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沿着祖先的路寻找归途——马来西亚籍华裔主持人、艺人郑六月的寻根故事

2025-05-26 17:06 阅读量:3.9万+

华人号:福州见闻

《小娘惹之翡翠山》剧照,郑六月(右一)参演此剧。 (受访者供图)

郑六月(二排右一)带领家中长辈来榕寻根,与寿山乡亲人合影。 (受访者供图)

每年农历正月,马来西亚新山市柔佛古庙都会举办游神活动,这是当地华侨华人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重要仪式。郑六月担任擎旗手。(受访者供图)

郑六月(二排左一)带领家中长辈来榕寻根,与寿山乡亲人在外祖父的百年老宅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最近,讲述东南亚华人家族故事的年度大戏《小娘惹之翡翠山》刚刚热映结束。参演此剧的马来西亚籍华裔主持人、影视艺人郑六月引起了许多粉丝的关注,她在小红书App上发布的“福州寻根之旅合集”也获得了热捧。

100年前,正是福建人“下南洋”的高峰时期,郑六月的外公跟随亲人从福州市寿山乡芹石村出发,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讨生活”,从此“再回福州看一看”成了外祖父那一代人一生的夙愿。不久前,郑六月陪同家中长辈赴榕寻根,并用镜头记录下这段旅程。

回乡之路

一碗红糟面线,压上两颗寓意“平平安安”的鸭蛋,唇齿间满是外婆的味道;一栋百年木制老宅,庭院里的一草一木,房间里的一个个老物件,都写满了外公儿时的记忆……

尽管六天五夜的寿山乡之行已过去4个月,但郑六月依旧记忆犹新,也始终未忘寻根的初心。

20世纪20年代,郑六月的外公与亲人在马来西亚霹雳州曼绒县的实兆远定居,这里是来自福州的移民开垦出的聚集点,被称为“小福州”。而后,外公与同样祖籍福州的外婆结合,生下了10个孩子。尽管忙于生计,但他们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亲人,而这份思念化成了一封封家书。

“直到去世,外公、外婆都未能如愿回到家乡探亲。那些家书里,字里行间的思念深深地触动了我们,也成为大家赴榕寻根的动力。”郑六月回忆道。

几年前,郑六月的母亲依照家书上的地址,率先联系上了寿山乡的亲人,而随着长辈们年纪渐长,“一起回寿山乡看一看”成了大家的心愿。于是,今年2月,郑六月陪着家中10多名亲戚从马来西亚飞到了福州,开启一段跨越百年的寻根之旅。

沿着祖先走过的路寻根谒祖,郑六月脑海中原本抽象的福州终于具象化:一路从机场出发,沿途道路宽敞、高楼林立、绿意盎然,让她领略到了福州的现代化;回到寿山乡芹石村,一道道热腾腾的美食、一张张热情洋溢的面庞,让她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探访寿山石馆,漫游三坊七巷,夜游闽江,让她体会到了福州的人文魅力。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从小我便跟着外婆在马来西亚的‘小福州’长大,她一直用福州方言跟我交流。所以,我知道福州就是我的故乡。”郑六月将这段旅程制作成多个小视频,发布在小红书App上,粉丝短短几日就猛涨了1万多,“这说明寻根是中国人融入血脉的情怀,无论身处何地,我们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渴望了解自己的祖先,追溯家族的起源”。

寻亲之约

不知来处,焉知归途?打开小红书App,郑六月的账号里有一个专门的“福州寻根之旅”合集,里面的大部分视频都有上百甚至上千条网友留言,以及上万个点赞。

其中,留言最多的是“我也想在妈妈有生之年,找到大伯的家”“我的祖籍在福建永春,有机会也要回去看看”“看了你的视频,我也有了寻根的念头”诸如此类共鸣的话语。

在众多留言中,有一条令郑六月最为难忘。一位名叫Alvin Goh的马来西亚网友询问她:“刚刚看到了你的寻亲视频,不知道能不能帮我100岁的阿公寻找他在福建的亲人?”

“一位百岁老人依然记挂着家乡的亲人。”这条讯息,让郑六月感动不已。她迅速联系刚刚认识不久的福州亲朋好友,将Alvin Goh发来的基本信息转发给他们——老人叫吴发利,来自福清东张镇先进村芹寿山,1936年跟随父亲吴金桂下南洋,1996年曾回福清,却发现家乡变成了东张水库,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故乡的亲人。

今年4月,收到郑六月的讯息后,她的福州朋友圈迅速行动起来。“我也是福清人,我来试试看。”福州晋安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王颖芳通过当地侨联系统,对照郑六月提供的基本信息,经过多方求证,将吴发利老人的家族关系梳理了出来,最终找到了吴发利的堂侄吴荣华,并取得了手机号码。

随即,王颖芳将这一消息告知郑六月,当晚一场激动人心的视频连线感动了许多网友。“阿公,你的亲人找到啦!”“真是太感谢了,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回去看一看!刚看完《小娘惹之翡翠山》,没想到帮助我寻根的人就是里面的‘妈姐’。”视频里,郑六月与老人第一次见面,但共同的寻根经历,让他们相谈甚欢、气氛融洽。

正是这一次的寻根之约,让郑六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拍摄一部讲述海外华侨华人寻根的纪录片,在帮助他们寻根的同时,也将这份海外华侨华人的根脉情怀记录下来,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传承之责

如果说寻根之行,郑六月收获的是满满的乡情和内心的充盈,那么,帮助更多人寻根,拍摄寻根纪录片的想法,则源于她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为什么你是马来西亚人,中文却说得这么好?”每一回,面对这样的好奇,郑六月都会告诉他们:“因为我是马来西亚华裔第三代,从小父母在家里就说中文,而且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子弟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就读于华校,为学习中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中学毕业后,郑六月怀揣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前往华语高校进一步精进自己的中文造诣。

在郑六月看来,学习中文不仅传承、发扬了中华文化,而且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由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地缘相近,且华侨华人在人口中占据一定比例,因此中文在两国日常交流中非常普遍。所以,郑六月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顺利成为一名中文主持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9年,郑六月赴新加坡发展,签约新加坡新传媒,不仅继续担任中文节目的主持人,还开始参加华语影视剧的拍摄,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知名的明星。

“我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它不仅能接触到我热爱的中文,而且还给了我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我能不断地提升、锻炼自己。”郑六月坦言,当前她的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中文,成为一位传承、推广中华文化的“使者”。

郑六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农历正月,马来西亚新山市柔佛古庙都会举办游神活动,这是当地华侨华人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重要仪式。郑六月就居住在新山市,每日往返新马两地工作,她对这项中华传统文化格外重视,应邀担任了擎旗手。活动当天,她会身着中国传统服饰,高举柔佛古庙幡旗,徒步走完约8公里的游行线路。神轿过处,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艺术轮番上演,将中国年的气氛推向一个个高潮。

“目前,马来西亚正联合新加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希望将柔佛古庙游神项目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希望,能在其中尽一份力,将这项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庆典推向世界的舞台,让全球民众都能看到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努力与成果。”郑六月满怀憧憬地说道。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无论是帮助海外华侨华人找到“回家的路”,还是致力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创新,对郑六月来说,这都是留在根脉里的责任和使命,这条路她会一直走下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沿着祖先的路寻找归途——马来西亚籍华裔主持人、艺人郑六月的寻根故事》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毛里塔尼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