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读族谱故事】板固千秋,桥通四海——集美板桥张氏的世代情缘

2022-11-03 20:24 阅读量:3.5万+

华人号:你好厦门

“板固千秋流芳远,桥通四海世泽长”。走进集美板桥张氏宗祠,不管是随处可见的受赠牌匾,还是满墙世界各地历代族人相聚的相片,让人深深感受到了板桥张氏家族的壮大和他们那深厚的宗亲情缘。

1

板桥,两条曾经路过会摆动的石板小桥,因闽南话“摆桥”音同“板桥”而得之。厦门市集美区板桥儒林张氏华侨联络理事会秘书长张文总讲述,板桥原属泉州府同安县仁德里十一都,自古有板桥24社之称。南宋理宗时,始祖张负举家迁居于此,迄今已有750年的历史。板桥之所以能成为泉州望族,靠的就是耕读传家,凭借绵绵不绝的书香和小心谨慎对待起家,故以“儒林”作为堂号。

“现在板桥属于集美区侨英街道的东安、浒井、叶厝三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九千多人,都是我们板桥张姓一脉相承的族人。”张文总说。

板桥村区划图(黄色区域为板桥)

张文总介绍说,历经变迁,板桥作为地名虽然在集美已经消失,但是至今仍然沿用这个称呼,既是祖祖辈辈一代代人对于“板桥”两字的念念不忘及传承,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台湾宗亲血浓于水的亲情互助。

据台湾编张氏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张氏十四世张文英开始,板桥张氏族人大量移居台湾,在台湾新北市还有板桥区,至今居住着大量的张氏族人,集美板桥和新北板桥有着相同的乡音、信仰和建筑。

1
2017年6月14日 台湾张氏宗亲会应邀出席海峡论坛暨板桥省亲交流(集美区板桥智门院管委会供图)

张文总清楚记得,33年前,两岸交流之门初开之际,张进财、张坤卯等台湾板桥宗亲,首次回到祖先当年生活过的地方:“靠的是找到张氏宗祠,才找到旧板桥。”此后,两岸板桥宗亲不断走动交流,“祖德永沐”、“祖德传芳”,挂在张氏宗祠中的一块块匾额,记录了他们对板桥的感情。

陈嘉庚夫人张宝果(集美区板桥智门院管委会供图)

集美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而板桥则是他夫人张宝果出生长大的地方。1894年同嘉庚先生结为连理后,张宝果一直秉承着孝顺长辈,乐善好施的优秀品德,始终坚定地支持嘉庚先生顷资救国、兴办学堂。她既成就了嘉庚先生的事业,也时刻教导着子女践行嘉庚先生“诚毅”的原则,可谓将张氏家训中的孝、仁、义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杰地灵的板桥,除了张宝果,还涌现出了众多其他知名人物,如抗日名将张圣才、华侨名人张家两、国家级工程师张武辇,以及张子杰、张顺团、张群发等一大批海外知名侨领。他们或捐资建设小学,或出力修建祖庙,在各方各面劳心费力,时刻关注故乡的公益事业,共同发扬张氏家风家训的优良传统文化。

2
张文总先生讲述板桥与海外宗亲的交流历史

除了两岸兴旺的人丁,板桥人还遍布四海。明清时期,就有许多板桥居民迁居海外。他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相继留下足迹,建立板桥儒林张氏公会”、板桥宗亲联谊会等团体,供海外板桥居民相聚。

如今,板桥张氏宗祠几经修缮,最终于2003年在大陆、台湾、新加坡两岸三地宗亲的合资支持下建成如今这般金碧辉煌的模样。2016年12月18日,厦门集美板桥浒井张氏宗祠重修落成庆典活动在侨英街道举行。1000多名来自东南亚及闽台家乡的海内外张氏宗亲参加了庆典大会。此后,海内外板桥张氏宗亲也经常开展恳亲交流和祭祖活动,共同延续着板桥张氏族人的亲情。

3
板桥张氏宗祠外景

随着板桥张氏家族的不断扩大,现今,张氏宗祠已成为侨胞、台胞重要祖籍地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基地。越来越多的海外板桥宗亲回到集美,寻找祖籍拜谒祖先。板桥居民虽身处天南海北,但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是冥冥之中的情缘,亦是难以割舍的亲缘。

5
集美板桥古榕公园

在张氏宗祠的后面,有一个“古榕公园”。公园建于2005年,面积近50亩,种植着二十多株名木古树。这些古树,在张氏宗祠还未重新修缮前,就已在默默地守护着它。冬去春来,岁月更迭,古树就像一位老者,端详着张氏宗祠的新面貌,见证着板桥从一个小村庄一跃成为厦门特区新时代社区发展的典范,诉说着板桥张氏族人奋力拼搏的昨日与今日。

6
集美板桥古榕公园一角

板桥文化也正如公园里的古树,历经沧海桑田,仍熠熠生辉。编辑成书的《板桥家园》记录着板桥的生活和故事,承载着张氏宗亲的爱国爱乡情怀。未来,板桥也将以更多形式,助力家乡公益事业,传承板桥文化的精神内涵,让更多张氏后人谱写板桥新篇章。

文:张玲玲

审核:梁智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读族谱故事】板固千秋,桥通四海——集美板桥张氏的世代情缘》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意大利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