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5:42 阅读量:6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2025年是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他用七次远洋的壮举
书写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篇章
长乐这座与郑和有着
深厚历史交集的城市
留存了数多与其相关的历史遗迹
一起走进长乐
打卡郑和航海印记
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史料记载,明永乐十年(1412),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前,奏请朝廷在长乐南山修建天妃宫,作为郑和下西洋舟师官校旗军祭海启航祈报天妃之所。
长乐文史学者黄世鼎考证,郑和建天妃宫三百多年后,天妃宫下太平港港滩淤高,水面退缩,辕门前成为一片平地。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贺世骏以水神“面山非宜”,将天妃宫移往长乐西关画眉台。
如今的西关天后宫保存有天后宫匾、“海晏河清”刻字、“竹节窗栅”一组青石图刻、正翩龙丹墀等遗迹,是当年郑和修建的天妃宫原物移至今处,这些留下的天妃宫始建时的实物真迹尤为珍贵,是研究郑和历史的珍贵资料。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郑和时期的历史文物,感受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氛围。此外,天后宫的建筑风格也是一大亮点,天后宫是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古朴大方,值得一游。
《长乐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原天妃宫改建为吴航书院。西关天后宫至今保存尚好,但吴航书院毁于战火,仅存基址。1984年10月,在原天妃宫遗址上兴建郑和史迹陈列馆,出土柱础石数尊,其中4尊用作陈列馆展厅门口柱础。
步入郑和史迹陈列馆,目之所见皆是与郑和有关的文物和史料。
其中,由郑和刊立的《天妃灵应之记》碑尤为醒目,是全国目前唯一仅存的详细记载郑和下西洋的重要碑刻。不仅详细记载了郑和奉命率领船队的远航历程,包括七下西洋的时间、地点、经过等,还记载了海外贸易成果。
此外,陈列馆还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内容,是了解郑和下西洋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南山顶端,圣寿宝塔屹立千年,庄严巍峨、气势恢宏。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圣寿宝塔,又名三峰寺塔,是长乐著名地标。
圣寿宝塔曾是郑和俯瞰其停泊在太平港船舶的暸望塔,也是船队出入太平港的航标塔。因圣寿宝塔对郑和开洋出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往返泊舟太平港时,他多次出资修葺圣寿宝塔。
在第七次下西洋离国前,郑和组织整修三峰寺塔、天妃宫,并在天妃宫左侧修建一座三清宝殿。南山上,塔、寺、宫、殿俱全,依照郑和的话来说,便是“画栋连云,如翚如翼”。郑和修建的这组南山建筑,在历史更迭中,仅留下一座三峰寺塔。
其塔内各层的塔壁浮雕及壁龛内的圆雕多取材于佛教故事,造型生动、神态逼真。此外,塔身还刻有郑和重修此塔的碑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圣寿宝塔向原来的太平港方向望去,可以看到沧海桑田的变化。曾经的大块平地,已经成为长乐老城区主要范围,华丽转身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港湾。
在太平港旧址的另一侧,2002年兴建了以郑和下西洋为主题、长约两公里的景观走廊——郑和广场。
这里有郑和石雕像、郑和宝船、太平港帅营、郑和舟师启锚处等纪念性建筑,再现了当年郑和率船队出洋的盛景,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独特的港湾风光。
位于潭头文石村的登文道,修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闽江口岸商旅行人水上交通要冲之一,是重要的船舶停靠点和对外通航的一个港口。明清时代绅衿来往及儒童赴乡试赶京考由此转道。
取名登文道,表明这是登上文石的道头,也寓意登上文官仕途。郑和下西洋多次在此设祭开洋,扬帆出海。
西关天后宫的神秘
郑和史迹陈列馆的丰富
庄严的圣寿宝塔
……
这些景点共同构成了
长乐独特的郑和文化风景线
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
2025年相约长乐
开启一段历史之旅吧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