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满清发祥地辽宁新宾,民族村落文化开发与保护如何并行?

2020-12-07 15:43 阅读量:2.3万+

华人号:凤凰余音

辽宁省新宾县是清朝发源地,也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满族自治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在新宾县境内有因努尔哈赤出生于此而久负盛名的赫图阿拉村 (赫图阿拉村因赫图阿拉城而得名。该村由城里、皇寺、北关、河北四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城里、皇寺两个自然村原在赫图阿拉城内,1999年新宾县对赫图阿拉城进行旅游开发后二者迁出,目前赫图阿拉村村民环绕赫图阿拉城居住),有辽东地区唯一的清皇族后裔聚居村落腰站村,还有一直保留着古老朝鲜族民俗风情的下房子村等诸多民族村落。这些村落在饮食、服饰、风俗以及民居等方面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民族特色。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新宾县以赫图阿拉村为核心进行了民族村落旅游开发,满族剪纸、满族秧歌以及满族“八碟八碗”特色食品等得以恢复和发展。

文化传统是村落文化遗产的精髓。总体上看,旅游开发对民族村落文化传统保护与传承的影响是双向的。

旅游开发对文化传统继承保护的“正效应”

旅游业发展为文化传统保护奠定了经济基础

文化传统的保护与继承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而旅游开发对于民族村落文化传统保护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实际上,对民族村落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提供传统文化保护所需的经费,而且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1999 年,新宾县对赫图阿拉城进行开发,本着整旧复旧的原则,投入巨资重建和修复了汗宫大衙门、正白旗衙门、汗王井、关帝庙、塔克世故居、八旗衙门、协领衙门、文庙和昭忠祠等一大批古建筑,使这些文物古迹的有形建筑风貌和无形历史沧桑得以恢复。在旅游开发中,政府还组织专家对狩猎舞、太平鼓等展示满族民俗风情的歌舞进行挖掘整理。同时,政府投入380多万元打造了满族特色村寨,按照满族建筑传统进行民居改造和庭院设计,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村民开办“女真人”家庭旅馆、“农家乐”饭庄等特色旅游项目,以繁荣当地经济。

旅游开发有利于文化传统的复归和保护

许多已被遗忘了的“传统”会因为偶然的因素而被激活。旅游开发就可以作为激活民间传统文化的“偶然的因素”。进行旅游开发后,新宾县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满族文化物品如靰鞡鞋、满族旗袍、幼儿摇车、方枕等。满族传统的饮食文化因市场需求的扩大重新得到发展,如满族特色食品苏子叶、粘火勺、沙琪玛、锅贴、八碟八碗和炭火锅等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

2006年满族秧歌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新宾满族剪纸又作为中国剪纸合并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具有满族风情的结婚仪式在新宾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旅游开发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保护意识

“族群”身份是在社会互动中通过“自认”和“他认”而获得的。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有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当地居民在通过与外界的对比中认知了自身文化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自身的文化价值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不仅有了自觉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而且还不断主动地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旅游开发有利于消除民族偏见,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旅游活动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游客到民族村落旅游目的之一就是体会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差异,领略当地民族风情、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此,旅游开发不但能促进文化传统保护和继承,而且还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习俗及文化传统。这既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增加相互了解,又有助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播。

旅游开发对文化传统继承保护的“负效应”

旅游开发对村落文化传统的保护与继承来说是把“双刃剑”。旅游开发在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使得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许多民风民俗逐渐商业化和仪式化,因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风貌。

公众对文化传统保护参与度不高

调查发现,新宾县赫图阿拉城景区与赫图阿拉村在管理上泾渭分明。赫图阿拉村居民能到景区工作的累计不超过40人,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导游、保洁与歌舞表演等。大多数村民认为,景区发展的好坏、文化遗产保护的效果与他们关系不大。而目前村中对于满族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也还局限在少数人身上,大多数居民很难参与其中,更不可能在文化传统的保护和继承中获益。因此,总体看,现有的开发模式并没有激发起公众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的积极性。

“空心化”导致民族村落韵味丧失

我国很多古镇、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以保护为名把原先生活在古镇、古村落的居民迁出,导致古镇、古村落人口的“空心化”,丧失了原住民能为古镇、古村落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和氛围,成为空城的古镇、古村落也失去了特有的风俗民情,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在新宾县赫图阿拉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原来居住在赫图阿拉城内的城里和皇寺两个自然村的131户居民全部被搬迁到城外。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上的,脱离了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与环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十分困难。

乡村旅游培育出“文化孤岛”现象

在新宾县旅游开发中,仅对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满族歌舞、祭祀仪式等进行了开发,传统文化的开发还缺乏系统性和专业化。

旅游开发导致传统文化价值观退化与遗失

传统文化价值观是经过世代传承、淘汰,至今仍为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体系。但在商品经济和旅游业的带动下,村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大为提高,在经营过程中也发生了从重义到重利的转变,淳朴的民风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中变味。

原生的民族文化传统过度商品化

当前,我国民族村落旅游开发往往采取以现代艺术包装民族文化的形式,这种形式将民族文化舞台化和程序化,以此来吸引和刺激游客,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产生消费需求,进行旅游消费。但是,这种艺术化的民族文化的一个弊端就是使得原有文化失去了本真和内涵,民族文化传统过度商品化,日渐物质化。

如何实现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双赢

在旅游开发背景下,消除文化传统保护与开发之矛盾,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互惠双赢,需要寻求一种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比如,明晰民族文化产权,使当地居民从旅游开发中真正获益;完善文化保护性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监督;以“分离法”杜绝旅游开发中文化传统的过度商品化;做好传统文化的科学研究等等。

来源:理论界   作者:王磊


责编:石岩   编辑:张艳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满清发祥地辽宁新宾,民族村落文化开发与保护如何并行?》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辽宁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古韵辽宁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