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3 15:18 阅读量:5万+
华人号:阿魏路路通相传丘为是唐代享寿最高的诗人。八十多岁辞官,贞元年卒,年九十六。苏州嘉兴人,考进士很多次都没有考中,后来进山攻读数年,终于在天宝初年(743年)进士及第。从考进士就可以看出他是个锲而不舍、心态极好的人,考不上,再考,再考不上,再考,实在考不上,就回山里再读,考中那年已经四十多岁了,与王维、刘长卿关系甚好,其诗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代表作就是今天要说的这首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童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至。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诗人去西山拜访隐居的人,却扑了空,一般人都会懊恼或者沮丧,丘为非同一般,“何必待之子”,何必非要与隐者相聚,他为什么这样说呢?目的就是寻访隐者,最后却说没有必要,他一定有了意外的收获满足了他的心意,或者是更甚,拥有了比见到隐者更有魅力的东西。“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高山顶有一茅草屋,足有三十里之遥,道路险峻还很遥远,爬山啊,体力活,寻隐者需要付出的代价,“扣关无童仆,窥室唯案几”好不容易上山到了茅草屋,敲门没有动静,童仆不在,主人当然也不在,看屋内只有桌案茶几,隐者去哪了?“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诗人猜测,不是随柴车出门就是去水潭钓鱼去了,好悠闲自在的隐者,“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至”错过了时机不能见面,对隐者仰慕的努力落空了。
怎么办呢?忽然发现“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那雨后的青草碧绿欲滴,松涛声随着晚风吹进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这样美丽的景色非常适合我的嗜好,自我满足荡漾在我心田,“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虽然没有和隐者见面讨教,这样清净的意境之理我已经得到,“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尽兴之后才下山,不必再等与隐者相聚。从诗文的字面上可以看出,诗人来此 的目的就是和隐者交流,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诗人自己发现了隐者的高雅志趣,无外乎拥抱大自然,沉浸在美丽的山林中,事实上,诗人的美好心态是最好的注脚,走了三十里山路去见隐者,扑了个空,诗人自我安慰,估计茅茨主人出门了,正好错过没有遇到,或者是钓鱼去了,环顾四周,隐者为何隐居于此?必有其道理,诗人敏锐的眼睛观察到山中绿草青青,听到松涛阵阵,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意境吗?心态好的人遇事不慌,遇到不顺之事会自主转移注意力,将不利化为有利,能将心态调整顺畅,甚至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人始终阳光明媚,正能量满满,岂能不长寿?!心态好的人未必都长寿,而长寿的人必定是心态极佳的人,丘为就是这样的人。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