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8 06:30 阅读量:5k+
华人号:妙文赏读最近,一则“职高生逆袭麻省理工博士”的新闻频频刷屏。
一位来自浙江温州的寒门学子,用11年时间,从职高生一步步攀至世界顶尖学府的计算机博士,书写了一段“几乎魔幻的逆袭人生”。
他就是周信静。
11年漫漫长路,从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助手,到全额奖学金攻读MIT博士,他的经历看似不可思议,实则藏在日复一日坚持的答案里。
而这个答案背后,拼的从来不只是智商与机遇,更是对目标的锚定力。
保持头脑清醒,不好高骛远
在“学历焦虑”盛行的今天,很多人总以为人生必须赢在起跑线上。
因此职高生自然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许多人在这样的预设里早早放弃了追赶,但周信静却打破了这种偏见。
在职高的前两年,周信静因为迷茫也曾在游戏和闲聊中挥霍时光。
直到第三年,他才终于醒悟。
他开始早起背书、熬夜刷题,却还是在第一次模拟考中惨败。
面对薄弱的基础课程和职高生的升学限制,他清醒地认识到:即便每天学习18小时,也难以跨越普通高中生三年的积累。
认清自己当下的实力后,周信静决定放弃直考本科想法,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道路——读专科。
顺利晋升专科后,周信静每天泡在图书馆,别人周末打游戏时,他将高职没吃透的数学公式、英语语法重新啃了三遍。
三年后,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专升本成功,又用四年时间从普通本科考入985院校硕士,最终带着扎实的计算机基础,敲开了MIT的博士申请大门。
苏格拉底说:
“认识你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这句话放在周信静身上,便是最好的诠释。
如今很多人总想着“既要又要”,既想一步登天,又不愿承认能力缺口;
既看不起低处的台阶,又爬不上高处的悬崖,结果卡在幻想和现实中进退两难。
人生不是爽文剧本,没有那么多弯道超车的奇迹。
那些喊着月入十万却连基本功都没打牢的人,那些刚学三天剪辑就想当大V的人,其实都输在了高估了自己的起跳高度。
要知道,人最难的不是设立目标,而是认清自己的真实能力:
高估自己,容易在不切实际的追逐中摔跟头;
低估自己,又会错过本该抓住的机会。
真正的清醒,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不被别人的成功冲昏头脑,也不被一时的野心蒙蔽双眼。
毕竟,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承认“我现在只能走到这里”,反而能让下一步的脚印更稳当。
锚定目标,不东张西望
荀子曾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却能在地下穿行,靠的就是专心致志。
这道理放在今天也一样,现代人最不缺的是机会,最缺的是“不东张西望”的专注。
很多人刚定下目标,看见别人赚钱快就想跟风,听见新赛道热门就想转行。
结果像掰玉米的猴子,手里永远只握着最后一根,什么都没留住。
周信静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小公司实习,期间不断学习技术,积累经验,还帮助公司解决了不少数据库问题,深得老板青睐。
老板认为周信静做事专注,志向远大,以后必定是干大事的人,因此对于周信静想离职,去往大公司历练,他极力挽留。
面对老板抛来的 “橄榄枝”,周信静有过一瞬间的动摇,毕竟,眼前的加薪升职如此诱人。
可他很快回想起自己当初立下的目标,在小公司虽然安逸,但终究技术有限,难以接触到行业前沿的项目。
只是在舒适区徘徊,无法实现自我突破与提升。
最终,他毅然地选择奔赴腾讯。
在那里,他接触到海量优质项目,与行业顶尖人才合作交流,技术能力如雨后春笋般飞速成长,最终朝着成为顶尖程序员的目标稳步迈进。
心理学中有个“目标梯度”效应——人离目标越近,专注力越强。
可现实却是,我们常常在“半程”就被路边的风景吸引。
周信静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一直锚定目标,对沿途诱惑都不为所动,这种定力,比“努力”更稀缺。
也是这种锚定力,才让他在复杂的选择中始终保持方向感。
正如巴菲特所说:
“成功的秘诀,是学会拒绝一万个好点子。”
太多人败于“选择太多”,想同时追两只兔子,最后一只都抓不住;
想在多个领域开花,最后每个领域都只是浅尝辄止。
真正的专注者,永远盯着山顶的坐标,既有不为浮云遮望眼的清醒,也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锚定力,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成功学鸡汤,人们常常被无数的选择和诱惑牵着走,内心难以平静。
而那些有锚定力的人却能专注前行、无问西东。
爱默生曾说:
“一个有目标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而锚定力,正是让目标成为现实的内在力量。
那么,具体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
1、远离奶头乐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本想打开手机查资料,却被短视频勾住半小时;
说好睡前看书半小时,结果却顺手点进游戏。
这些让人停不下来的“即时快乐”,就像裹着糖衣的“奶头乐”,悄悄吸走你的注意力,让你在“打算做”和“实际做”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
而锚定力的崩塌,往往就从沉迷这些“软诱惑”开始。
心理学中有个“心流理论”,说人在专注时才能进入高效状态。
但“奶头乐”最擅长打破这种状态:
你刚静下心思考,一条消息弹窗就让思路断裂,再想集中就得重新爬坡。
真正的锚定力,需要给大脑留一片“不被干扰的空白”。
当你能拒绝那些“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的快乐”,其实就是在加重内心的锚点。
毕竟,人生最可惜的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本可以,却被无关的热闹耽误了”。
2、锻造反脆弱力
创业家埃里克·莱斯曾提出一个“精益创业”理念,说的是在面对失败时,与其沉溺于沮丧,不如把每一次挫折当作试错,在试错中找到正确方向。
人生就像一场没有剧本的冒险,再精准的目标规划也难免遭遇意外。
但正如尼采所说: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真正的锚定力,不在于永远不偏离方向,而在于跌倒后能迅速校准方向。
那些逆袭者面对学历质疑、资源匮乏时,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把每一次挫折当成校准方向的契机。
考试失利就总结错题,项目失败就复盘经验,在不断试错中调整策略。
正是这种在挫折中主动破局的能力,让他们的锚定力愈发稳固。
要知道,真正让人站稳脚跟的,不是永不跌倒的运气,而是摔倒后迅速抬头辨认方向的清醒。
3、学会聚焦主线目标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脑在单一任务上的效率,比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高出40%。
这就是为什么“样样都想做”的人,最后往往样样都做不精,因为精力被分散,没有集中在主线目标上。
学会聚焦主线目标,是提升锚定力的关键一步。
它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中,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把精力集中在能带来最大价值的地方。
正如乔治·R·R·马丁所说:
“同时做一百件事,会做的都一般;
同时做五十件事,就会做的还算不错;
但只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做得很好。”
聚焦不是“非此即彼”的极端,而是给目标排好优先级。
当我们笃定地将精力凝聚在关键目标上,便能激发出内心深处无尽的潜能,冲破阻碍。
▽
周信静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不是因为“职高到MIT”的反差,而是他让我们看到:
没有谁的人生能随便开挂,所谓“奇迹”,不过是无数个“脚踏实地”的积累。
无论起点如何,只要你清楚自己要去哪里,并且愿意为了这个目标扛住挫折,抵御诱惑,时间终会给你答案。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