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长乐用千年文脉告诉你什么是真·学霸

2025-04-23 14:44 阅读量:4.6万+

华人号:最美长乐

长乐素有“状元之乡”的美誉,这源于其历史上在科举考试中涌现出众多杰出人才。尤其是宋代至清代期间,长乐学子在科举中屡拔头筹,成为闽地文教兴盛的代表。“状元之乡”美誉的背后,是长乐教育的发展史,更是一部“耕读传家”的史诗。从古代书院琅琅书声,到今日院士闪耀学界,教育始终是长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是侨乡生生不息的文明密码。

明教堂培养出姚颖、姚勉、陈文龙三位状元。胡梅寒/摄

科举成就辉煌

据《长乐进士》一书,长乐历史上曾出了11名状元,他们分别是:林慎思(博学宏词科第一)、陈诚之、姚颖、陈良彪、郑性之、姚勉、陈文龙、马铎、李骐、陈谨、韩敬

唐代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世居长乐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长乐潭头镇大宏村)。唐咸通五年(864)荐部试不第,咸通十年(869)中进士。翌年再试,中宏词科第一。广明元年(880)十二月中旬,黄巢率起义军攻占长安城,林慎思领兵迎战,力不支,踞床怒骂黄巢,终遇害。唐昭宗褒其门曰“忠义名家”,追封水部尚书,谥“忠烈”。林慎思精通经史,博采儒、道、法诸家而自成一派,著有《伸蒙子》三卷、《续孟子》二卷。

资料图

陈文龙,莆田人,从小就读于长乐阜山明教堂,南宋咸淳四年(1268)高中状元,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以忠烈气节闻名,元军南下时坚守兴化(今莆田),城破被俘后绝食殉国,被后世尊为民族英雄。陈文龙的成就不仅是长乐科举的巅峰,更成为福建科举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其祠堂、读书处(明教堂)及他倡修的陈塘港史迹至今犹存,被视为文脉象征。

陈文龙雕像。图源:福州晚报

陈诚之,绍兴十二年(1142)状元,知枢密院事(宰相);郑性之,嘉定元年(1208)状元,同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马铎,明永乐十年(1412)状元,因闽剧《马铎一日君》,马铎的故事在长乐可谓妇孺皆知。

资料图

明代长乐进士人数激增,涌现了众多高官名士。明代长乐出现了“兄弟同科”“父子进士”等佳话,彰显家族教育的成就。清代长乐共出进士50余人,举人、贡生数百人,虽无状元,但科举成绩仍居福建前列。

“状元之乡”这样形成

长乐“状元之乡”美誉的背后

离不开长乐独特的文化教育环境

长乐历史上的状元。图源:长教新风

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

长乐自唐宋以来受中原文化传播影响,民间以读书入仕为荣,宗族常设“学田”资助贫寒学子。

私塾与家学流行

大家族如玉田郑氏、鹤上郑氏等,世代延请名师,形成“科举世家”,藏书楼、族学制度完善。宋代朱熹曾在长乐龙峰书院讲学,奠定长乐理学根基。祖籍长乐的黄榦持续发扬朱子之学。东溪精舍培养了多名进士,走出“东溪十才子”,包括两个状元(马铎、李骐)和一个榜眼(陈全)。

社学普及

长乐社学有四处,分别为高隍社学、河阳社学、龙南社学、石梁社学。

地理与经济优势

长乐地处闽江口,海上贸易繁荣,经济富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移民文化与海洋精神催生了开放的学术氛围,人才辈出。

千年古邑,文风炽烈

一个个关于状元的佳话至今仍在传颂,长乐保留诸多教育遗迹,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长乐第一所书院德成书院遗址、长乐文庙(孔庙)遗址、龙峰书院遗址、状元陈文龙祠,以及马铎、陈谨故居等,见证科举盛况。

在长乐民间婚俗中

有新娘出嫁携带“状元灯”的传统,寓意家族文运昌隆。清代梁章钜推动的楹联艺术,与科举文人群体密切相关,至今盛行。

明状元马铎第宅。图源:馨祥

“状元文化”绵延传承

“状元文化”的滋养

让长乐这片土地文风更盛

为后世人才的培养

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养分

长乐教育发展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依托侨乡资源与海洋文明

形成了“崇文重教、侨资助学

人才辈出”的鲜明特色

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县域教育的典范

长乐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名校群集。长乐一中、长乐华侨中学、长乐师范附小等形成优质教育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特色课程,如海洋文化实践课(闽江口湿地研学)、长乐三中的《大思政课——行走的课堂》,强化乡土认同。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长乐职业中专学校开设纺织技术及营销、针织工艺、电子商务等专业,校企合作率达85%。

如今

长乐被誉为“院士之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摄影测量奠基人

王任享

就出生于长乐鹤上镇大架村

王任享

我省著名文史学家卢美松认为,长乐“状元之乡”的美誉,既是对其历史上科举辉煌的褒扬,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南宋状元陈文龙到明清进士群体,长乐通过教育融合儒家文化、海洋精神等,传承了独特的文教传统。这一传统不仅输送了大量人才,更在现代延续为对教育与知识的尊重,成为长乐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长乐用千年文脉告诉你什么是真·学霸》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蒙古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