寸相片收费15元,而黑白相片放大一张仅3元钱哩。可是手工彩绘照片还是很快被人们接受,尤其受到老年人和姑娘们的喜好,刘明光对摄影业前景志在必得!
刘明光向到访客人介绍他的藏品-郭成辉摄
可惜好景不长,1987年前后,彩色胶卷在市场上出现了。
随后,1987年,莆田率先在全省首家引进开张“江港”彩扩店;
1988年,福州“乐峰” “大众”彩扩店相继开张,并且要排长队才能等到彩色扩印件;
1990年,福清“亚华” “融艺” “美中美”等也相继扩张……。古训云:“身怀一技,终生受益。”可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古训在刘明光身上“失验”了,手工彩绘相片由此淡出市场。
“手工彩绘相片分三步走:调棕、打底和油彩。成像后的照片不但很细腻,而且不易褪色,非常耐保存哩!”面对记者的采访,刘明光一边展示着自己当年制作的作品,一边流露出淡淡的惋惜:“黑白胶卷被彩色胶卷替代,传统相机被数码相机更新,随身携带的手机又将数码相机干掉,这都体现社会进步,也是摄影界的发展规律。”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