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这部电影,让你看到不一样的新疆!

2025-05-10 12:40 阅读量:6k+

华人号:中国电影报道
采写 | 米亚
在刚刚过去的四月,天山南北成千上万亩的棉花地上播种机轰鸣,棉农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耕时节。
作为世界最大的产棉区之一,新疆棉花年产量达到568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90%以上。但在万吨产量、万亩棉田背后,新疆棉农的生活一直鲜为人知。

5月7日上映的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正选择将镜头对准新疆棉农的真实生活,采用纪实跟拍的手法,记录下中国新疆南部阿瓦提县两家人——艾尔肯一家与赵强一家从棉花播种到采收、售卖全过程的汗水与欢笑、意外与温情。
影片以田园诗般的笔触,将采棉卖棉的劳作场面、烟火十足的生活日常和朴素动人的家庭情感相交织,谱就了一幅生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民族风情画卷。

《地上的云朵》曾入选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片展映单元”,是唯一入选该单元的中国影片,还曾入围第37届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及第6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凭借真实记录和共通情感,收获了海内外观众的认可。
跨越三年,走过四季,与棉农同吃同住,从海量素材中精心剪辑成片,《地上的云朵》如何以“真实”为准绳生动呈现棉农的生活日常,向世界观众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新疆?《地上的云朵》导演刘帼轶、制片人刘洋做客1905电影网《对话》栏目,揭秘创作幕后。

导演刘帼轶(中)、制片人刘洋(右)

隐入日常捕捉最真实的生活瞬间

“天下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作为世界最大的产棉区之一,新疆棉花有太多故事值得讲述。2020 年前后,“新疆棉”相关话题成为热点,也引发了导演刘帼轶作为纪录片创作者的创作冲动。
“作为纪录片人,我们想亲眼看看新疆棉农的真实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来到了‘中国长绒棉之乡’新疆阿瓦提县。”

在深入当地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摄制组不仅感受到了人与土地的深厚情感,更为棉农家庭的温情互动动容,也由此确定了创作方向,并选择艾尔肯和赵强两家人作为主人公。
“他们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能代表大多数棉农家庭。同时,这两个家庭亲和力强,家庭氛围好,且都有三代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影片增添了色彩”导演刘帼轶说。

“真实”是纪录电影最鲜明的底色,同样也是《地上的云朵》主创们坚守的创作准则。刘帼轶和刘洋直言影片没有预设的主题或剧本,为捕捉最本真的生活肌理,团队摒弃了传统纪录片的解说词与采访干预,以观察式拍摄手法将镜头隐入棉农的生活日常。
刘洋坦言,普通人一开始面对镜头会有排斥和不适应,但摄制组通过使用长焦镜头、精简人数等方式,每个家庭仅有两位摄影师,以近乎“隐形”的方式,坚持全程无干预记录下他们的生活,让拍摄对象逐渐放下了防备。
再加上几个月的时间里,主创团队与棉农们同吃同住,用时间和真诚建立起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也因此记录积累下了大量沾泥土、带露珠的一手影像素材。

“真实生活中的瞬间和意外已经足够迷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记录和呈现它们”刘帼轶说,“有观众问我们为什么这个片子里没有常规意义上的美景和美人,却仍能让他感动,我想这就是生活的魅力和真实的力量。”

用情感共振打动人心

“父母就是这样/总是为了孩子着想/为了孩子操劳/时刻为他们操心”电影伊始,热依汗在采摘棉花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维吾尔族民谣,抒发着父母对子女的浓厚情感,成为全片最动人的段落之一,也为影片构建起“采棉线”与“情感线”并行的双轨叙事。

无论是女儿即将离家求学带来的离愁别绪,还是赵强与管小燕互相关心扶持的夫妻日常,还有热火朝天的烤馕制作过程,维吾尔族婚礼上的载歌载舞...真挚朴素的情感如涓涓细流在镜头的起承转合间自然流露。
这些寻常却动人的温情互动和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图景,既是当地风情的生动展示,也穿越银幕与观众形成了情感共振。“在当地生活的过程中,真正打动我们的就是这些日常瞬间,所以我们也想把这份感动传递给观众”刘帼轶说。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热依汗哼唱民歌的场景,女儿白尔娜说“妈妈,你记不记得小时候采棉花时你给我们唱的歌”,母亲热依汗便自然而然地唱了起来,质朴悠扬的歌声穿过微风吹拂的棉田,虽然当时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依然能感受到弥漫在歌声中的情感和温度。
刘帼轶感叹道:“尽管当时的光线和构图,我们并不是很满意,之后也曾尝试让妈妈重现这一场景,但最后剪辑时,还是选择了第一次的素材,真实自然流淌出的东西,永远是最美的!
还有影片结尾艾克带着儿子走向夕阳的画面,儿子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咱们走过去就到了太阳那边了。”父子之间的温馨有爱的情感流动令不少观众动容。
刘帼轶表示这也是自己最难忘的画面之一,“当时只是想拍摄夕阳画面作为段落或片尾,没想到孩子说出这么动人有哲理的话,这个面向阳光的镜头也饱含着我们对这片土地上所有人未来生活的祝愿。

精益求精讲好中国故事

“电影是集体的艺术。一部电影背后不仅是导演和制片人的付出,更是创作团队的集体努力。”刘帼轶和刘洋坦言,虽然整体预算有限,但团队在拍摄、制作和剪辑的标准上丝毫不敢松懈,成片是所有人精益求精的心血结晶。
以声音处理为例,刘洋透露,影片选用了电影级的录音团队,采用现场多轨录音的方式,保证了真实质感,“一开始也曾考虑后期配音或拟音的方式,但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最后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电影录音的方式。”

后期剪辑同样如此,影片整体拍摄素材超过35T(约35小时),远超常规纪录片的素材比。面对海量素材和艰难的取舍工作,主创用十几次重看完整原始素材的“笨办法”,反复精选调整、讨论打磨,前后剪辑了很多版,才确定了最终的版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地上的云朵》与更多观众见面,主创团队的付出也正在收获着世界各地观众的积极反馈。刘帼轶还记得在上影节展映期间,“一个在上海读书的新疆女孩一直在流泪,说自己想家了;一些为人父母的观众,想起孩子去外地上大学时的场景,也被感动哭了。”
影片在海外收获的反响和共鸣更令她惊喜,有外国观众感慨:世界上的农民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比如价格的波动、看天吃饭的困扰等等。他们既会对新疆棉花种植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感到惊讶,也会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羁绊产生共鸣,直言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一位爱尔兰的观众在看片后说:“这个地方很有趣,很想有机会去看一看。”这句看似简单的观影感受背后,正是对主创们创作初心最好的回馈:用镜头记录下新疆棉农的真实生活和朴素情感,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可感可知。

影片中,辛勤劳作一年的棉农们分享着丰收的喜悦,银幕外,随着《地上的云朵》正式公映,主创们也即将迎来自己的丰收时刻。
就像刘帼轶所说,“电影凝聚着整个团队的心血,记录着拍摄对象的生活,所有参与者都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投射到了影片之中,观众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期待更多观众看到这部电影,赋予它更多意义与感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这部电影,让你看到不一样的新疆!》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毛里塔尼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娱乐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