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2 15:02 阅读量:2.4万+
华人号:海峡两岸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词作者:胡世将
赏析
胡世将(公元1085年—1142年),字承公,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进士,历监察御史、兵部侍郎。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任川陕宣抚副使,在关中数年,力主抗金,有收复陇州(今陕西陇县)等失地的功绩。
《酹江月》,即《念奴娇》,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一位名叫念奴的歌伎。因苏轼同调词中“一樽还酹江月”句得此名,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湘月》等。此调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十句、四仄韵。另有十一种变体。
胡世将词作存世仅有一首,即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胡世将为川陕宣抚副使,任职于词题提到的“兴元使院”。此前,南宋与金人已达成和议,但金人背信弃义,不久即撕毁盟约,对南宋再度兴兵。在当时名将刘琦、岳飞、韩世忠等重击金兵、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朝廷却又任用秦桧等人,罢黜一批主战人士,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以致神州沉陆。作者痛感河山非我,因而一腔悲愤尽数宣泄于此词中。
此词词题说“用东坡赤壁韵”,即该词的韵脚与苏轼赤壁怀古词是一样的。苏轼赤壁怀古,追怀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等人;胡世将“北望长安”,则是怀念“一范一韩”这些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和国家栋梁。《五朝名臣言行录》载:“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里的“一韩”“一范”,指的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与韩琦,他们都曾镇守陕西,抵御西夏的侵扰。词人忧怀国事,着眼大局,慨叹范仲淹、韩琦式的保卫河山的英雄人物不得重用,主和派“抛却关西半壁”坐使神州沦丧,愤慨之情溢于言词。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词人陆续描绘出边塞的早晨和傍晚特有的凄清悲凉的图画:战马在爽劲的晨风中发出声声嘶鸣,胡笳声在冉冉斜阳下幽幽回旋。苍茫空阔的镜头里,隐含着如词人一般不得重用的主战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悲愤。他们只能空任岁月流逝,不能建功立业,只剩满头的霜雪白发。朝廷轻视贤才,不实行抗战政策,任用“汉家三杰”攻取关中一统天下,都成为“三秦往事”了。
下片批判朝廷主和,不肯出兵保卫关中,抒发六军不发的无可奈何。接着又继续痛伤张浚“富平之败”,以致“铁骑千群都灭”,揭露主和派的罪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当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高台已然倾欹坍倒,怀念诸葛亮北伐功绩的阁楼也已杳茫不见。词人以古迹的败坏,借古言今,与上片“赢得头如雪”互相呼应,形象地表现出当今对人才的轻视和糟蹋。结句词人怒发冲冠,栏杆拍遍,独自对着一轮明月,将剑拔弩张的忧愤情绪压抑在中天光景之中,深沉蕴藉之极。
此词感时而作,穿插范仲淹、韩琦、韩信、诸葛亮等史事,亦可说是一首怀古词。全词上片总括中原沦丧的形势后,下片指斥和议误国之人,同时抒发了有志之士不得其用的沉痛愤懑。
撰稿:樊令
诵读赏析:郭鹏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