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7 18:17 阅读量:5.2万+
华人号:墨香诏安1922年,彭湃成立“六人农会”以后,海陆丰农会组织发展很快,绝大多数村庄都成立了农会和赤卫队。陆丰乌坎村(今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也不例外,成立了乌坎村农会和乌坎村赤卫队,由沈松青担任农会长和赤卫队长。
沈松青,1898年出生于乌坎一户渔民家庭。据乌坎村老村干部、今年80岁的陈舜意讲述,沈松青生得一表人才,能文能武、“山会水会”,特别是掌握了在水下换气的绝技,能潜水两小时,因此在渔民中威信很高。因家境较好,他有机会读书识字,能吟诗作对。求学期间,他受到张威等人的影响,初步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上很受触动。联想到当时渔霸对渔民的剥削、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的残酷现实,因而当农运兴起时,他就经常和村里的青年人讨论国家的命运前途、讲述革命道理。1925年,陈谷荪到金厢、乌坎一带发起农运,首先就看中了沈松青,两人一见如故。经过积极筹备,沈松青团结了村里的黄妈金、薛和宝、陈任生、陈九、黄尔等人,成立了乌坎农会和赤卫队,还根据上级的要求设立了妇联、儿童团等机构。在沈松青的带领下,乌坎村农会和赤卫队坚决执行上级农会的指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租减租斗争,随着形势的发展,还对当地土豪劣绅进行了清算,缴获一批粮食和武器,引起土豪劣绅的嫉恨。在残酷的斗争中,沈松青等人逐步成熟起来,成为革命队伍的骨干,并受到上级重用,如黄妈金就被上级选拨为潭涌赤卫队秘书。沈松青和部分乌坎赤卫队员参与了彭湃领导的三次海陆丰武装起义,在武装斗争中,沈松青英勇作战,多次受到表扬。
据介绍,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奔向海陆丰,海陆丰地下党组织全力开展大营救大转移。周恩来在陆丰桥冲溪碧村养病时,曾召开一次有附近农会骨干参与的秘密会议,沈松青等几位骨干接到通知前去参加。参加秘密会议之后,沈松青更坚定了革命理想,深刻认识到革命要发展队伍要壮大的道理,于是把他的胞弟沈松火也拉入革命队伍,兄弟俩共同投身革命事业,踏上了跟党走的道路。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革命陷入低潮。国民党反动派由土豪劣绅带路,多次扑入乌坎村抓捕农会会员和赤卫队员,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
机智勇敢的沈松青数次逃脱敌人的魔爪。有一次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他凭借超人的水性游到金厢水月宫对面乌屿上避难,让敌人气了个倒仰。最后一次,沈松青在敌人的枪声中一跃入港,潜入水中,抱住一艘正在行驶的火船船舵。敌人认为他可能中枪,即使没有中枪也会死在港底,遂一把火烧掉了沈松青的祖屋。有一次敌人在黄昏时分突袭乌坎村,包围了陈任生的房屋,陈任生刚载渔获回家、尚未吃饭,闻讯爬上自家眠床顶,打破屋瓦跳入屋后菜园,刚好进入敌人的包围圈,当场壮烈牺牲。薛和宝、黄妈金逃到金厢避难,被坏人告密,押往上埔村枪毙。黄尔在大安大南山被枪决后,其子避难马来西亚,直到11年后才回乡。蔡庆高跑到某寺庙落发为僧,逃过一劫……
乌坎村经此一劫,产生了黄妈金、薛和宝、余马明、黄尔、孙乖春、陈任生、黄得、邹慐四、陈九、龚娘妹、孙业意等十一名烈士,被烧毁房屋数十间,被抢走粮食物资一大批。
出乎敌人的意料,沈松青跳入乌坎港后,发挥他过人的水性,竟然毫发无损。因他抱舵的火船在汕头港靠港,他随即于汕头登岸。沈松青想方设法找到了党组织,继续坚持革命,成为红军队伍的一员,并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在普宁、惠来、潮州、汕头以及福建诏安一带开展游击战,因战功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大队第一分队副中队长。
1934年6月,因叛徒出卖,沈松青在汕头市不幸被捕。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同年9月18日,沈松青在汕头市从容就义,时年仅36岁。
沈松青的祖屋被烧毁后,家人在乌坎受到敌人的追捕,无处安身,四处避难。沈松青秘密潜回陆丰寻得其母、弟沈松火及年幼儿子沈亚日后,几经转折,将家人转移到福建,安置在福建的一个小漁村——诏安县梅岭镇宫口村。沈松火随后加入福建红军队伍,在福建和汕头一带与兄长并肩作战。1934年,沈松青在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时突然消失,不久,国民党当局在在汕头日报上刊登枪毙“共匪”沈松青的消息,沈松火闻讯悲伤万分。
哥哥牺牲后,沈松火更坚定了革命信念,在一次激战中头部被大炮震伤,撂下残疾,解放后回乌坎居住,政府对其多有照拂。沈松火清醒时,经常谈论兄长的革命经历,并说自己受兄长的影响,也粗通文墨,他所作的春联:“八路军百战百胜,共产党爱国爱民。”乡里人至今还记忆在心。沈松火终生未娶,于1985年逝世。沈亚日入赘诏安县当地一户农家,其后裔从此在诏安县繁衍生息。沈亚日继承父亲遗志,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曾获福建省劳模称号。据沈松青曾孙、诏安县梅岭镇宫口村书记沈志雄介绍,沈松青的忠骨安葬在汕头市烈士陵园,忠魂得以安息。每年清明,他们都要前往祭拜。
解放后,沈松青及乌坎赤卫队员的故事曾被县、镇宣传队编成小戏,在舞台上表演。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出资重新修建了沈松青等烈士的故居。烈士陈任生的故居重建时,曾在门槛底下发现一支俗称“土六八”的驳壳枪,烈士薛和宝故居也曾发现枪支。
历史从未走远,先烈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景仰!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