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山海宁德,文明有象

2025-05-27 17:04 阅读量:5.6万+

华人号:宁德资讯

文明潮涌山海间

宁德市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三都澳的潮声依旧,廊桥下的流水常新。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宁德30个集体入选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同时,经复查确认,宁德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全国文明村镇37个、全国文明单位28个、全国文明家庭4户、全国文明校园4所

谢书秋 东湖晨韵

一颗颗“皇冠上的明珠”,充分彰显了宁德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这些年,宁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融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当晨光再次照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色牌匾,宁德这座被山海滋养的城市,正以“崇德有礼”的城市品格,书写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文明培育

铸就城市精神内核

 

闽东大地山海相拥,千年文脉如长河奔流不息。

开闽进士薛令之以“草堂苦读”传清廉家风、戍台名将甘国宝持“忠勇报国”立武德典范、黄鞠率族开凿龙腰水渠写就水利传奇、林聪坚贞不屈不畏强权展谏臣风采、陈普著《石堂遗稿》播理学之光……他们如群星璀璨,将耕读传家、忠孝仁义的精神火种深植闽东乡土。

今朝三都潮涌,新时代榜样续写华章。

陈祥榕“清澈的爱”凝成界碑、孙丽美用生命守护党员初心、叶德奕以公益星火温暖万家……新时代宁德人在红色沃土上浇筑起精神丰碑,让文明薪火跨越时空,照亮山海万家。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宁德将文明的基因厚植于城市深处

持续开展先进模范宣传工作

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选树典型

使各类人群都学有标杆、学有榜样

 

在“崇德有礼 大美宁德”市民素质提升行动的号召下,在“八大文明行动”的引领下,在《文明行为促进办法》的规范下,示范效应正在持续放大。

南岸公园的晨跑者总会驻足拾起遗落的纸屑,接力守护绿水青山的约定;十字路口的车流中,公交车司机与上学孩童相视一笑的礼让,让斑马线化作传递善意的音符;暮色四合时,社区长廊的共享雨伞架见证着陌生人之间的温暖流转;204座街头巷尾的“爱心驿站”,在酷暑时为城市劳动者送上清凉的守望……这些镌刻在市民举手投足间的文明密码,已从规章制度升华为城市肌理的自然律动,让秩序之美与人性温度相得益彰。

新城新绿 李民雄 摄

徜徉在闽东的青山绿水间,新思想的春风正拂过田野巷陌。

“理论轻骑兵”宣讲员、“学习大军”网评员似春风化雨,万场宣讲会如清泉润物,“畲歌畲语”民族宣讲队传唱时代强音。从“指尖课堂”的云端对话,到“板凳会”的促膝长谈,从畲乡山歌的悠扬传唱,到渔排夜校的灯火通明,理论宣讲“活”起来,用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的大众话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薪火代代传,宁德坚持从娃娃抓起。

1.8万场“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让少先队员们汲取精神营养;“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课堂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言传身教中展现非遗魅力;孩子们捧着《闽东革命小故事》读本,在红色研学基地追寻先辈足迹;戍边英雄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印入语文课本;原创音乐《少年的海》在校园广播中流淌……闽东革命火种、传统文化图腾转化为育人资源,“看得见乡愁、摸得着历史”的教育,让“闽东之光”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文化印记。

 

文明实践

凝聚多元参与力量

 

文明实践,贵在深耕厚植。

宁德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精心播撒文明建设的种子。从太姥山麓到三都澳畔,从红色老区到畲族村寨,“一县一品牌”的文明实践活动将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引擎。

在广袤山区,文明的火种照亮了乡村振兴之路。寿宁县下党乡,“滴水穿石”的故事通过方言宣讲感染每一位听众;屏南县把古廊桥作为文明实践新载体,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课堂……

幸福下党 越夜越美 柳明格 摄

在辽阔海域,文明实践成为海上渔民的“精神家园”。蕉城区三都镇白基湾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渔排课堂”为渔民送去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霞浦七星渔排结合海上产业与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

白基湾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为群众开展普法宣传

城乡融合的文明实践网络正在形成。全省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文明实践点——林厝服务区,让南来北往的旅客在休憩之余接受文明熏陶。从繁华商圈到偏远渔村,2486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星辰般点缀在宁德大地,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这些阵地不仅是传播文明的窗口,更是服务群众的暖心驿站。

文明实践的暖流始终向着低收入群体流淌。交通劝导、孝老食堂、垃圾分类等公益性岗位,托起千名困难群众就业希望;指尖轻点“零工就业通”,“家门口”的生计与社区温情无缝对接;“五一”劳动节前,城市一线劳动者收获爱心礼包,暖心服务延伸基层。

守护家园  陈祖勇 摄

通过实施“循迹再奋进 宁德担使命”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全市998个单位和实践所(站)开展结对共建,共举办活动5070场次,涌现出4.56万个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在创新性举办全省首个地市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后,累计牵动751个项目参与,评选产生213个典型,培育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有宁德特色的项目品牌和案例经验,按下了推进文明实践提质增效的“加速键”。

如今的宁德,文明实践已经从“盆景”变为“风景”,从“风景”变为“风尚”,各地各部门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让文明实践阵地用起来、活起来,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山海之间绚丽绽放。

 

文明创建

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走进蕉城区蕉南市场“星级文明集市”,过道宽敞明亮,空调吹来习习凉风,摊位井然有序。芦坪小区的居民王先生说,市场改造后,买菜的体验好了,生活的幸福指数都上去了。

邻里一家亲 陈强 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这些年,宁德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制度,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创新提出挂钩联系共建帮促工作机制,市领导定期深入社区倾听民声、纾解民困,带领干部持续开展“上门宣传”“敲门行动”,靠前收集、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治理民生痛点难点上精准发力。瞄准城市空间的“金角银边”,实施中心城区“十个十”民生项目,每年分批次推进口袋公园、街头运动场、老旧小区改造、立体停车楼、城市充电站等项目,涉及群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既关心“面子”,也关注“里子”。农贸市场“应改尽改”、道路“即损即补”,背街小巷、公共厕所等全面改造提升,党组织领办“好厝边”红色物业等创新机制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赢得市民纷纷点赞。

关注“一老”和“一小”两大群体。首创的互助孝老食堂模式,让空巢老人吃上热乎饭,这一暖心工程先后获评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和省级养老创新优秀案例。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服务网络,30万人次参与的“阳光成长”空中课堂和“校门口的家教课”,构筑起守护成长的“心灵港湾”。

搭建全渠道民情响应体系。用好“12345”政务平台与数字城管系统,开设“文明随手拍”新媒体专栏,通过“红黑榜”舆论监督倒逼问题整改,形成“收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管理,确保99%以上的群众诉求得到满意解决……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

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成效显著,12943个和美乡村“五个美丽”建设点如珍珠般点缀在闽东大地。曾经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显著扭转,乡村学校少年宫让畲族文化、海洋元素等闽东特色文化薪火相传。

日出中的四坪古村 王志凌 摄

与此同时,在各行业,一批批“文明窗口”和“行业标兵”不断涌现,以创建促发展,以文明树新风,让“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行业精神蔚然成风;在社区里,“最美家庭”评选、邻里文化节等活动,以良好家风涵养公序良俗,以家庭“小和谐”助力社会“大和谐”;在学校内,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在机制创新、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踏上新征程,扬帆再起航。

从2020年“首创首成”到如今继续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文明创建的春风已吹遍宁德每个角落。面向未来,宁德正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续写着新时代山海交响的文明新篇,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温度,共享发展的成果。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山海宁德,文明有象》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肯尼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