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瞧“侨”田中央

2024-04-03 18:12 阅读量:4.1万+

华人号:广东省侨联宣传文化中心

田中央社区,位于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镇区南部,地域面积2.49平方千米,2023年户籍人口7945人。据2015年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情况,田中央世居村民为马氏,肇基祖马长安。马长安为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裔孙,其曾祖马文丰(马廷鸾三子)因避战乱于宋末从饶州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市)迁居揭阳汤坑(今梅州市丰顺县),马长安于明永乐年间由汤坑迁至潮阳兴仁乡米场(今普宁市麒麟镇),不久又迁到潮阳新兴乡大尖山北营“马英蓝”处(今田中央水厂附近),初搭寮耕作兼渔猎,后见溪尾地旷人稀,土地肥沃,遂迁至溪尾(今田中央社区马氏始祖祠地)定居创寨至今。

田中央社区鸟瞰图(来源:潮南区成田镇)

田中央社区的旅外乡亲以泰国居多。据《潮阳市华侨港澳台同胞志》记载,清咸丰至同治年间,陈娘康、郑油春响应太平天国运动,在陈店圩领导农民起义,田中央部分村民参加农民起义后远遁暹罗(今泰国),之后一批批村民赴暹罗谋生创业,世代繁衍。如今,田中央社区的旅外乡亲达5万多人,为本地人口的6倍多。

近年来,田中央社区依托侨乡优势,在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中确立“侨情田中央”的建设思路,各类惠民项目建设相继落地,社区面貌日新月异。2020年12月,田中央社区被汕头海外联谊会、汕头市侨务局确定为“汕头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社区)。据《潮南年鉴·2022》记载,2021年,田中央社区被汕头市评为“十大最美侨村”之一。

侨情田中央(来源:潮南区成田镇)

让我们走进田中央,来瞧一瞧这个远近闻名的“侨乡”,体验一下田中央的“侨文化”。

侨胞之家

走进“侨胞之家”,一个会客厅、一张书画桌、一把太师椅、一个书柜以及一面照片墙映入眼帘。照片墙上,“凝聚侨心侨力,共建美丽家乡”的标语非常醒目,39位比较有名的旅外乡亲的照片整齐地排挂着,好像在向家乡述说他们在异国他乡谋生创业的艰辛历史,好像在向乡亲们述说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好像在向人们述说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侨胞之家(来源:潮南区成田镇)

为做好新时期侨联工作,维护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成田镇在“侨胞之家”挂牌成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为侨界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为侨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解侨忧、护侨益、暖侨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渠道共商家乡发展事宜,让侨胞随时了解家乡发展情况和各种公益活动开展情况。

华侨文化馆

田中央社区的华侨文化馆建有两层,一楼以“红头船”为主题元素进行打造。据《潮阳市华侨港澳台同胞志》记载,红头船是一种高桅的大型木帆船,因船头油漆朱红色而得名,也叫“大八桨”,是近代潮汕人“过番”的主要交通工具,承载着一段潮汕人当“番客”的苦难史、奋斗史。

二楼设有展厅,集中展示侨批文化。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机构汇寄给家乡亲人的家书暨汇款,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递载体,俗称“番批”,承载着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展厅里,一封封泛黄的侨批,无声地述说着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二楼室外设有露台,露台上打造有浮雕,记录了当地华侨的奋斗史和当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侨批文化展示(来源:潮南区成田镇)

侨批局旧址

据《潮州志·实业志》记载,1946年(民国35年)潮汕地区共有侨批局130家,其中潮阳有13家。成田侨批局在鼎盛时期不下10家,其中田中央就有8家(德顺盛、永顺利、永裕源、永丰发、永振发、协成丰、泰盛、成昌利),现存旧址7家(成昌利已拆)。侨批业始创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当时峡山都简朴村(今潮南区成田镇简朴村)人李阿梅往返暹罗专为侨胞带送汇款,开创了侨批业,潮汕民间称为“走水客”。之后,田中央村人也陆续创办侨批局,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马友付、马旧铜创办永丰发批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马兴顺、马阿穗创办永振发批局,民国十四年(1925年),马良顺创办德顺盛信局⋯⋯德顺盛信局是当时侨批业务量比较大的批局,其旧址也是田中央村保存较为完好的,2022年德顺盛信局旧址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据德顺盛信局创始人的后代回忆,当时的德顺盛信局设有更楼、办公厅、银库、员工宿舍、食堂等,还配有3辆自行车供外勤人员(俗称“批脚”)送信送款用。当时,潮汕有句俗话叫“番畔钱银唐山福”(“唐山”指国内,“番畔”指国外,在潮汕人这里更多指东南亚一带的国家,俗称“南洋”),村里人听到一声“批到”,就好像听到喜鹊叫了一样,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德顺盛信局(来源:潮南区成田镇)

行走在田中央,道路清洁、溪河清澈,示范路侨韵浓浓,学校里书声琅琅,不由得令人赞叹侨村的美丽!田中央的“美”,蕴藏着旅外乡亲的“情”。据《潮阳市志》(1979—2003)记载,1986年,旅泰侨胞马灿铮、马奕侨、马镇武、马哲轩等捐资港币250万元重建中民学校,旅泰侨胞马哲轩、马灿铮等捐资200万元兴建自来水工程;1989年,旅泰侨胞马胜池等捐资120万元铺筑村道2000米;1995年,旅泰侨胞马灿铮、马胜池、马永钟、马明德、马灿能等捐资100万元建设成田中学、中民学校;1996年,旅泰侨胞马哲轩捐资160万元兴建中民学校“兆铭楼”,旅泰侨胞马武南捐资150万元兴建中民学校“松轩楼”;2002年,旅泰侨胞马永钟、马明德、马陈峰等捐资120万元铺筑村道⋯⋯一桩桩,一件件,心拳拳,情浓浓!连年来,田中央旅外乡亲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慷慨捐资,支持家乡整修溪河、修桥筑路、兴建教学楼等各项公益事业建设,累计金额超1100万元。

成高中民学校教学楼(来源:潮南区成田镇)

侨聚田中央,侨美田中央

在田中央

我们不仅看到了侨资侨力

更看到了侨心侨情

也看到了侨乡的美好未来!

来源:方志广东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瞧“侨”田中央》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Россия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