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鹭鸟翩跹处 古村焕新生——蓟州区渔阳镇小龙扒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纪实

2025-05-06 14:58 阅读量:2.9万+

华人号:中国网

群山环抱,苍松叠翠,白鹭振翅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木质观鸟台上快门声此起彼伏……走进天津市蓟州区渔阳镇小龙扒村,这个仅有百余户人家的传统村落,正以“鹭鸟村”的美名吸引着八方来客。自2023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小龙扒村依托生态资源与古村底蕴,探索出一条以生态赋能、文化活化的农文旅融合振兴之路,让这座百年古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鹭鸟经济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小龙扒村地处天津市蓟州区的北部山区,村内外林木覆盖率超70%,苍松翠柏掩映下,青瓦灰墙的古朴民居错落有致。小龙扒村党支部书记张宝贵介绍:“村内至今保留着清代以来的建筑风貌,石砌院墙、古井、老树与山间云雾共同勾勒出‘世外桃源’般的景致。”

2023年3月,小龙扒村与蓟州区其他三村一同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京津冀地区乡村文化保护的“活化石”。村两委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对古民居、石板路进行修缮,并邀请专业团队编制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与文旅开发带,既守住了“乡愁”,也为产业发展留出空间。  

“入选传统村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驻村第一书记石刚说,自2021年驻村以来,他始终将“保护中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在他的推动下,村里成立了由村民代表、乡贤、专家组成的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定期举办古建筑维护培训,让村民成为古村保护的“主力军”。  

小龙扒村的蜕变,始于一群“不速之客”。近年来,大白鹭、牛背鹭、夜鹭等6种鹭鸟在此栖息繁殖,高峰期达上千只,村庄因此得名“鹭鸟村”。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石刚与村两委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  

围绕鹭鸟资源,小龙扒村打造了观鸟平台、摄影基地和科普长廊。蓟州区摄影协会定期在此举办采风活动,游客可租赁望远镜、参加生态讲座,甚至亲手制作鹭鸟主题文创。村民老张将自家院落改造成“鹭栖小院”,提供观鸟导览服务,年收入增加5万余元。“以前靠种玉米,现在靠‘卖风景’,日子越过越美!”他笑道。  

村南的废弃矿坑曾是村民心头的“伤疤”,如今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宝藏”。通过保留矿坑原始地貌,增设观景平台和生态步道,这里被打造为地质研学基地,以其独特的地质纹理和工业遗存,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自然教育机构。  

3000米长的健身步道依山而建,串联起村庄与周边的卧龙山等景点。2022年,村民张铁晶率先将自家老宅改造成精品民宿“白鹭山舍”,开业当年便实现盈利。她的成功带动了全村20余户村民参与民宿建设。村书记张宝贵介绍,未来计划整合资源,打造以康养为主题的高端民宿集群,并配套农事体验园,让游客“住农家院、摘有机果、品山野味”。

2023年9月,村口12台新能源充电桩正式启用,成为天津市首批实现充电设施覆盖的传统村落之一。这一举措不仅便利了游客,更彰显了绿色旅游的发展理念。“充电桩的收益归村集体,每年能增收数万元。”石刚介绍,此举吸引了京津冀地区的自驾游客,村里的民宿入住率提升至65%。  

文化铸新韵:艺术传承与康养融合激活乡村活力

在鹭鸟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小龙扒村深知,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思维。从观鸟台的热闹转向村落的静谧,一幅以文化浸润生活、以创新激活记忆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011年建成的农家书屋,藏书已从最初的1514册增至3000余册,涵盖农业科技、少儿读物、文学经典等类别。管理员张新理创新“错时开放”模式,确保村民随时能借阅。15岁的张蕊从童话读到《昆虫记》,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村民邢宝则通过农业技术书籍学会了核桃种植改良技巧。  

小龙扒村党支部定期举办“快乐国学讲读班”“灯谜竞猜”“春联书写”等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活力。2024年春节,村民自编自演的阳戏《山乡新貌》登上舞台,唱出了对乡村振兴的赞美。驻村第一书记石刚说:“文化活动聚了人心,也让年轻人更愿意回乡发展。”  

以鹭鸟为媒,小龙扒村逐步构建起“摄影+采摘+民宿+康养”的产业链条。村内30亩生态果园推出四季采摘体验,樱桃、苹果、板栗通过游客直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6家精品民宿依托山景与田园风光,提供农耕研学、星空露营等特色服务。  

2024年春季,村里引入社会资本,计划将废弃校舍改造为“鹭鸟文化中心”,集非遗展示、茶艺体验、乡村咖啡馆于一体。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就业50余人。  

更令人期待的是康养产业的布局。依托优质空气、富硒水源与森林资源,村里正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中医理疗、森林浴等健康项目。“未来,游客不仅能观鸟赏景,还能体验养生慢生活。”石刚描绘着蓝图。

2025年4月,小龙扒村迎来重要转折——与亚富格控股集团、天津财经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文旅融合示范村”项目。三方将整合政策、资金与专业力量,重点开发矿坑生态游、古村文化体验等项目。启动仪式上,9棵西府海棠被种下,象征生态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站在村口远眺,青山如黛,白鹭翩跹,充电桩旁的新能源车有序停放,民宿炊烟袅袅升起……今日的小龙扒村,已从默默无闻的山村蜕变为农文旅融合的典范。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较2023年增长20%。  

“乡村振兴没有终点,我们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张宝贵信心满满。小龙扒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生态、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从矿坑到景点,从书屋到课堂,从民宿到康养,这个古村落正以创新思维激活内生动力,为同类村庄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正如那9棵新栽的海棠树,小龙扒村的振兴之路,必将根深叶茂、花果飘香。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鹭鸟翩跹处 古村焕新生——蓟州区渔阳镇小龙扒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纪实》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印度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