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福州古厝会说话》第一季第10集预告:福州“太平燕”,来自厝里的平安味

2022-02-23 15:00 阅读量:48.4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

正片明日10点准时上线,敬请期待

10
三坊七巷&福州肉燕

三坊在西,七巷在东,南后街居中。

南后街位于三坊七巷中轴线上,商贾林立,充满了文化气息,又不乏生活的烟火气。在这里,古厝与乡味交织,传统与开放交融,五湖四海的人们汇集于此,感受着闽都特有的平安祝福。

漫步在三坊七巷南后街,人们时有听到一串有节奏的“啪嗒”声,循声觅去,即可在不远处找到肉燕店,那正是店内师傅用精肉搥打出“燕皮”的标志性声音。

而在福州的习俗中,有着“鞭炮响,上太平,吃肉燕,保平安”的说法。肉燕,是闽都一道特有的传统名小吃,在福州流传已达数百年。它同馄饨有些相似,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肉包肉”结构,即先用精肉搥敲打出具有高粘度和弹力的“肉燕皮”,再包进肉馅里。由于其成品的形状圆头散尾似飞燕,故被称为“燕”。

关于“肉燕”的由来,还有个传说。据《浦城地方志》资料记载,早在宋瑞平元年,时任福州知县兼福建安抚使的真德秀(今浦城县人士),因被朝廷任命为吏部尚书,其于上任途中,经过家乡时宴请亲友。真德秀的随行厨师林阿荣为福州人士,他吩咐浦城当地厨师帮厨捣鱼丸。谁知,由于闽中和闽北的方言差异,帮厨将捣鱼丸误听为捣肉丸,遂将猪瘦肉捣成肉泥。

林阿荣见此状顿感无奈,遂将肉泥压平,掺上适量的蕃薯粉,再用木棒反复碾压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因其形状如飞燕而被取名为“肉燕”。明末年间,这道肉燕慢慢传入福州,食者日众,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小吃。福州当地人们将肉燕与鸭蛋同煮,因福州话中,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寓意“太平”,因而“肉燕”又有了“太平燕”之说。

同时,因缘太平燕的“太平”、“平安”之吉利含义,肉燕在福州被尊为“大菜”,也成为了当地人们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散必吃的一道名菜。正所谓“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不论在福州哪场婚庆酒宴上,只要此菜一端上宴席,宾客们都会放下碗筷,相互敬酒,厅外鞭炮齐鸣,宴会进入高潮。而在有福之州吃太平燕,享全家福,也成为了福州人几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平安团圆文化。

2007年,肉燕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肉燕,也成为了福州亲友间尊享团圆、维系情谊的馈赠佳品。而在早年间,迫于生计,许多福州籍人士前往海外谋生,象征着太平的肉燕,也成为了无数海外游子心心念念的美食,凝聚着侨胞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百年古厝里传承了百年的福州肉燕,成为了闽都文化的一张美食名片。它不仅慰藉了漂洋过海游子的思乡情,也传递着对远道而来的海外友人最深切的祝福。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福州古厝会说话》第一季第10集预告:福州“太平燕”,来自厝里的平安味》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