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故乡美食——原阳人的烧饼情怀

2019-08-23 03:46 阅读量:5.3万+

华人号:豫美食

如果你是外地人,来我们这品赏名胜古迹,那么一定会在街边看到一个个方形小推车。黑色的铁板上煎着碗大的饼,地上的小炉灶沉默的煮着什么。这场景,一定是在制作烧饼。

烧饼师傅的手不怕烫,几根手指钳着烧饼,另一只手拿着铁铲在饼的侧面剌个口,长筷子从热气弥漫的汤锅里夹一团煮的筋软入味的人造肉塞进去。小铁勺在半茶缸辣椒油里蜻蜓点水般撇两勺红艳的辣椒油泼进饼里。

买家自觉的扯下一个轻薄白塑料袋,手指一撮,嘴一吹,塑料袋就变成了一朵半透明的云。急忙双手抻着塑料袋去接卖家手里红油肉汤往下滴的烧饼。

2

烧饼比胡辣汤更具有地域特色,我家那个县是烧饼的发源地。烧饼可做一日三餐,比只做早餐的胡辣汤灵活得多。

烧饼不光原阳人爱吃,我妈那边的东北亲戚也爱这口。我那几个表哥表姐小时候在原阳待过,他们一嗅到烧饼油汪汪的香,馋光会从眼里流出来。

我内蒙的表姐每次坐火车回去,都要结结实实装满一大兜子夹好串的烧饼。听说有一次她打包了满满一兜烧饼,准备回内蒙,许是夏天,且火车没开空调,袋子里的烧饼被肉汤浸得过了头,又闷了一下午,就全部发酸了。

我妈聪明,她回辽宁的时候,把香软的烧饼和浸着卤汤的麻辣串分开装。烧饼一买买几十个,麻辣串一装装好几斤,火车上放一天不会坏。回去拿微波炉一叮,拌上孜然,再淋上自家辣椒油,绝了。

(摆拍大王梁伟业在大连开心吃烧饼)

3

烧饼摊多了,总得有一两家把生意做得红火。

最出名的两大烧饼铺,他们甚至还张起了招牌,分别为“老白”和“小芬”。他们各自都开了几家分店,有专门的实体店,不用每天再费劲的支个大伞推个烧饼炉。

老白烧饼更红火些,连锁店都开到了新乡市,甚至在百度上都能搜索到相关信息。他家不夹菜,肉汤煮好的人造肉在飘着辣椒油的秘制卤汤里一涮,味道就鲜香得恰到好处。我把他家总结为“夹串”派,串是主味。

(老白烧饼↑)

小芬烧饼发迹于我小学门口。小时候我就记得那位容易出汗的胖阿姨干活下力,手脚利索。她家是“夹菜”派。配菜有:辣椒油简单拌好的土豆丝、海带海蜇丝、粉皮,甚至还有炸鱼时的边角料面糊鱼渣。黄亮的卤汤锅里捞出的串塞进饼里码底,上面夹几筷子配菜,再淋一勺辣椒油……

(小芬烧饼的店内↑)

更多的烧饼贩主打“炒”。油刷沾了金黄的油,淋几滴在炙热的铁板上。再从装着土豆丝胡萝卜丝豆芽青菜粉皮的桶里夹一把配菜,丢到铁板炉上,滋啦滋啦,水都被油挤兑成了蒸汽。然后挤上调制的酱料水,捏点盐和鸡精,最后手臂在空中摇动,把深黄的、磨碎得不完全的孜然撒上去,烧烤味马上就被热气推上来了。讲究家还会爆香点葱花,加点十三香胡椒粉。

剥根火腿磕个鸡蛋在铁板上炒也很流行,我特别爱吃鸡蛋,每次都必加鸡蛋。甚至还有炒辣条碎的(我们那里叫辣包),红艳艳沁着浓香的粗面条段似的辣条鲜甜的腻人,我倒不怎么吃。

4

这些烧饼贩最会盘踞在小初高学校的门口。烧饼炉挨着烧饼炉,排成一横溜。

中午和晚上放学后,学生们黑压压的从校门里涌出来,也不排队,混乱的围着烧饼车。嘴快的学生隔着几个人就喊:姨,我要串,还有土豆丝粉皮,不要海带,多给我撇两勺辣椒油呗。刚够着头喊完,就低头用手搓捻着刚扯下来的塑料袋。

我从小脸皮薄,不爱跟大人主动说话,在这种场合耽误时间是常事。

我从小吃的少,一个烧饼就够我吃得头沉发困。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烧饼一元一个,后来涨到了一块五。现在应该涨到了两块五。正常食量的成年人或者是大胃的小孩儿,能吃两个到三个。

常有时候听到刚从电动车上迈腿下来的妇女,就忙着一口气吆喝十几个烧饼,不用问就知道,是家里来了几个干活的汉子。汉子们累了不挑吃的,一人两三个滴着油汤的烧饼,半瓶矿泉水,就能换一下午的力气。

高中我班里的住校生,他们只在晚上21:50的时候可以踏出学校沉重的铁门,操控着昏沉的躯体,穿过马路回到寝室。衡水模式极度榨取他们大脑里的葡萄糖,一群精力旺盛代谢快的男生女生胃里咕噜也是常事。住校生们把烧饼摊围的水泄不通,烧饼贩也机智的很,提前烤好了烧饼,炒好了配菜,等他们一放学,前一秒给烧饼剌开口,后一秒小铁铲往里面填馅,学生自己加辣椒油。住校生们提着烧饼一路小跑,提着热水壶奔回寝室洗漱。

因为食堂的饭过分清淡,白菜土豆丝舍不得来点盐醋油水,吃的他们嘴巴砸吧不出味,饭菜做的干净得很,绝对吃不坏人,但是极难吃。成罐的仲景香菇酱和辣条被学生拿来拌饭拌菜,不知道身居“高”位的人,愿不愿意睁眼。

烧饼调料放的足,油水多,肉汤泡的串勾人馋虫,还有辣椒油调和滋味,多香啊,谁愿意去食堂啃巴白菜土豆做一只羊。

一位住校生朋友类比的有意思:烧饼在我们寝,是通用货币。“算上上次的,你就欠我5个烧饼了”

5

我从小买烧饼的时候就眼睛咕噜打转的瞅烧饼的制作过程:

烧饼师傅从面盆里扯拽出一大捧发好的面团。拼命的来回反复用手揉面,最后把面掐成蟒蛇一样的粗条,整个过程看着就让人胳膊发酸。

(现在煤球式供热不流行了,烧饼炉也改朝换代了)

师傅用手从粗条上拧下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面剂子,擀两下就成了饼。铁板上淋上几滴油,面饼放上去,煎至微微发硬。接着再握住铁板上的木质把手,推开铁板,映入眼帘的是已经烧得苍白憔悴的煤球和被烤得通红的黄泥炉壁。把面饼靠在炉壁上,围着煤球摆一圈,再把铁板推回去,上面又可以继续煎面饼或者炒菜。(这是老式传统做法)

只用一会儿,烧饼就被烤的鼓囊囊的。这时候的烧饼外皮是脆的,芯像老面馒头一样软。烤好的烧饼被铁夹夹出来,放进裹着白被子的草编圆箱里。

这飘着油花和卤料的卤汤要靠自己熬,十分繁琐,不想在卤汤里下功夫的烧饼贩,直接成桶买卤肉店烧鸡店的肉汤。馥郁厚重的肉香全被溶解到汤上面的油花里了。

麻辣串分两种,一种是小碎布状的人造肉,另一种是菱形插着细竹签的网状豆腐串。这两种东西扛煮,时间久了才入味,它们的主要成分为大豆蛋白。行,烧饼里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粗纤维都齐活了。

你别看打烧饼的师傅穿着满是油花的围裙,脸被油雾和汗水浸的亮晶晶,他们靠打烧饼,背地里攒起了三层小洋楼,攒起了儿子的彩礼,攒起了晚年丰厚的养老钱。再能干的,甚至还能攒几套市里的房。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故乡美食——原阳人的烧饼情怀》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